三国志卷三十一 蜀书一 刘二牧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30 00:18 4

摘要:刘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国人,他是前汉鲁恭王的后代。鲁恭王的后人在汉章帝元和年间被改封至竟陵县,家族的旁支也迁到那里居住。刘焉年轻时在地方上任职,以宗室子弟的身份成为中郎,因为老师祝公去世而离任。[一]他居住在阳城山中,积累学问教授学生,后被官府举荐为贤良方正,

刘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国人,他是前汉鲁恭王的后代。鲁恭王的后人在汉章帝元和年间被改封至竟陵县,家族的旁支也迁到那里居住。刘焉年轻时在地方上任职,以宗室子弟的身份成为中郎,因为老师祝公去世而离任。[一]他居住在阳城山中,积累学问教授学生,后被官府举荐为贤良方正,得到了司徒府的征聘,历任洛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刘焉目睹汉灵帝的统治衰败残缺,皇室不断出事,就向朝廷建议:“刺史、太守靠贿赂得到官职,然后就侵夺百姓,以至于民众背叛。可以挑选名声清美的重臣任州郡长官,以安定国家。”他暗中谋求交州牧的职位,想躲避当时的祸乱。建议没有立即得到实施,侍中广汉郡人董扶私下里对刘焉说:“京城将要陷入动乱,而天上对应益州的星宿有天子的云气。”刘焉听董扶这样说,就改变了心意,要到益州去任职。恰在此时益州刺史郤俭不断向百姓征收税赋,有关他的歌谣到处传播,[二]而并州人杀了刺史张壹、凉州人杀了刺史耿鄙,这些情况使刘焉的图谋得以实现。他被任命为监军使者兼益州牧,受封阳城侯,出京到益州去处置郤俭;[三]董扶也请求到蜀郡的西部属国担任都尉,还有太仓令巴西郡人赵韪辞官回家,他们都跟随刘焉前往益州。[四]

[一]裴松之考证:祝公是曾任司徒的祝恬。

[二]郤俭是郤正的祖父。

[三]《续汉书》说:当时刘虞任幽州刺史、刘焉任益州刺史、刘表任荆州刺史、贾琮任冀州刺史,他们的清正廉洁举国闻名。有的是从九卿或尚书的职位上被选为地方长官的,以各自的原级别就任新职。按过去的制度,刺史的坐车配副马、用红色帷幔。

裴松之按语:汉灵帝去世后,各地兴起义军,孙坚杀死荆州刺史王叡后,刘表才就任荆州刺史,并不与刘焉同时。

《汉灵帝纪》说:灵帝接见刘焉,向他表明治理策略,并予以赏赐,下诏任命他为益州刺史。诏书说:“原益州刺史刘隽、郤俭都贪婪凶残放纵无度、巧取豪夺行为不检,百姓无法生存、怨声载道,刘焉一到就收押、处置他们,并向百姓昭示。不要走漏风声,使脓疮溃烂,给国家的治理造成阻碍。”刘焉得到诏命就出发了,但由于道路不通,就暂住在荆州的东部边界。

[四]陈寿的《益部耆旧传》说:董扶字茂安。他年少时跟随老师学习,通晓多部儒家经书,精通《尚书》的欧阳学派,还跟随不应朝廷礼聘的隐士杨厚,深入研究图谶方面的知识。而后到达京城,游历了太学,回到家中讲学,有弟子从远方而至。永康元年,发生了日食,朝廷下诏命各地推举贤良方正,向他们咨询朝政的得失。左冯翊的赵谦等人举荐董扶,董扶因为有病不能进京,而是在长安向朝廷呈上密封的奏章,然后就声称病重回到了家里。三公府先后十次征聘,朝廷三次派公车征召,再次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博士、有道,他都没有接受,而名气越来越大。大将军何进上表举荐董扶说:“董扶有子游、子夏的品德,他传承孔子的风教,怀藏焦延寿、董仲舒消除灾变的方略。现在并州、凉州动荡不安,西方各部族也不断骚动,应该专派公车去征召董扶,用特殊的礼节对待他,向他咨询非凡的策略。”于是灵帝下诏征召董扶,在他家中授予侍中之职。董扶在朝中被称为儒学宗师,很受器重。后来他请求出任蜀郡西部属国的都尉。董扶出宫一年,灵帝去世了,天下随即大乱。此后他辞去官职,八十二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初董扶的言论和见解在益州独树一帜,所以号称至止,意思是没有人能与他抗衡,到了他那里就得闭嘴了。后来蜀国丞相诸葛亮问秦宓董扶的长处,秦宓说:“董扶赞美细小的善行,贬斥轻微的恶行。”

