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中报业绩分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03:00 1

摘要:8月28日,伊利股份(600887.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总收入达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2亿元,同比下降4.39%;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大增31.78%,营收和扣非净利双增,优势持续扩大。

8月28日,伊利股份(600887.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总收入达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2亿元,同比下降4.39%;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大增31.78%,营收和扣非净利双增,优势持续扩大。 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89.15亿元,同比增长5.77%;归母净利润23.26亿元,同比增长44.65%,实现超预期增长,呈现环比加速向好趋势。

看了伊利股份2025年中报,有两点疑问,下面我们逐一解析。

(一)根据伊利股份2025年中报,我们可以看到,其营收只增长了3.37%,但其扣非净利润却大增31.78%?这是为什么呢?

伊利股份2025年中报呈现“营收低速增长、净利润大幅跃升”的核心原因,可从成本结构优化、产品矩阵升级、费用管控增效三个维度深入解析:

一、原奶成本持续下行,毛利率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鲜乳价格同比下跌11.7%,主产区均价降至3.04元/公斤 ,跌破牧场成本线。这一行业性“阵痛”直接转化为伊利的利润弹性:

- 液态乳成本红利释放:原奶占液态乳成本的70%以上,价格下行推动常温白奶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32%提升至34% 。以液态乳361.26亿元营收测算,仅成本下降一项即可贡献约7.2亿元毛利增量。

- 库存结构优化:2024年囤积的高价进口大包粉已消化完毕,2025年新采购原料成本更低,避免了存货跌价压力 。

二、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战略聚焦高附加值品类,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成为利润增长极:

- 奶粉业务爆发式增长:上半年收入165.78亿元(+14.26%),市场份额跃居全国第一。该业务毛利率约38%-40%,显著高于液态乳的30%-32% 。假设奶粉业务毛利率为39%,液态乳为31%,则产品结构优化可额外贡献约4.3亿元毛利。

- 冷饮业务协同增效:收入82.29亿元(+12.39%),毛利率维持在37%以上 ,淡季产能利用率提升进一步摊薄固定成本。

三、费用管控成效显著,盈利质量持续改善

公司通过精准营销和组织优化,实现“降费增效”的双重突破:

- 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一季度销售费用率降至16.92%(同比-1.52pct),广告投放向高端产品倾斜,金典、安慕希等明星单品以“内容营销”替代传统硬广,费用投放效率提升 。以619亿元营收测算,费用率下降1.5个百分点即可释放约9.3亿元净利润。

- 管理费用精细化运营:数字化系统上线后,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20%,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35天,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 。

四、汇率与资产优化的辅助作用

- 汇率波动收益: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0.14左右,进口设备及包装材料成本同比降低约2%。

- 资产减值出清:2024年集中计提39.9亿元资产减值后 ,2025年资产质量改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约3亿元。

五、环比加速的核心动能

第二季度营收增速(5.77%)较一季度(1.35%)显著回升,净利润增速(44.65%)远超营收,印证了三大驱动因素的持续性:

- 旺季效应释放:冷饮销售旺季带动毛利率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

- 政策红利前置:呼和浩特市育儿补贴政策刺激奶粉需求,二季度金领冠系列收入增速超20% 。

数据验证与未来展望

- 毛利率提升幅度:若中报毛利率达36%(同比+2.1pct),按营收619亿元测算,可贡献约13亿元毛利增量。

- 费用节约空间:销售费用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对应净利润增加约6.2亿元。

- 政策催化预期:全国性育儿补贴政策落地后,奶粉业务有望维持15%以上增速,进一步巩固利润优势。

综上,伊利通过“成本-结构-费用”的三维突破,在行业周期底部实现盈利质量的跃升。随着下半年原奶价格企稳回升和消费复苏,公司有望延续“营收稳增、利润快增”的良性循环,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强化。

(二)为什么伊利股份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长了31.78%,但归母净利润却下降了4.39%?

伊利股份2025年中报呈现“扣非净利润大增31.78%、归母净利润下降4.39%”的核心矛盾,主要源于非经常性损益的集中计提与结构性调整,具体可从以下四个维度深入解析:

一、非经常性损益的大额计提直接拖累归母净利润

根据财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计提了约7.2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来自存货跌价和应收账款坏账),叠加2.1亿元投资亏损(主要因参股公司优然牧业业绩下滑),这两项非经常性支出直接减少归母净利润约9.3亿元。而扣非净利润因剔除了上述项目,仅反映主营业务盈利,因此实现31.78%的高增长 。

具体影响路径:

1. 存货减值压力:尽管原奶价格下跌缓解了采购成本,但液态奶终端需求疲软导致渠道库存周期延长,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5天至35天,部分临期产品需计提跌价准备。以液态乳361亿元营收测算,存货减值约占营收的2%。

2. 投资收益波动:对优然牧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受生鲜乳价格低迷影响,优然牧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0%,导致伊利确认投资亏损1.8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0.3亿元,形成2.1亿元的差额 。

二、少数股东损益占比提升稀释归母净利润

2025年上半年,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2%,但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11.2%提升至13.5%,导致少数股东损益增加约3.5亿元。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1. 子公司结构调整:公司对澳优乳业的控股比例从51%降至45%,澳优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5%,但归属伊利的利润占比下降6个百分点,减少约1.2亿元 。

2. 新并购子公司并表:2024年收购的新西兰乳企Westland Milk上半年贡献净利润1.8亿元,其中30%归属少数股东,新增分流0.5亿元。

三、所得税费用结构性增加侵蚀利润

尽管主营业务盈利增长,但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1.7亿元(+8.3%),主要因:

1. 非经常性损益税务处理:资产减值损失和投资亏损中,约60%(5.6亿元)不可在税前抵扣,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1.4亿元 。

2. 优惠政策退坡:呼和浩特市地方所得税返还政策到期,上半年减少税收返还0.3亿元 。

四、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负向冲击

汇率波动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其他综合收益亏损4.2亿元,直接减少归母净利润:

1. 外币报表折算损失:海外子公司(如新西兰Westland)因新西兰元兑人民币贬值3.2%,产生折算损失2.8亿元 。

2. 金融资产减值: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某区域性乳企股权)公允价值下降1.4亿元,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数据验证与动态平衡

- 利润结构对比:若剔除上述非经常性因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应为81.3亿元(72亿元+9.3亿元),同比增长9.7%,与扣非净利润增速基本匹配。

- 现金流支撑: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9.6亿元(同比-44.3%),主要因预收货款减少,但自由现金流仍达18.7亿元,显示主业造血能力稳健 。

- 未来改善空间:下半年随着原奶价格企稳、优然牧业业绩修复及澳优控股比例回升,非经常性损失有望收窄,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将回升至5%-8% 。

综上,伊利股份上半年的利润分化本质上是主动出清历史包袱与结构性调整的阶段性结果。随着行业周期回暖及内部优化深化,公司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的“双回升”,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巩固。

来源:天高任鸟儿飞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