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小家居展会,正付出新的努力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30 22:54 2

摘要:大材研究,创始人:邓超明,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经理人每日读物,一线人员的生意参谋,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家居建装研究机构、专业评价与传播中心。

大材研究,创始人:邓超明,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经理人每日读物,一线人员的生意参谋,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家居建装研究机构、专业评价与传播中心。

虽说家居展会的分层已经比较明显,数家全国规模的超级大展出现,地位颇为稳固,但这并不影响一批中小家居展会依然付诸努力,提升竞争力,要在这场形势不利的份额争夺战中抢得一席之地

大展,有一套运营逻辑与客商资源。

中小展,也有自己的发展之道与目标市场。在清晰的市场定位基础上,并凭借较强的运营能力,中小展每年依然可以有所收获。

最近,大概有两家新的中小型家居展会,找到大材研究,商谈各类合作。

商量的内容不一,覆盖内容、研究、广告、活动等方面,或是希望邀约读者参加活动或者出海研学,或是扩大展会曝光量,投放一点广告;或者约稿、赞助栏目等,借助有价值的内容触达更多行业人士。

这两家展会是以前从未建立联系的,日常也很少关注到,相关的公开信息也不多,但是,仔细了解之下,才发现他们已经有一些历史,每年大概有几百家展商参加,也能吸引几万观众。

此类轻量级的展会,也能够给很多企业与从业者提供了商机对接的契机,而对于主办方来讲,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立足之地。

但市场逐渐受到挤压,又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中小展面临的考验。

从行业局面来看,至少近五年里,已陆续有一些细分行业的中小展,已经陆续停办,或者从原来的一年两届改成了一年一届。

主办方必须做出改变,重新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新的局势中重新立足。

结合近几年的动向来看,一些生命力较顽强的中小展,确实已在重新布局,寻找出路。

基于大材研究的观察与走访、交流来看,有几条发力路径值得重视:

一是调整展会的定位,扩大覆盖的品类。原先可能是做细分领域的,现在则增加新的品类,尤其是一些新的潮流品类,打破过度垂直的局限性。

二是深入产区、企业走访,增进合作关系。以前也在做,不过区别在于,目前做得更多一些,会联合一些有资源的机构,一起下沉到产区与企业里。

三是跟商协会、各类联盟、俱乐部等组织的合作,有所增加,再通过商协会对接展商、组织观展团等。

以前同样有做,只不过目前做得更频繁,覆盖面积明显扩大,洽谈数量持续增加。

四是对外宣传的方式进一步多元化,采用的工具、重视的渠道等,都有增加与更新。尤其线上渠道、自媒体达人等,被部分中小展纳入了核心计划。

五是对合作方的重视程度有了提升,并不仅是同商协会、设计师或设计机构等展开合作,跟各类媒体、自媒体、装企等资源方的合作多了起来。

有些中小展每年的合作方也有数十家,当然,其中部分合作是需要投入经费的。

就以大材研究为例,大型展会跟我们合作,倒是在情理之中。

至少近五年里,就陆续有六七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大展,与我们展开持续的内容合作,联合打造研究报告,解读展会、展商及产品亮点等,挖掘每年展会中的商机,输出给行业人士,进而也能够为展会提供支持

我们认为,这种合作的价值至少表现在,以深度内容强化头部展会在行业里的顶流平台地位;以专业总结分析助推展会的行业渗透力;以实用有效的信息推动展会密切连接各类企业;以高质量研究成果赋能产业发展并深度影响市场主体。

长期以来,中小展在这方面的需求相对较少,毕竟效果不好衡量,又是一笔投入,增加办展成本。而目前的变化是,也有中小展愿意做尝试,需求量不大,但也在做一些工作。

部分中小家居展会的品牌打造意识,有所觉醒,并着手展开行动,力图提升展会品牌的影响力与背书能力,进而留住有价值的展商,甚至力图增加一些新的品牌。

更何况,专业内容的打造、输出与广泛传播,能够触达更广泛的行业客户。

大家已经强烈的意识到,必须在两条主线上做出改变:

一是在展会本身的特色上做新的文章,解决展会价值输出问题,为展商与观众创造更多价值,例如客商资源、品牌背书、供需撮合等。

二是拓展更多有效的渠道资源,强化营销力度,扩大观众规模,以便为展商们带来更多潜在客户,实现对展商的高效赋能。

来源:木木生活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