这时益州的反贼马相、赵祗等人在绵竹县自称黄巾军,召集苦于徭役的百姓,一两天就得到了几千人。他们先杀了绵竹县令李升,官吏百姓闻风跟从,会聚了上万人,随即前去攻陷了雒县城,冲入益州府杀死了郤俭,又到了蜀郡、犍为郡,一个月之内,破坏了广汉、蜀、犍为三个郡。马相自称天子,部下有一万多人。益州的从事贾龙统领私兵几百人,在犍为郡东部边界召集官吏百姓,得到一千多人。贾龙率领这些人去攻打马相等人,几天后马相等人溃败逃走,益州境内安定下来。贾龙就选派吏员、士兵迎来刘焉。刘焉将益州郡的治所迁到绵竹城,招抚、收纳叛离的官吏百姓,尽力宽厚仁慈地对待他们,暗中图谋不轨。张鲁的母亲靠鬼神邪说起家,又长得很年轻,经常出入刘焉家,因而刘焉委派张鲁为督义司马,住在汉中郡,断开山谷间的栈道,杀害朝廷的使者。刘焉奏报说,五斗米道的贼寇阻断了道路,无法与汉中郡往来,又假借别的事情杀掉了益州的豪强王咸、李权等十多人,以树立刑法的威势。[一]因此犍为郡太守任岐和贾龙转而攻打刘焉,刘焉攻击并杀死了二人。[二]

[一]《益部耆旧杂记》说:李权字伯豫,任临邛县长。李福是李权的儿子。见犍为郡人杨戏的《辅臣赞》。

[二]《英雄记》说:刘焉起兵,不与各地的义军一起讨伐董卓,而是自保益州。犍为郡太守任岐自称将军,与属下的从事陈超起兵攻打刘焉,被刘焉击败。董卓派前将军赵谦率军到益州,劝说校尉贾龙,让他带兵反击刘焉,刘焉派出青羌人与贾龙交战,所以能打败并杀死贾龙。任岐、贾龙等都是蜀郡人。

刘焉谋逆的意图日益强烈,他制造了一千多辆天子的坐车。荆州牧刘表奏报,当年子夏在西河被人误认为是孔子,而刘焉有相似的行为,导致益州人以为他是天子。当时刘焉的儿子刘范任左中郎将、刘诞任治书御史、刘璋任奉车都尉,都跟随汉献帝到了长安城,[一]只有任别部司马的三儿子刘瑁在身边。汉献帝派刘璋去劝说刘焉,刘焉留下刘璋,不让他返回。[二]此时征西将军马腾驻军郿县反叛,刘焉和刘范与马腾共同策划发兵袭击长安城。刘范阴谋败露,逃到了槐里县,马腾战败,退回了凉州,刘范立即被杀死,刘诞随即入狱,被处死。[三]议郎河南郡人庞羲与刘焉是姻亲,就找到刘焉的孙子们,带领他们进入蜀地。当时闪电在绵竹城造成了火灾,刘焉制造的车辆全部被烧毁,还波及到了百姓的住所。刘焉将治所迁到了成都,他既哀痛儿子的死去,也为超乎寻常的灾祸而伤感,于兴平元年,因后背发毒疮而死去。益州的高级官吏赵韪等人了解到刘璋温厚仁爱,就共同向朝廷推举刘璋任益州刺史,因而皇帝下诏任命刘璋任监军使者兼益州牧,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率军攻打刘表。[四]

