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展示《终战诏书》意欲何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30 19:06 1

摘要:近期,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煞有其事地展出了臭名昭著的《终战诏书》原件。这个所谓的《终战诏书》,是在1945年8月15通过昭和天皇广播的形式向日本国民公布的,如今在二战结束80周年这一敏感节点,日本选择展出这份文件,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深层意图值得我们警

近期,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煞有其事地展出了臭名昭著的《终战诏书》原件。这个所谓的《终战诏书》,是在1945年8月15通过昭和天皇广播的形式向日本国民公布的,如今在二战结束80周年这一敏感节点,日本选择展出这份文件,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深层意图值得我们警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展览负责人大言不惭地表示,1945年是建立新日本的起点,希望观众能看到日本现今社会是怎么开始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若真要让观众了解日本现今社会如何开始的,为何不展出记录日本在二战期间累累暴行的文件?为何不展出日本侵略他国、给无数人带来灭顶之灾的铁证?偏偏选择这份充满谎言与诡辩的《终战诏书》,这不是明摆着要误导民众,混淆视听吗?

仔细剖析这份《终战诏书》,其荒谬之处令人吃惊。全文一共815字,竟然没有一“降”字,更没有“败”字。在这份诏书中,日本将被迫投降美化为“主动终结战争”,好似他们才是这场战争的“救世主”。对华仍然蔑称为“支那”,并且有意将四国顺序改为“美英支苏”,这般傲慢与无礼,即使在战败之时也丝毫不减。几处涂改增删,更是透露出日本“逃避战败耻辱”“捏造受害者形象”“保留军国主义火种”的狼子野心。​

日本在1945年8月9日至10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投降后,就诏书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最终呈现出这样一份歪曲事实的文件。它回避侵略责任,将停战归咎于“敌方使用残虐炸弹”(原子弹),但却对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残忍实验、慰安妇制度等罄竹难书的侵华暴行只字不提。一句“自交战以来已四载”,更是妄图抹杀长达14年的侵华史,如此厚颜无耻,简直是对历史的公然挑衅。​

日本此次展出《终战诏书》而非《降伏文书》,背后的阴谋昭然若揭。1945年,日本实际签署了两份关键文件,一份是8月15日的这个《终战诏书》,还有一份是9月2日明确载明“降伏”(投降)的《降伏文书》。后者是在美军“密苏里”舰上签署的,确立了日本主权受限的战败国地位,可是这份文书却被日本长期淡化。此次展出的《终战诏书》,无疑是想在国际舆论场上误导公众认知,抢夺历史话语权,为其进一步突破和平宪法、扩充军备制造舆论氛围。

近年来,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可谓是变本加厉。国内右翼势力不断抬头,修改教科书,将“侵略”改为“进出”,删减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试图从下一代开始,彻底歪曲历史。政客们更是频繁参拜靖国神社,将战犯当作英雄供奉,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孙女竟公然为她爷爷招魂,称东条英机是为祖国战斗的杰出英雄,极力美化日本的侵略行为,所有这些都严重伤害了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的感情。

而在国际上,日本一边以“受害者”的姿态示人,每年隆重纪念广岛长崎核爆,但却刻意回避自己作为“战争加害者”的历史事实;一边对中国等国的历史纪念活动横加指责,甚至用超过560亿日元的预算进行所谓“正确形象”的宣传,企图通过外交渠道游说他国不要参加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其行为之荒唐,令人不齿。

德国在二战后,通过深刻反思与真诚道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与尊重。而日本呢?至今仍无悔改之意,一次次地挑战历史底线,一次次地伤害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这样的国家,又怎能奢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又怎能真正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

历史的真相不会被掩埋,正义的审判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正如我国防部发言人所说,日本应该以诚实态度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彻底切割,切实尊重中国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来源:梁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