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无缘9.3阅兵,赫格塞斯发来通话邀请,中国“已读不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30 23:14 1

摘要:随着阅兵日期的日益临近,中方近日正式对外发布了将出席9.3胜利日阅兵的外国嘉宾名单。这份名单涵盖了26个国家的元首与政府首脑,同时,也有部分国家的议长、政府副总理、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前政要也将参与此次纪念活动。

随着阅兵日期的日益临近,中方近日正式对外发布了将出席9.3胜利日阅兵的外国嘉宾名单。这份名单涵盖了26个国家的元首与政府首脑,同时,也有部分国家的议长、政府副总理、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前政要也将参与此次纪念活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方还邀请了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的50位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将应邀出席。

外方嘉宾名单公布后,立即成为国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多家权威国际媒体在报道中频繁使用“首次”“罕见”“具有里程碑意义”等词汇,以强调此次盛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中,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的确认出席备受瞩目,这将是中俄朝三国领导人首次在多边场合共同公开亮相,其释放的信号自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曾多次表达访华意愿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并未出现在嘉宾名单上。这一情况与他白宫任内后期及卸任后对华的一些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至于特朗普未出席的具体原因,外界虽有诸多猜测,但均缺乏确凿证据。

另有报道指出,日本政府曾通过外交途径向多国表示,希望其领导人“审慎考虑”是否出席中国的纪念活动。日方给出的理由是相关活动“过度聚焦历史”。此外,有媒体披露,近十年来,日本外务省已投入超过560亿日元的巨额预算,用于所谓的“海外战略信息传播”,包括淡化侵略历史、修改海外教科书相关表述、培养“亲日”意见领袖等。这些行为意在系统性地“洗白”其战争罪责,扭曲国际社会的历史认知,已遭到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的严厉谴责。

政要名单公布后,在外交部记者会上,西方媒体提问称,此次阅兵邀请的外国政要中未见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询问中方如何看待邀请西方领导人参与阅兵的重要性。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正式回应称,中方举办此次纪念活动,意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并开创美好未来。这四个关键词的精髓,可凝练为【继往开来】。我们的回应彰显了:【无论你是否出席,我们都将坚定前行!】的战略自主性与坚定自信。

也就是说,特朗普来不来不重要,我们的阅兵活动,本来主角从来就不是这些外国政客,主角是我们的先进武器装备,主角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主角是14多亿中国人的每一个。特朗普来不了北京,最大的问题只能说明,中美在经贸问题上还没有完全谈拢,仅此而已不应该过度解读。

尽管中美在经贸领域仍存在分歧,但美方近期表现出在军事层面加强与中方沟通的意愿。据《日经亚洲》报道,在中美外长于马来西亚举行会晤后,五角大楼正考虑推动新一轮中美高层军事对话。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提出,希望双方军方高层能在9月3日前后展开交流。

不过,截至目前,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均未对这一提议作出公开回应。有分析认为,中方此举相当于对美方邀请采取了“已读不回”的态度。当前中美两军关系仍面临多项核心障碍,这些未解的难题也导致中方对美方的信任度持续处于低位。

2025年8月,美国以极快速度向台湾交付首批阿特斯-600M巡飞弹,从2024年10月29日美台签署协议到交付,耗时不到14个月,创下美国近20年对台军售最快交货纪录。该巡飞弹射程440公里,可对大陆沿海目标构成直接威胁。

阿特斯-600M是一种中小型无人机,长1米,翼展2.54米,全重12.25公斤,功能多样。其作战范围达200公里,飞行时间近4小时。它配备光电红外摄像头,可执行侦察任务,还携带3公斤爆破弹头,用于打击装甲目标。此外,阿特斯-600M支持“蜂群”战术,操作员可控制多架无人机联网集群作战。

美方此举严重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其正试图将台湾纳入所谓“前沿代理人”作战体系。根据兰德公司2025年报告,美军计划通过部署分布式无人武器,在台海构建“地狱景观”,以拖延时间并争夺决策优势。这种将台湾当作“战争试验场”的行径,与中方“和平统一”方针完全相悖,严重动摇了两军互信的基础。

2025年8月13日黄岩岛海域发生典型中美海上对峙:美军“希金斯”号驱逐舰与“辛辛那提”号濒海战斗舰闯入中国领海后,中方迅速反应,派出2艘军舰、4艘海警船及6艘渔船实施包围,并派出挂载实弹的苏-30战机进行拦截。类似事件屡见不鲜——2025年上半年,美军在南海的抵近侦察活动较去年同期激增37%,解放军则以常态化环岛演训和战巡行动予以有力反制。

此类对抗态势正持续且深刻地重塑着地区的安全格局。美方打着“航行自由行动”的旗号,不断强化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力渗透;中方则凭借“区域拒止”能力,精心构筑起一套严密且高效的反制体系。当下,中美双方在南海区域已然形成了“传感器 - 射手”的完整作战闭环,在此情形下,任何一起突发事故或细微误判,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激化,进而升级为大规模冲突。正如2025年4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上中方着重强调的那样,美军频繁开展的高强度演训活动“极易造成误解误判,引发不可预估的后果”。

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如东风-17)和隐身无人机(如攻击-11)等关键军事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而美国则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手段来限制中国的发展步伐。2025年,美国进一步升级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将限制范围扩大至1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并加速推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系统的全面部署。这种技术层面的脱钩政策,直接削弱了中美军事合作的可能性——例如,美国国会通过专项法案,明确禁止中美在人工智能、网络战等12个高技术领域开展任何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来源:科普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