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身家的江西“网瘾少年”,把市值6000亿的寒武纪撼动茅台宝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31 02:37 2

摘要: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陈天石,曾是个被调侃为"网瘾少年"的中科大天才,如今却用十年时间,把一段"冷板凳"坐成了"火箭发射器"。

当茅台股价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AI芯片公司超越时,整个资本市场都嗅到了时代变革的味道。

2025年夏天,寒武纪市值飙升至6000亿,一度将白酒巨头甩在身后。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陈天石,曾是个被调侃为"网瘾少年"的中科大天才,如今却用十年时间,把一段"冷板凳"坐成了"火箭发射器"。

寒武纪的崛起堪称一部科技界的"爽文"。创始人陈天石16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时,连他本人都没想到日后会掀起AI芯片的飓风。

2015年,当全球半导体行业还在追逐传统算力时,他和团队已研发出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这个诞生于中科院计算所行军床旁的成果,最初甚至申请不到20万经费。

转折点在2017年到来:华为麒麟970芯片搭载寒武纪1A处理器横空出世,让这家初创企业一战成名。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2020年华为转向自研芯片后,寒武纪股价如过山车般坠落,四年亏损超50亿。

质疑声中最狠的一句是:"中国真的需要独立AI芯片公司吗?"面对英伟达的绝对优势和华为等巨头的围剿,陈天石的选择堪称"芯片行业的长征"——把91.3%的营收砸向研发,用2774项专利构筑护城河。

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终于在2025年迎来爆发:上半年营收激增4347%,净利润突破10亿,国产AI推理芯片市场份额冲到30%。

寒武纪的逆袭绝非偶然。当高盛将目标价调至1835元时,更多人开始思考:为何是它而不是其他AI概念股?

答案藏在三个关键决策里。首先是对"全场景芯片"的押注,从云端到边缘计算的完整布局,使其避开了被单一客户"卡脖子"的风险;其次是早在美国技术封锁前,就完成了从指令集到架构的完全自研;再次是最精妙的是MLU-OPS算力调度平台的开发——这个适配90%国产框架的"芯片操作系统",悄然绑定了大量潜在客户。

但这场狂欢背后藏着隐忧。市盈率500倍的寒武纪,估值是英伟达的9倍,而后者年营收是其百倍。

有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值包含了对国产替代的过度预期。"

就像当年宁德时代挑战松下一样,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持续突破制程工艺,在H100级别的芯片上实现量产。

毕竟在AI算力竞赛中,客户只认"跑分"不认情怀。

当年轻人喊着"去老丈人家带显卡"时,反映的正是AI对传统消费逻辑的颠覆。

但寒武纪要坐稳"芯片新王"宝座,仍需破解两道难题:其一是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当前80%营收依赖五大客户的现状暗藏风险;其二是生态建设,英伟达CUDA的护城河花了20年打造,而寒武纪的开发者社区尚在萌芽期。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茅台与芯片的市值对决,本质是两种经济模式的交锋。

白酒代表的消费主义正让位于AI驱动的生产力革命,就像19世纪铁路股取代运河股的历史重演。

但资本市场永远在追问下一个问题:当国产AI芯片渗透率突破40%时,寒武纪会成为中国的英伟达,还是又一个被风口吹起的泡沫?

答案或许藏在陈天石那句"把冷板凳坐热"里——真正的技术革命,从来都需要比风口更长的耐心。

来源:红苹果族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