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小草”到“中国名片”

摘要: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中方愿同非方在未来三年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抗疟”出现在卫生健康伙伴行动中。

转自:中国医药报

□ 本报实习记者 曲雪洁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中方愿同非方在未来三年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抗疟”出现在卫生健康伙伴行动中。

自1972年屠呦呦团队首次从“中国小草”——黄花蒿中分离提纯得到有效抗疟单体青蒿素以来,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抗疟。但作为全球最大的青蒿素原料出口国,我国成品药一直以来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却不足15%。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企业在摸索中不断突破,决心打造“中国名片”。在全球抗疟市场激烈竞争下,我国企业研发生产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和疟疾体外诊断产品陆续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认证,奋力进军国际市场。

85%和15%的悬殊

我国是全球青蒿素原料药主要供应国,源头资源是我国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生产的一大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青蒿素原料药年出口量达到350吨。

WHO疟疾政策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消除疟疾技术专家组组长高琪在今年4月表示,全球青蒿素原料药有85%以上由中国提供,但中国的成品药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不足15%,甚至更少。

造成这一尴尬局面,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阻碍。

据悉,1967年我国启动了“523项目”,意在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1987年,治疟疗效好且水溶性高的青蒿素衍生物青蒿琥酯获得原国家卫生部颁发的X-01号新药证书。同一时期,注射用青蒿琥酯获得了X-02号新药证书。

当时,我国曾试图对自主研发的青蒿素类抗疟产品进行全球推广。但是由于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程度不高,相关产品按国际标准进行试验、申请上市和专利保护存在不少困难等,我国抗疟产品出海屡屡受挫。

广州市天润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汀在采访中表示,当时以赛诺菲和诺华为代表的欧洲药企熟悉国际规则且有语言优势,凭借与国际组织长期建立的合作网络,其产品在非洲拥有品牌优势。我国青蒿素类抗疟产品要想走出去,不得不借助国际合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青蒿琥酯片主要交由法国药企赛诺菲贴牌销售。”复星桂林南药总裁彭小丹表示,当时非洲市场都熟知赛诺菲的青蒿琥酯片Arsumax,但并不知道他们口中的这款“神药”源自中国。

1994年,中方与瑞士CIBA(后与山德士合并成立诺华)就复方蒿甲醚签署协议,在专利有效期内,CIBA每年按复方蒿甲醚净销售额的4%支付中方专利许可使用费;复方中的两种原料药也由中方独供。此后,欧洲药企占据抗疟成品药市场大头,而我国仅有少量自有品牌抗疟成品药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不足10%。但在国际合作中,我国企业不断学习国际药品的准入规则,提高国际化水平。

不断突破WHO预认证

众所周知,全球大部分疟疾病例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非洲等地区。2002年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以下简称全球基金)成立,但是只有通过WHO预认证的产品才能进入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采购目录,并有机会与全球基金达成采购协议。为此,我国企业持续发力,致力于攻克WHO预认证,打造抗疟领域的“中国名片”。

2005年,复星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片顺利通过WHO预认证,成为我国首个获得WHO预认证的抗疟药物;2010年,该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注射用青蒿琥酯通过WHO预认证;2023年,第二代注射用青蒿琥酯通过了WHO预认证,目前该产品已在22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复星桂林南药自主研发生产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累计销量突破3.4亿支,有33个抗疟系列品种(包括4个原料药)通过WHO预认证,涵盖疟疾预防和治疗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抗疟药生产企业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突破。

以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药集团)为例,2015年起,该公司的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原料药、蒿甲醚注射液和复方蒿甲醚片陆续通过WHO预认证。2023年10月,昆药集团全资子公司北京华方科泰医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40mg/320mg也通过了WHO预认证。此外,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南方)共同组建的广东青蒿抗疟团队提出的青蒿素哌喹复方群体服药策略,在2017年被纳入WHO发布的《恶性疟的全民服药现场实施手册》中。

在我国青蒿素类抗疟药先后获得WHO预认证的同时,疟疾体外诊断产品也有了新突破。今年5月29日,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两款疟疾体外诊断产品One Step Malaria Pf Test和One Step Malaria Pf/Pv Tri-line Test确认通过WHO预认证;7月30日,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收到WHO出具的体外诊断预认证确认函,疟疾检测产品恶性疟原虫P.f(HRP2/pLDH)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Malaria P.f(HRP2/pLDH)Test]被WHO列入体外诊断产品推荐采购清单。

拓展渠道,提前布局

抗疟产品通过WHO预认证只是跨过“门槛”,并不意味着能占据国际市场,全球抗疟市场依旧竞争激烈。

“欧洲药企在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的援助项目中占据先发优势,品牌知名度高;而印度药企凭借销售网络发达的优势销售仿制药,并为全球抗疟成品药生产企业提供各类青蒿素衍生物原料药。”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张小会表示,欧洲和印度的药企凭借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优势,成为中国药企的两大竞争者。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抗疟药的品牌建设和商业化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企业要积极参与以联合国机构为代表的国际公共市场采购,发挥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国际知名度。

另外,在疟疾疫苗研发方面,我国的进度还相对滞后。目前,全球市场上有两款被WHO推荐的疟疾疫苗,分别是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RTS,S/AS 01和由英国牛津大学研发、印度血清研究所生产的R21/Matrix-M。全球,尤其是非洲地区对于疟疾疫苗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在一份声明中预测,到2030年,疟疾疫苗的年需求量预计将增至1亿剂。

虽然目前我国的疟疾疫苗还处于研发阶段,但提前布局将有助于我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中国的疟疾疫苗在产能、质量和价格上会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在国际注册和应用上提前做好布局。”张小会表示,中国的抗疟产品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产品技术创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在疟疾高发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渠道建设。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