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打开任意一个短视频平台,都会被一首带着浓郁广东口音、节奏魔性的说唱歌曲洗脑:
最近,打开任意一个短视频平台,都会被一首带着浓郁广东口音、节奏魔性的说唱歌曲洗脑:
“别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银龙鱼……”
这首名为《大展鸿图》的歌曲,在网络上疯狂传播,从国内火到国外,成为当下乐坛现象级爆款。
抖音上“不齐舞团”以《大展鸿图》为背景音乐编排的舞蹈,引发了全民模仿热潮,翻拍量超50万条。
纽约时代广场上,有年轻人拍视频;伦敦唐人街这首歌也循环播放。
7月初,歌曲创作者揽佬更是以月听众突破302.2万的成绩,超越周杰伦,登顶Spotify华语歌手月听众排行榜第一位。
《大展鸿图》冲进Spotify全球飙升榜前50名。
这首歌的作者呢?
他叫揽佬。
揽佬,1998年出生于广东惠州,客家人。
“揽佬”一词,就是来自客家话,和粤语里的“捞仔”相近,形容那些行事风格不太遵循本地规矩,街头混混之类的。
揽佬将其作为艺名,却意外地契合。
这个名字顺口又好记,带着浓郁的江湖气,与rapper玩世不恭、叛逆不羁的态度相得益彰。
揽佬的父亲是乐山人,这让他身上既有岭南文化的烙印,又带着巴蜀文化的气息。
后来考大学的时候,他回到了四川,考上了四川传媒学院表演专业。
在踏入音乐领域前,经历十分丰富。
做过跟组演员,曾在一个古装剧组里跑龙套。
每天天不亮赶到片场化妆,穿上厚重的戏服,在片场一站就是一天。
为了一个几秒的镜头,他在烈日下反复奔跑十几遍,汗水湿透衣衫,戏服贴在身上又闷又难受,可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他的脸都看不清。
剧组的盒饭常常又冷又难吃,住宿条件也很简陋,和其他群演挤在狭小的房间里。
即便如此,揽佬还是怀揣着对表演的热爱,努力在每一个小角色中寻找机会,现实却一次次给他泼冷水,他始终只是一个小透明。
演艺圈底层太多的酸甜苦辣,需要换一条路去追寻梦想。
后来,他进入一家电力公司上班,过上了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
每天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处理各种文件和数据,日子平淡如水。
在一次公司组织的年会上,他鼓起勇气上台演唱了一首说唱歌曲,台下同事们惊讶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让他意识到,自己还有说唱天赋。
2019年,揽佬开始在网上发布说唱作品。
一开始,作品无人问津,他没有放弃,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提升创作水平。
2023年,他发行首张专辑《顺风顺水顺财神》,歌词直白,带着对生活的犀利观察和幽默调侃。
在发行首张专辑后,他辞去电力公司的工作,全身心投入音乐创作。
2024年,对揽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他发布第二张专辑《八方来财》,凭借其中的《八方来财》《因果》《大展鸿图》等歌曲获得大量关注。
《大展鸿图》歌曲开篇采样粤剧《帝女花》的经典唱段,婉转唱腔与说唱重新编排。
旋律上,简单、重复、高频循环,造就了“听一遍就会”的魔性体验。
很多网友表示“第一次听觉得好土,第二次跟着抖腿,第三次已经会唱”。
这种超越语言的旋律与节奏感染力,是火遍海外的重要因素。
而且歌曲满足了“求好运”“搞钱”“冲喜”的情绪,富贵的生活场景,让人们产生向往。
专辑中的《八方来财》同样火爆,一句“来财、来财、来财”简单直接,极具洗脑性,和《大展鸿图》都曾冲进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的Spotify飙升榜。
揽佬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
他曾透露,自己从小到大跟随父母到叔叔伯伯家吃饭,见识到很多成功人士的生活,这些见闻都被他写进歌里。
比如《大展鸿图》中描绘的“别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银龙鱼”“劳力士,大师题字,关公像挂在墙壁”等场景,就是他对所见到的富贵生活的直观呈现。
那些经历过的喜怒哀乐,都成为了他创作的养分。
那些年,他租住在一个狭小的公寓里,交完房租后,口袋里所剩无几,常常为了节省开支,一天只吃一顿饭。
看着银行卡里可怜的余额,他心中对财富的渴望愈发强烈,于是,在一个深夜,他坐在简陋的书桌前,灵感如泉涌,一气呵成写下了《八方来财》。
他直言因为自己很缺钱,所以写下这首歌,直白地表达对财富的渴望,这种真实不做作的创作态度,让很多听众产生共鸣。
这首歌一经发布,就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喜爱,大家从这首歌中听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对外界对自己音乐“土”的质疑,揽佬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土”和“潮”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词语,任何一种音乐只要能获得关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
他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土”和“潮”的音乐,只是大家喜好不同而已。
在接受采访时,他对于《大展鸿图》的走红显得很淡定,称仅仅是运气好,时势造英雄,还笑言如果没有自己,也会有其他人。
当被问及《八方来财》这张专辑是否让他赚了1.2亿时,他幽默回应,要是真有这么多钱,自己就不当歌手,直接当幕后大佬了。
实际上专辑带来的收入,只是让他能把外卖标准从20块提升到90块。
他的团队至今只有三四名工作人员,且都是熟人,他拒绝扩张团队,理由是“钱分给不熟的人没意思”。
对于“靠一首歌吃一辈子”的质疑,他也表现得很豁达,称如果哪天不火了,能保证自己饿不死就行。
在这个追求个性与创新的时代,他无疑是成功的。
他的成功也为其他音乐人提供了启示。
音乐创作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框架和标准,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保持真实和个性,勇敢地突破常规,就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作者:淘漉音乐,来源:淘漉音乐(ID:taolumusi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授权)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