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养鸟文化正面临崩溃,到底是谁之过?这三个原因让你看清真相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30 16:58 1

摘要:可现在,这种景象越来越少了,在街头上也很少看到鸟笼,鸟市也非常冷清,年轻人都忙着玩手机、打游戏,养鸟手艺也就没人学了。

笼鸟文化,这东西在我们中国足足有几千年,以前街头巷尾都有人提着鸟笼出来散步。

可现在,这种景象越来越少了,在街头上也很少看到鸟笼,鸟市也非常冷清,年轻人都忙着玩手机、打游戏,养鸟手艺也就没人学了。

自然就会导致几千年的文化,现在的状况就像慢慢干涸的小溪,声音越来越小,说实话哈,不是谁故意要灭掉它,也不是养鸟文化不好。

只是生活方式变了,观念变了,规则也变了,而笼鸟文化还没找到新的趣味,至于为什么养鸟文化现在,正在面临灭顶之灾?

其实不复杂,只要抓住以下这三个关键原因,就能说得明明白白,这个话题扎心,但也很真实。

我相信大部分鸟友都知道,前几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一修改,笼鸟文化立刻被按了一记重拳。

如画眉鸟、靛颏鸟、绣眼鸟这些曾经随手在山上捉一只都能养的鸟,现在都成了保护动物了,捕捉或饲养就违法,买卖那更就别想了。

像我家附近的鸟市曾经热闹非凡,街头巷尾,百灵鸟、画眉鸟的叫声几乎随处可听,老人提着鸟笼溜达,聊天、玩鸟、听鸟叫,非常有乐趣。

而现在这些景象几乎消失,市场冷清得像换了个人间一样,想养鸟的人,即便有心,也找不到合法渠道。

此外,这条法律不只是禁止抓鸟,更改变了养鸟文化的氛围,以前人们觉得抓只鸟养着也没事,现在轻轻一出手就违法了。

但法律法规改变,笼鸟少了,市场冷了,文化活力下降,这不是谁想灭了养鸟文化,也不是养鸟文化不好,只是现代的生活方式、观念和规则都变了,而笼鸟文化还没找到新的乐趣罢了。

我发现目前的年轻人对笼鸟文化的热情,一点点慢慢跑偏了,过去都愿意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养一只鸟,耐心调教。

现在,谁还有这个耐心?手机一拿出来,短视频刷得停不下来,游戏打到凌晨,生活节奏非常之快,养一只鸟,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无趣了,直接丢掉也就顺理成章。

我朋友的小孩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他一只爷爷留下的小叶紫檀鸟笼,他看了两眼,眉头一皱,直接挂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卖了,说“这玩意占地方,还不如买个电脑键盘”。

他不是不爱鸟,只是不耐烦,不想花时间等一个鸟开口两声,年轻人追求即时快乐、高互动性,笼鸟文化讲究耐心、慢慢调教,这种慢功夫和快节奏的生活根本维持不上去。

这不是年轻人不好,也不是笼鸟文化本身有问题,只是生活节奏变了,人们追求快感、追求立刻的回报。

懂行都知道,养鸟文化,不只是养鸟那么简单,还得要会选鸟,得会调教,还得会做鸟笼、做鸟食。

这些都不是一两天能学会的,都是纯手艺活,以前老艺人带徒弟,手把手教你怎么分辨鸟的雌雄,竹笼怎么盘才能不裂,学好了之后,一家一户的笼鸟文化就能顺利传下去。

可现在,老艺人都七八十了,想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我认识一个做鸟笼的老先生,他收过三个徒弟。

两个嫌学这个不挣钱,干了两年就转行,一个结婚生子,忙得连鸟笼都很少碰,从而导致手艺没人传,连最基本的门道都摸不清,更别说把养鸟文化延续下去了。

可怕的是,虽然养鸟手艺没有传下去,但是很多以前习以为常的技巧都消失了。

如怎么分辨鸟的好坏,怎么让鸟耐打,这些细节以前是养鸟常识,现在几乎没几人会了,老艺人的经验,就像流水一样,如果没人接手,那就只能逐渐消失了。

其实呢,养鸟文化的未来,如果不靠养鸟人守护下去,它将不会再铺满街头巷尾,也不会随处可见,但多多少少的文化要点会仍存在的。

只要有人愿意慢下来,愿意花时间传播,愿意动手守着,几千年的养鸟文化就能继续存在。

而如,慢慢训练鸟、慢慢的做好鸟用品,这些被忽略的慢功夫,其实是文化能活下去的根,它不需要喧闹,只需要有人在意,有人坚持,虽然现在生活节奏快,但慢下来的价值不会消失。

文化的生命力,不在热闹,而在坚持和陪伴里,有人守着,笼鸟文化就还有未来,有机会在现代找到合理的核心节奏。

来源:宠物繁育专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