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不做科研,就是在浪费社会资源、逃避现实吗?

摘要:根据教育部近日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有61万在读博士研究生,人数再创新高。然而博士生数量的激增并没有换来科研岗位数量的增多,因而想要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毕业后选择逃离科研。

根据教育部近日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有61万在读博士研究生,人数再创新高。然而博士生数量的激增并没有换来科研岗位数量的增多,因而想要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毕业后选择逃离科研。

有人认为,博士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事科学研究,国家和纳税人花很多钱培养博士,不做科研属实浪费人才;而也有的人认为博士毕业后应自由选择喜欢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不能道德绑架。评论区的你怎么看?

图源:知乎

与其说博士们逃离科研,不如说TA们开始接受现实

科研工作者一直以来给人一种误解,就是钱多事儿少。这种观念主要源自于父母一辈的人,那一辈的很多大学老师本校本硕毕业就可以留校当老师。

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年代,研究生毕业本身就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队伍迅速壮大,机会的增多也使得博士们有更多的岗位可以选择。

还记得是2013年左右的时候,身边有认识的老师以海归身份回国直接给了985的副教授,没几年升上正教授,这种经历放在现在可谓是天方夜谭。

近几年,情况逐渐有所改观。国内培养的博士数量进一步增多,海外也有不少博士等着回国,大家不仅开始卷学历,也开始卷文章、项目和各种成果,因此要求自然水涨船高。

就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海外优青为例,项目刚刚开始到第三年,有的985高校就已经开始给海优非升即走岗位。

《诚邀全球英才依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申报2024年度海外优青》

图源: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官网

寒窗苦读几十载并没有换来理想的生活,与其每天过的提心吊胆,不如尽早凭借学历优势向下兼容,过上稳定且自己自足的生活。

最后,科研岗位永远都是僧多粥少。从欧美的学术圈现状来看,只有当Full Professor退休之后才会有位置空缺,进而有新的人晋升为教授,这种现象现在在国内也非常普遍。

然而,一个Professor可能会培养多个博士,这些博士需要从中级职称卷起,一路到高级职称。而每个职称评比的背后不仅是实力的较量,还取决于是否有坑位

综上来看,很多博士可能并非主观想要脱离科研,而是现实实在残酷。

图源:知乎

关于博士毕业后不从事科研工作是否浪费了社会资源,网友们各执己见,总的来说观点分为正方(浪费资源)和反方(没有浪费社会资源)两派。

>>>>正方辩友观点

正方辩友认为,国家在培养一个博士的过程当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博士们在毕业之后理应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当然有的网友也指出,这种贡献并不一定要通过做科研来体现,总之读到博士阶段总能找到个人贡献的方向。

图源:知乎

还有的网友表示,博士这几年主要在进行科研训练,很多基础学科的博士可能不做科研都很难有出路。如果说在一个学科领域里深耕十几年,最后却因为眼前的利益放弃该方向,转而到另一个方向发展,不仅对个人来说很可惜,对社会来说更是一种遗憾。

图源:知乎

>>>>反方辩友观点

相比于正方网友,更多网友则是站在了辩论的反方。

很多网友认为,在现如今的就业大环境之下,真正想要做科研的博士寥寥无几,很多人都是为了提升学历,甚至很多在大学当中成为博导的老师当年也只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当。因此,博士毕业以后还是要遵循初心和自己的职业发展,将一个不想做科研的博士强行扣留做科研才是对社会的一种浪费

图源:知乎

也有的网友表示,目前博士的投入产出比非常低,尤其对于一些实验性质的基础学科,可能学科本身产生的经济效益比不上传统工科,所以自然毕业之后待遇就比较低,很多博士凭借超强的自学能力或是转码或是转行,总之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倘若福利待遇提升,那么很多人还是愿意坚守基础学科的研究。

图源:知乎

还有的网友认为,博士生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适合科研转向就业市场,其实是“孔乙己脱下长衫”的表现。

的确,很多学生(尤其是直博生)在读博之前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做科研,老师的忽悠、同学的攀比让自己误打误撞读了博士。然而等真正进入科研大门的时候,才发现读博原来并非那般轻松,自己也许压根就不适合做科研。所以等熬到毕业就果断选择放弃,这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图源:知乎

也有的网友认为,博士是否继续做科研也要分学科讨论。有的基础学科可能侧重于科学研究,那么科研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而有的专业,例如医学,现在甚至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很多外科方向的医学博士不会做手术,只会发论文,这可能并不是我们培养博士的初衷。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博士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回归本真,也许我们本就不需要那么多做科研的博士。

图源:知乎

也有的网友认为,国家培养博士并不是像流水线一样,只要博士毕业都必须去做科研。博士生在校寒窗苦读十余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每个人也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着不同的规划。因此,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权利。

图源:知乎

不仅如此,博士生也可以在许多非科研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例如进入企业做研发,考取公务员岗位或者是到中小学继续当老师。有网友戏谑地表示,如果所有的博士都一股脑毕业后去做科研,可能反倒是对于人才的浪费。毕竟真正能够产出影响力巨大的成果的博士只是少数人。

写在最后

现如今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博士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科研岗位和工作。有人认为是博士们眼眶太高,如果向下兼容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职位。也有的人认为寒窗苦读几十载,如果不能找到体面的工作那么读博的现实意义会大大降低。

做科研看似高大上,但其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博士生们要经历无尽的讨论、修改、定稿、再修改等等一系列过程,这是一个反复打破重来的过程,每位科研人员都会因此备受煎熬,有的人在取得成果时一瞬间的快乐会让曾经遭受过的苦难烟消云散,而有的人则可能永远都不想回到那种生活状态。

最后,能够读完博士的人都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希望社会也能给博士们多一些关怀和包容,尊重TA们的个人选择,就如同很多网友所说,博士的知识和能力只要发挥在对的地方,又何尝不是一种为国家做贡献呢?

来源:青栀讲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