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老头乐,一边禁行一边抢购!团体标准的出台,合规化加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30 10:50 1

摘要:“老头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身份模糊”的尴尬。它有着汽车的外观,却没有汽车的“官方认证”:不属于乘用车范畴,无法正常上牌,大部分驾驶者也没有相应的驾照;时速通常卡在70km/h以内,售价集中在1万 - 3万元,恰好契合了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群体的出行预算,成了不

“老头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身份模糊”的尴尬。它有着汽车的外观,却没有汽车的“官方认证”:不属于乘用车范畴,无法正常上牌,大部分驾驶者也没有相应的驾照;时速通常卡在70km/h以内,售价集中在1万 - 3万元,恰好契合了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群体的出行预算,成了不少人眼中“性价比极高”的代步选择。

随着“老头乐”保有量激增,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交通事故频发、占用机动车道行驶、闯红灯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让它慢慢变成城市交通治理的“痛点”。

于是,各地监管政策开始陆续收紧:北京违规车过渡期至2023年12月31日,此后全域禁行;山西阳城要求已购“老头乐”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报废;沈阳全面禁止非标低速四轮车上路;德阳明确所有“老头乐”均不能注册登记,不能上路行驶。还有多地划定禁行区域,限制“老头乐”的行驶范围…… 曾经在街巷里自由穿梭的“老头乐”,如今不得不开启“打游击”模式。

产业聚集地的缩影:山寨作坊狂欢与正规企业困境

在低速电动车产业聚集地,行业“夹缝求生”的状态尤为明显。为求生存,不少从业者选择在农房直播卖车,院子里停着仿“保时捷卡宴”“奔驰大G”的车型,面对镜头不断重复:“家用代步、不用上牌、不需驾照,山区都能开。”在需求爆发的当下,山寨“老头乐”利润惊人:一台仿卡宴款、配备3500瓦电机的裸车售价九千多,利润可达三五千元。

与之相比,正规企业的转型之路却充满艰难。据某汽车总经理介绍,自主研发一款合规低速电动车,需投入7000万至9000万元,周期长达15-18个月,仅开模就占成本七成,最终售价只比山寨车高30%。

即便如此,“正规军”仍难抗衡灰色势力——对许多消费者而言,“有没有资质”并不重要,“能否上路、价格高低”才是关键。更残酷的是,试图转型高速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大多折戟。

“老头乐”的争议核心,始终绕不开“标准”二字。自2016年低速电动车国标立项以来,“即将出台”的消息每年都传,却始终悬而未决。曾任四轮低速电动车标准起草组组长的董扬曾直言,技术不是难点,难点在利益博弈 —— 这个年产曾达123.3万辆、带动1000亿经济规模、涉及100万从业人员的行业,牵扯着地方经济、就业和民生需求,每一项决策都需谨慎权衡。

如今发布的《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团体标准,更像是行业的“自救之举”。该团体标准属于民间标准,并非全国强制统一。说白了就是协会牵头,各大企业联合发布的一个倡议,起到过渡性的作用,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老头乐”的灰色属性。但从正面意义来讲,确确实实为“老头乐”合规化按下了加速键,填补行业空白

眼下,“老头乐”的命运仍悬而未决。一边是老年人实实在在的出行刚需,一边是城市交通治理的现实压力;一边是山寨作坊的低成本狂欢,一边是正规企业的转型阵痛。

或许,真正的破局之道,不是简单的“禁止”或“放任”。因为对农村老人来说,“老头乐”的“乐”,就在于“低速、低价、不用证”—— 这既是它的生存根基,也是最大隐患。唯有在监管与民生间找到平衡点,才能让“老头乐”真正走出夹缝。

来源:掌上电动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