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大阅兵直播的点滴往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30 21:28 2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月3日是第二世界战争东方战场日本投降日,中国作为战胜国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壮严、隆重的大阅兵,此举世界瞩目,国人振奋。我作为年愈七十的老传媒人,翘首以待,浮想连篇之际,不禁回忆

天安门大阅兵直播的点滴往事

作者 潘红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月3日是第二世界战争东方战场日本投降日,中国作为战胜国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壮严、隆重的大阅兵,此举世界瞩目,国人振奋。我作为年愈七十的老传媒人,翘首以待,浮想连篇之际,不禁回忆起41年前,在1984年参与天安门广场国庆大阅兵直播的点滴往事。

1984年我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四年

1983年11月中旬,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国庆35周年的庆祝和阅兵筹备工作,确定1984年10月1日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大阅兵及群众庆祝游行活动,这次天安门大阅兵继建国十周年阅兵之后,相隔25年再次举行的大阅兵,尤其令人瞩目。中央书记处为此成立了首都国庆35周年活动领导小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万里任组长,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任副组长。

当年12月10日,万里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阅兵领导小组,由总参谋长杨得志任组长,由北京军区牵头成立阅兵总指挥部,吸收各军兵种和总部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任总指挥。

随即中央军委调动了1.037万人的受阅部队以及各类先进作战装备,组成总共46个受阅方队(地面方队42个、空中梯队4个),按照阅兵方案要求,1984年3月20日受阅方队组建完毕。

1984年国庆前夕,我在北京复兴门外广播电台部大门留影

与此同时,中央还决定对国庆35周年天安门大阅兵及群众游行活动进行全程实况直播,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后简称央广)、中央电视台(央视)负责。为完成这是一项光荣、重大、艰巨的宣传任务,当年央广领导在全台范围内抽调了几十名业务骨干,组成国庆直播特别报道机构,我有幸入选。

那时我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4年,有参加张家口“802”演习大阅兵报道的经历,但面对天安门广场大阅兵这样规模宏大、意义非凡的直播任务还是首次,心中即感到光荣又有些忐忑。

被选入央广国庆35周年直播临时机构

我所在的央广军事部,抽调了5个人参与这次直播任务(后加强地方记者站1 人),由部主任沈如峰亲自担任组长,之所以抽调全编辑部三分之一人员,因为我们受领了采写天安门大阅兵直播稿这一部分。国庆群众游行部分的直播稿则由央广国庆直播机构的其他人完成,我们5个人所承担采写的阅兵部分,无疑是央广整个直播稿的重中之重。

8月6日全台参加国庆直播的所有人员集中学习、了解任务情况,10日开始陆续进入采访,台里要求20日拿出实况直播稿的初稿。我们阅兵采访组在学习时,首先讨论明确报道思想,并明确对徒步方队群的采写,侧重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风貌;机械化方队群采写,侧重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承包”方式。

除一名领导外,其他5人分成两组立即深入到两个“阅兵村”训练场地采写直播稿。

当年进入阅兵村可是一项特权,一切还在保密期,我们能够进入是因为中央赋予央广、央视直播国庆大阅兵任务,承担着与受阅同等重要的现场直播。我们获得特许批准进入阅兵村,也只能采访不能报道。其它一般新闻单位采访人员,想都别想,根本不允许进入。

我在张家湾阅兵村采访受阅方队官兵(照片中左2,)登在当年中国广播报

按领导分工,我带领天津记者站记者杨石为一路,负责二十四个机械化方队群的采写、撰稿、修改、完稿以及之后的联络工作,直至负责到底。当年“阅兵村”训练场有两个,一个位于京城北郊的昌平区大沙河畔的沙河机场,受阅的“徒步方队”在此训练。

阅兵组另外3人为一路进入,再就是我们进入的京城东郊的通州张家湾机场的阅兵村,受阅的“机械化方队”在那里训练。这里集结机械化方队群,是由坦克兵、装甲步兵、炮兵、通信兵、工程兵、海空导弹的近千官兵、几百辆装备车辆组成。

顶着京郊盛夏的酷暑,我和杨石手握阅兵总指挥部的特殊授权,来到了通县(现通州区)张家湾机场阅兵村,与受阅官兵一样过着“野战”生活,同吃同住同甘苦。

受阅官兵在阅兵村一丝不苟的训练中

从1984年4月份起,这里的受阅官兵、车辆进驻张家湾机场,正在进行艰苦连续、不间断的驻训。当我们来时正值8月酷暑,机场本是空旷无遮,远远看去热浪蒸腾,三伏天烈日当空,每天都是38C左右的高温,训练水泥场地的地表温度足有60C,坦克、装甲金属板的温度竟高达80多℃。别说训练操作,人在这种环境下,站的时间久点都阵阵目晕头眩。

车辆方队的受阅官兵每天穿着3套衣服:内衣、军装、工作服,戴着坦克帽,脚穿大马靴操作训练,一天下来衣服汗水湿透,马靴脱下来能倒出半碗水。我们也是四处奔走采访、记录,整天汗流浃背一身汗碱,与受阅官兵感同身受,甘苦同当。

8月12日、13日北京下起暴雨,张家湾地势低洼,顿时水流四溢,有些地方积水盈尺,我俩蹚着膝盖深的积水,冒雨四处采访。途中不知哪处鱼塘被冲坏了,鱼都冲上马路,到处都是,炊事班战士正欢跳着在水里摸鱼,此情此景也算是“阅兵村”的趣事一件。

