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里的秘密:你绝对想不到的隐形霸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30 18:35 1

摘要:如今的监狱管理已高度规范化,24小时无死角监控覆盖所有区域——每个监区有独立监控中心,监狱指挥大厅还会滚动播放全区域视频,想通过明面上的暴力、针对性霸凌几乎不可能。同时,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搭配“连坐惩罚”,一旦有人违规违纪,整个集体都可能受牵连,这也让主动挑事的

# 监狱中的“隐形霸凌”:看似无冲突,实则藏在日常细节里

如今的监狱管理已高度规范化,24小时无死角监控覆盖所有区域——每个监区有独立监控中心,监狱指挥大厅还会滚动播放全区域视频,想通过明面上的暴力、针对性霸凌几乎不可能。同时,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搭配“连坐惩罚”,一旦有人违规违纪,整个集体都可能受牵连,这也让主动挑事的人寥寥无几。

但“明面上的冲突消失”不代表矛盾不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互动,封闭的监狱环境更会让细微摩擦被放大,进而衍生出难以界定、却真实影响服刑人员生活的“隐形霸凌”,这些情况往往藏在日常的言行与态度里。

一、隐晦的语言针对:话里有话,专戳痛处

监狱里会自然形成小圈子,通常是兴趣、话题相近的服刑人员常一起聊天(比如放风时交流)。平时这些小团体看似无特殊,可一旦有人与圈子里的某个人发生摩擦,整个团体就会用“隐晦的语言”进行针对。

尤其是部分罪名的服刑人员(如盗窃、强奸、猥亵类),本身在监狱里就容易被边缘化。如果这类人员成为针对对象,小团体成员会故意在聊天时提高音量,聊与这些罪名相关的话题,用词难听且带有嘲讽意味,比如“有些人就是手脚不干净”“做缺德事的人就该有报应”——看似是在聊“别人”,实则句句指向被针对者。

更无奈的是,这种情况即便向警察报告,也很难界定为“霸凌”:没有实质性的冲突或伤害,警察只能进行口头教育。可一旦报告,反而可能让小团体变本加厉,用更隐蔽的含沙射影继续针对,让被针对者有苦难言。

二、无声的孤立:没人理、被排挤,连小事都被“针对”

监狱的监舍多为12-16人同住,若有人得罪了监舍长、事务犯或小圈子里的核心成员,就可能陷入“被孤立”的境地:一整天没人跟他说话,吃饭、劳动时大家都刻意避开他;放风时他只能独自待在角落,连基本的社交互动都没有,这种“无声的冷漠”在女子监狱中更为常见。

更让人压抑的是,被孤立者一旦犯点小错(比如内务没整理好、劳动进度慢),立刻会有人向管教打小报告;等他被惩罚时,周围还会有人说风凉话,比如“自己不注意,活该受罚”。甚至分发物资、奖励(如加餐、日用品)时,也会被故意忽略,别人还会在他面前炫耀自己拿到的东西,用这种方式进一步刺激他。

其实孤立的原因往往很琐碎:可能是说话时没注意分寸,得罪了监舍里的“关键人物”;也可能是性格内向、不会主动融入,被大家默认“排除在外”。在监狱这种封闭、社交圈固定的环境里,“不会做人、不会说话”很容易成为被孤立的导火索。

三、差异化对待:事务犯的“小特权”,专找“不服管”的人

监狱里的事务犯(如线组长、质检、仓管等)负责协助警察管理日常事务,手里有一定的“安排权”,这种权力有时会变成“差异化对待”的工具,主要针对两类人:不服管理的服刑人员、偶尔对抗管教的人。

比如劳动改造时,所有人都有固定任务,而质检岗位的事务犯若看某个人不顺眼,会故意挑剔他的劳动成果——哪怕只是微小的瑕疵,也要求他重新返工,让他花更多时间却完不成任务;大扫除时,会把最难清理的区域(如窗户沿边角、墙角缝隙)单独分配给他,别人打扫完休息时,他还得继续加班;即便卫生本该轮流负责,事务犯也能以“安排”为由,频繁叫他的名字,让他反复参与打扫,变相增加他的负担。

这种“差别对待”的原因也多是小事:可能是对方曾反驳过事务犯的安排,让事务犯觉得“没面子”;也可能是对方劳动不积极、偶尔抱怨,被事务犯贴上“不服管”的标签。这些在外面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在监狱里却会被放大,成为被针对的理由。

为什么会有“隐形霸凌”?——小事被放大,源于封闭环境的特殊性

其实这些隐形霸凌的根源,大多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是某人脚臭、有狐臭,让同舍的人觉得不适;可能是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甚至可能是因为长得不好看、说话口音奇怪,就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这些在正常社会中能被包容的小问题,在监狱封闭、压抑、社交圈固定的环境里,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别人针对的借口。

更关键的是,监狱里的服刑人员都处于“情绪敏感”状态,长期的改造压力让大家更容易因为小事产生矛盾,而“不能明着冲突”的规则,又让矛盾转向了隐蔽的语言、态度和行为,最终形成了“隐形霸凌”。

对服刑人员而言,监狱不仅是“改造场所”,也是一个需要学习“为人处世”的特殊环境——不能像在外面那样我行我素,要学会包容他人的小缺点,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分寸,否则很容易陷入不必要的麻烦。而对家属来说,多给里面的亲人写信就格外重要:这些隐形的委屈很难向警察倾诉,却能在收到家书时得到慰藉——一句“家里一切都好,我们相信你”,就能帮他缓解内心的压抑,更积极地应对改造中的困难。

来源:诚心家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