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振兴亟待突破“苦教苦学”

360影视 2024-12-19 08:00 4

摘要:“苦教苦学”常被视为县域普通高中(简称“县中”)的制胜法宝。尽管以农村生源为主,但县中的升学率在二十多年前曾经风光无限。作为县中模式的经验总结,封闭管理、强化训练和学生苦读一度引致诸多批判。近十年来,尽管大量县中式微甚至“塌陷”,但少数县中依旧坚挺,连年有学生

“苦教苦学”常被视为县域普通高中(简称“县中”)的制胜法宝。尽管以农村生源为主,但县中的升学率在二十多年前曾经风光无限。作为县中模式的经验总结,封闭管理、强化训练和学生苦读一度引致诸多批判。近十年来,尽管大量县中式微甚至“塌陷”,但少数县中依旧坚挺,连年有学生考上清北名校,甚至先后考出过几届省高考状元。在这类传奇式县中对成功经验的推介当中,尽管措辞有细微区别,但依然不乏“老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经典叙事,中西部偏远县域尤为如此。

在这类优势县中的传奇故事背后,是大批普通县中的低迷。正因此,2021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把防止优秀生源流失、稳固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振兴县中的重要举措。不过,学术界对此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前两个方面,把“超级中学”抢占优质生源和优秀师资等外部因素视为县中衰落的关键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到目前为止,鲜有学者关注县中“塌陷”的内部成因,特别需要透过普通县中的日常教学实践分析、评估其教育教学状况。

2013—2014年期间,即县中“风光不再”最初引起关注时,笔者在河南省北山县的云雀中学(化名,以下简称“云中”)开展了长达一年的民族志田野研究。在北山县当时的五所高中里,云中的升学率仅次于县一中,农村生源占比90%左右。笔者发现,云中学子尽管不乏混日子者,甚至中间有人放弃升学,但苦学仍是他们的典型特征。在云中老师眼里,县城学生往往显得“浮漂”“轻佻”“灵活”,擅长“走捷径”,而农村学生往往更加“踏实”“刻苦”“勤奋”“自律”“用功”“肯吃苦”。

21世纪初,人类学家任柯安(Andrew Kipnis)在山东邹平研究发现,县中农村学生的学业成功正是得益于他们超常的自律与苦学。十多年后,依旧苦学的县中学生却难以复刻县中曾经的学业成功。云中的一名尖子生不无感慨地说:“读高二时,我经常看到很多高三学生早自习开始前就跑到教室外面背书,但我没听说他们有谁考上了好大学。我跟他们都在这所学校,想来也考不上好大学。”他最终的高考成绩没到一本线,考上了本地一所近年才由专科升级而来的二本高校。当年,云中近600名文科应届生当中,仅有两人考上了一本,但无一人考上重点高校。尽管云中并非重点高中,但在21世纪开头的五年曾不断有人考上重点高校,也曾有毕业生取得全省高考第二名的辉煌成绩。云中升学率的下滑正是当前县中衰落的一个缩影。

云中依然延续着“苦教苦学”的传统。与河南省绝大多数高中一样,云中在高二学年上完了高中课程,高三学年由三个轮次的复习组成。第一轮复习的侧重点是系统梳理各科知识点,然后组织学生背记,并随时抽检学生的背记情况。在每一轮复习期间,云中都会组织若干次模考。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模考由起初的每月一次密集到几乎每周两次。此外,云中学生每四周才放假一天,而在校期间的每个周末,学生需要做周练,即完成包括高考各科目的一套模拟试卷。虽然已有老师察觉到过多的机械化训练既耗时又效率不高,但他们迫于惯性思维、师资薄弱、升学压力等原因难以或不敢展开教学创新。

云中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文科,且想当然地把文科当作背背记记就能学好的科目。他们习惯用“活”来描述当前的高考试题,但仍然高度甚至完全依赖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在高考甚至模考中常有一种无力感:苦学好像没用,因为即使能把课本从头背到尾,很可能依然答不对题;即使不停刷题,每年高考总会遇上出人意料的新题。缺少课外学习资源、视野有限的云中学生只能生搬硬套课本知识,而这往往会成为高考中的大忌。2014年高考,文综试题考查了青藏铁路错那湖路段的风沙灾害防治措施。云中学生不假思索地答出课本上出现过的“植树造林”,但该措施恰恰在高海拔冻土层地区不具有可行性。

与以前相比,云中师生的“苦教苦学”不遑多让,但升学结果为何会有明显衰落?这实际上与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的嬗变有关。自21世纪初以来,高考变革不断拉开了试题与课本的距离,通过强化考查学生“活用”课本知识的能力,降低了机械苦学的效用,借以引导中小学教育强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与新课标对应的高考改革推出时,因循守旧的县中教学与高考脱节的情况比较突出,县中升学率随之大幅下滑。《中国青年报》此前的一篇报道指出:“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强调综合素质培养,注重考查能力,而县中……学生的优异成绩主要归功于‘题海战术’、‘高强度模式化训练’和‘死记硬背’。”

当前,高考改革仍在不断推陈出新,但很多县中的教学却仍拘泥于“苦教苦学”。当高考偏重课本搬家式的命题方式时,“苦教苦学”一度造就了县中的辉煌。然而,在高考越来越强调“活学活用”课本知识时,固守着死读书式的“苦教苦学”促成了县中的衰落,很多云中学生在高考中生搬硬套课本知识恰是其知识转化能力不充分的表现。由于农村家长能为子女提供的学业引导相对有限,转变县中学生的机械苦学必须从转变县中的机械苦教开始。

2023年底,笔者走访了甘肃民乐一中。虽地处偏远,民乐一中在“苦教苦学”之余,竭力寻求在教研教学上的创新,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也连年在高考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县中衰落的整体格局下,少数坚挺的县中无不在教育教学上强调推陈出新。如,山东昌乐二中开设了“名著海量阅读课”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山西新绛中学给每间教室配置联网的电脑以支持学生拓宽视野;陕西宜川中学开设了由学生主导策划的野外拉练和“晚点”特色课;甘肃会宁中学则带领学生读书看报以及读英文原版小说,并要求学生加入社团培养特长;等等。

县中振兴亟待突破“苦教苦学”。在高考不断转向能力考查的今天,单纯依靠机械的“苦教苦学”已难以应对高考改革的新要求。县中振兴亟待走出“苦教苦学”的既有模式,把握、迎接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转向,坚持多样化发展和特色课程建设,为农村学生提供能够满足高考改革内在要求的课外资源和学习机会。当县中教学与高考改革相向而行,当县中更多借助拓宽学生视野、培育学生能力来提高升学率,当县中教育教学质量出现内涵式发展与提升时,它们必将拥有可期的未来。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