[一]《英雄记》说:刘范的父亲刘焉任益州牧,董卓向益州征调人力、物资,刘焉都不送交,于是就将刘范兄弟三人抓捕起来,戴上枷锁带入郿坞,建暗牢关押他们。

[二]《典略》说:当时刘璋任奉车都尉,身在京城,刘焉以生病为由召刘璋到益州。刘璋上表请求探望父亲,刘焉就留下刘璋,不放他返回。

[三]《英雄记》说:刘范从长安逃到马腾的军营,在那里请求刘焉发兵。刘焉派校尉孙肇率军去帮助刘范,但在长安城中战败。

[四]《英雄记》说:刘焉死后,儿子刘璋继任益州刺史。此时朝廷任命颍川郡人扈瑁为益州刺史,已到达汉中郡。荆州的别驾刘阖与刘璋的部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叛,攻打刘璋没能取胜,逃入了荆州。刘璋派赵韪攻打荆州,驻军在朐䏰县。

刘璋字季玉,他就地继承了益州牧的职位,而张鲁日益傲慢放纵,对刘璋不尊敬恭顺,刘璋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于是二人成为仇敌。刘璋多次派庞羲等人攻打张鲁,但都被张鲁打败。张鲁的部众大多在巴郡西部,因而刘璋任命庞羲为巴西郡太守,领兵抵御张鲁。[一]后来庞羲与刘璋交情破裂;赵韪兴兵发动内战,部下逃散本人被杀,都是因为刘璋缺少明断、轻信外人。[二]刘璋得知曹公征伐荆州,已平定了汉水南,就派河内郡人阴溥去向曹公表达敬意。朝廷给刘璋加官振威将军,给刘璋的兄长刘瑁加官平寇将军。刘瑁发癫狂病死去。[三]刘璋又派别驾从事蜀郡人张肃送给曹公作战勇猛的叟人士兵三百人和一些天子的用品,曹公任命张肃为广汉郡太守。刘璋再派别驾张松去见曹公,曹公已平定荆州,赶走了先主刘备,就没有对张松以礼相待,张松因此而产生了怨恨。随即曹公在赤壁战败,很多士兵染上疫病死亡。张松返回,非议诋毁曹公,劝刘璋主动与曹公断绝往来,[四]还趁机提出建议:“刘豫州与您同宗,可以与他交往。”刘璋都同意了,并派遣法正去与先主结交,不久又令法正和孟达送去几千名士兵,帮助先主防守,法正随即返回。后来张松再次劝刘璋,说:“现在本州的将领庞羲、李异等人自恃有功而傲慢放纵,都想依附外人,不请刘豫州来,则外有敌人攻打、内有民众作乱,我们必然会失败。”刘璋又听信了他的话,派法正去请先主。刘璋的主簿黄权向他陈述请先主的祸害,从事广汉郡人王累把自己倒挂在成都的城门上劝阻,刘璋都不接受,命令各地供给先主,使先主一进入益州境内就如同回到了自己的领地。先主到了江州城,在垫江城北走水路到达离成都城三百六十里的涪城,此时是建安十六年。刘璋率领步兵骑兵三万多人去与先主会面,车辆的帷帐在阳光下发光;先主属下的将士相继到益州的军营拜访,畅快地宴饮一百多天。刘璋向先主提供了钱物,让他去讨伐张鲁,然后两人分别。[五]

[一]《英雄记》说:庞羲与刘璋有旧情,又救过刘璋孩子们的命,所以刘璋深深地感激他,让他任巴西郡太守。于是庞羲就变得专横跋扈起来。

[二]《英雄记》起先,有几万户南阳郡、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百姓逃入益州,益州府从其中招兵组成军队,称为东州兵。刘璋性格宽厚柔和,没有威严和策略,东州兵欺负、侵犯本地人,他制止不住,政令也不完善,益州人很有怨气。赵韪向来得人心,刘璋就予以重用。赵韪借民众怨恨图谋叛变,他用大量的贿赂向荆州求和,暗中勾结益州的大户与他一同起兵,反过来攻打刘璋。蜀郡、广汉郡、犍为郡都投向了赵韪。刘璋退入成都城坚守,东州兵惧怕赵韪,齐心协力帮助刘璋,都拼死作战,最终击溃叛军,进兵至江州城攻打赵韪。赵韪的部将庞乐、李异倒戈,斩杀了赵韪。