当时最困难的是时间太紧,要把二十四个机械化方队群全部跑一遍,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采写。我们想到走“群众路线”方式,发动阅兵部队报道员汇报线索,我们利用傍晚辅导他们新闻业务,一来一往交换解决了问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机械化方队基本情况,积累掌握素材为下一步撰稿打好基础。

这里夏日不仅是闷热,蚊子叮咬也很烦人,无耐之下,我与杨石在招待所整理、撰写文稿时,干脆将小案板搬到蚊帐内,垫着背子上写,蚁帐空间狭小闷热更甚。

亲眼目睹了受阅官兵个个肩负重任,冒着酷暑操作训练,那种为了祖国荣誉、甘苦于心的牺牲奉献,那种忠诚、坚毅的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写好阅兵直播稿的责任感。受阅部队领导也关心着我们身体、工作,特意嘱咐炊事班不时加餐一盘炒鸡蛋。

35周年国庆大阅兵直播我在天安门广场

写阅兵解说直播稿的难度何在?解说稿是针对这场规模宏大的天安门阅兵整个过程的现场介绍,要求在每个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时间单元的限度内,完成对每个方队的精华解说介绍,时间要与每个方队的行进速度做到严丝合缝,不差分毫。绝不能出现方队过去了,你还在那里絮叨没完。

所以解说稿的整体文字量精减到8000字左右,平均每个方队解说词才不到200字,阅兵内容宏大与解说时间减缩之间的矛盾,几乎难解到不可能的地步。解说稿每个单元篇幅不仅要求短小精悍,文字表达还得准确、雄壮、精细、优美,其文句苛求到“字斟句琢““字字珠玑”的程度。

要满足播音员解说时间的长短(解说词的字数),与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间完全同步,如何掌握在方队行进中,现场音响烘托下,令播音员的解说引人入胜,字数太少太满都不行。虽然我们事先已经从阅兵总指挥部拿到每个方队规定的行进时间数据,但每次天安门预演,我们也和阅兵官兵一样扣细节。

预演时追随着方队行进,我们手握着秒表,对着字数,一分一厘的测算。再让播音员在试播中验证,一字一句增删、一遍遍地修改,最终作到解说词与方队行进的时间完全同步,文稿字数洽当、解说突出、字句精准。如何将直播稿写“活”,写出风采,一直在我头脑中苦苦思索。一次审稿会台领导提示要以“天安门城楼上播音员的视觉角度”写,一句点醒我,顿时“茅塞顿开”,思路鲜活了,写稿也得心应手。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推敲、修改,我们撰写的机械化方队初稿,最终通过领导审定。

试举直播稿中几个片段:当机械化方队进行到天安门广场时,我在直播稿写道:“从东长安街传来了轰轰隆隆的声音,我们向东望去,只见各种炮车、坦克车、装甲输送车……战略火箭运载车,排列成一眼望不头的钢铁洪流,向天安门广场驶来了!”;

写到海军导弹方队:“导弹弹体呈乳白色,弹头是红的,弹体上有几条红首,红白相间,十分壮观!”这样的白描,朴实无华,事后听众来信说:“我们虽然远离首都,但广播把我们带到了观礼台和阅兵场。仿佛目睹了人民解放军那整齐、威武、雄壮的一个个方队。”这次采写阅兵直播稿是我的广播业务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成长过程。

35周年国庆天安门联欢晚会现场直播中的我(潘红星 右1)和亚坤(央广播音员 左1)

央广著名播音员方明、王欢,正在天安门城楼现场直播国庆35周年大阅兵

1984年10月1日清晨,迎着朝霞,央广国庆直播工作人员提前进入天安门广场,现场直播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中。在天安门城楼上最西侧,新搭建了一座玻璃透明小播音房,当天的现场解说由著名播音员方明(男)、王欢(女)担任。

我与同事们一身崭新西服,那是台里统一从首都著名“红都”服装店量身订制的,站在天安门西观礼台靠近长安街阅兵通道的最前方。当天10点整,国庆35周年盛典正式开始,国歌声中艳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之后广场上的千人军乐队奏响激昂的检阅进行曲,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红旗牌黑色敞篷轿车,驻出天安门正门,就从我的眼着开过,直奔向西长安街,检阅了上万名受阅的陆海空将士。邓主席回到天安门城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各家媒体在天安门广场阅兵通道旁忙碌拍摄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一声令下,阅兵分列式开始。当一列列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警部队、民兵方队,在军乐高奏中、迈出排山倒海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城楼,接受党和国家、人民的大检阅,那举世震惊的威严、齐整,不可阻挡的行列,宣示着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的时刻。

当这一切真真切切发生在我眼前,我从心中感到无比自豪,能够在天安门现场目睹这一举世盛况,是何其幸哉,心中激情澎湃,一浪高过一浪。当我从收音机耳机中听到方明的播音:“各位听众,你们听,这震天动地的声音,是强大的坦克部队开过来了!”心中默默念叨着:我的方队开过来了!……。

那时那刻,我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顿时热眼盈满眼眶!

强大的坦克方队正通过天安门广场

强大的国防是支撑起祖国安宁、中华复兴的坚强后盾与保障

作者简介:

潘红星。1969年12月入伍在38军113师338团当兵,从战士、班长、到团政治处见习干事(排级)、团宣传股干事(连级)。1981年调入总政治部直属的新闻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部”,任记者、编辑,新闻主任,1995年退役。1996年赴香港参与创办凤凰卫视,任主审、主编、副台长、集团公司总编室主任。2015年退休后,被聘仼凤凰卫视集团顾问至2019年。

来源:依依然拜读历史1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