《献帝春秋》说:汉朝廷得知益州发生动乱,就派五官中郎将牛亶任益州刺史;征召刘璋回京任九卿,他没有到任。

[三]裴松之考证:魏国尚书台问“物故”一词的意思,高堂隆答复:“听老师说:物的意思是无;故的意思是事;物故是指不能再做事了。”

[四]《汉晋春秋》说:张松去见曹公,曹公正自负功高而沾沾自喜,没有对张松以礼相待。张松回益州后,就劝刘璋主动与曹公断绝往来。

习凿齿说:过去齐桓公自负功高,竟有九个国背叛了他;曹操一时骄傲自满,就导致天下分为三国,这都是几十年辛勤的成果在瞬间丧失,难道不可惜吗!所以君子终日勤劳谦恭、想着虚心待人,功高而礼让,位高而谦卑。对他人亲近,即使高贵也不令人厌烦;对众生施恩,因而功高更让人敬佩赞美。这样就能得到富贵、保住功业、显赫当时、传福百代,有什么可骄傲自大的呢!君子因此而明白曹操为何不能最终统一天下。

[五]《吴书》说:刘璋用二十万斛米、一千名骑兵、一千辆车和丝绵绢帛为刘备送行。

第二年,先主到达葭萌城,回军向南,所到之处全部攻克。建安十九年,先主进兵围攻成都城几十天,城中还有三万精兵和一年的生活物资,官吏百姓都要拼死战斗。刘璋说:“我们父子二人统治益州二十多年,对百姓没有恩德。百姓作战三年、抛尸荒野,都是因为我,我怎能心安!”于是打开城门出城投降,部下无不流泪哭泣。先主将刘璋迁到了南郡的公安县,把财物和原来佩戴的振威将军印章绶带都还给了他。孙权杀死关羽、夺取荆州之后,任命刘璋为益州牧,住在秭归县。刘璋死后,南中地区的豪强雍闿占据了益州郡,反叛先主依附东吴,孙权又任命刘璋的儿子刘阐为益州刺史,驻扎在交州与益州的交界处。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后,刘阐回到吴国,任御史中丞。[一]刘璋长子刘循的妻子是庞羲的女儿。先主平定了蜀地,庞羲任左将军司马,刘璋主政时,听从庞羲的请求,将刘循留在身边,先主任命刘循为奉车中郎将。因此刘璋两个儿子的后人,分别居住在吴、蜀两国。

[一]《吴书》说:刘阐又名刘纬,他为人恭敬谨慎、重义轻财,有仁爱谦让的作风,后来因病在家中去世。

评论:过去魏王魏豹听信许负“薄氏能生太子”的说辞,将后来成为汉高祖的嫔妃并生下汉文帝的薄氏收入宫中;[一]刘歆看到谶书中的文字,就改名为刘秀。这两个人最后都没能免于灾祸,而福运属于汉高祖、汉光武帝。这表明不能胡乱请求神明、不能妄想得到天命,魏豹、刘歆的结局就是实证。而刘焉听董扶有天子之气的说法而对益州动了心思、听信看相者的说辞向吴氏求婚,急于造车辆、做服饰,图谋窃取天子之位,太糊涂了。刘璋没有杰出的才能,而在乱世中占据一方,才德与地位不相称必然招致祸患,这是自然的,他的官职和占据的益州被人夺走,并非运气不好。[二]

[一]孔衍的《汉魏春秋》说:许负是河内郡温县的妇女,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亭侯。

裴松之认为,现在东部人称母亲为负,孔衍说许负是妇女,似乎是对的。然而汉高祖赐封的都是列侯,当时还没有乡侯、亭侯之类的爵位,我怀疑这个封号不对。

[二]张璠说:刘璋愚昧懦怯而听信善言,他与宋襄公、徐偃王一样,还不是不行正道的君主。张松、法正与刘璋的君臣关系虽不正式,然而毕竟已依附臣服,却既不像韩嵩、刘先劝说刘表那样陈明事态,又不像陈平、韩信抛弃项羽那样公开离去,这样怀藏二心左右摇摆、提供不忠诚的谋略,属于犯罪。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