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引航:探索华夏中医药与酒文化的悠久传承与发展

摘要:医术,其源可追溯至酒。远古先民视酒为灵药,用以疗疾驱邪。《黄帝内经》有载,自古圣贤制汤液醪醴(即由五谷酿成的酒,汤液清澈味淡,醪醴则稠厚甘甜),以备不时之需……时至中古,道德稍有滑坡,邪气时现,此酒服之,疗效显著。

古之贤者曾言:“医术之根,深植于酒”,“酒者,诸药之首”。在华夏大地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里,中医药与酒如同双生子,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与繁荣发展。

医术,其源可追溯至酒。远古先民视酒为灵药,用以疗疾驱邪。《黄帝内经》有载,自古圣贤制汤液醪醴(即由五谷酿成的酒,汤液清澈味淡,醪醴则稠厚甘甜),以备不时之需……时至中古,道德稍有滑坡,邪气时现,此酒服之,疗效显著。

酒,堪称百药之长。《说文解字》有云,医者施治,得酒而效增。中药与酒,相得益彰,诸多有效成分皆易溶于酒中,药借酒力,酒助药效,从而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提升疗效。

自汉代以降,端午饮雄黄酒、重阳品菊花酒、中秋尝桂花酒、春节饮屠苏酒,渐成民俗。医家对此尤为重视,使得药酒成为中药方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丹溪心法》、《普济方》、《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历代中医经典中,均有药酒的临床验方及理论阐述。

中国药酒,其学深邃,其理博大。

汤液醪醴,最为古老的药酒。《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汤液醪醴论》专篇论述了五谷汤液及醪醴的制法及其医学价值。明代名医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汤液醪醴,皆属酒类,其中汤液为清酒,醪醴则为浊酒。汤液醪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影响深远,现代所用的汤剂、酒剂,以及方药中的粳米、秫米、薏米、赤小豆等,皆源自《内经》中的汤液醪醴。

药酒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年前的商代,殷商甲骨文已有“鬯其酒”的记载,即以百草之香与郁金合酿而成。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更有“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的记述,展现了神医扁鹊以酒醪治疗肠胃疾病的智慧。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药酒方及其制作方法,其中的“养生方”和“杂疗方”共载有治疗疽、蛇伤、疥瘙等疾病的药酒方35个,包括内服药酒和外用药酒。其中,“醪利中”的第二方,详尽记录了药酒的制作、服用及功效,开创了酒药结合的先河。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收录了西汉名医淳于意的25个医案,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记载。其中两例以药酒治病的案例尤为引人注目:一是济北王患风蹶胸满,服淳于意所配三石药酒而愈;二是苗川王美人难产,淳于意以莨菪酒治之,顺利产子。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也论述了药材的适宜剂型,包括丸剂、散剂、水煮剂及酒渍剂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更有多例药酒浸渍和煎煮法的实例。

南朝齐梁时期的本草学家陶弘景,总结前人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在《本草集经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操作:药材需细切,以生绢袋盛装,再入酒中密封,根据寒暑时日及酒液浓度,适时取出,不必待酒尽。药渣可干燥微捣后,再次浸渍饮用,亦可散服。

当时,医家已认识到药材粉碎度、浸渍时间及气温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多次浸渍以充分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弥补了冷浸法的不足。

关于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或可追溯至北魏《齐民要术》中的“胡椒酒”,该法将干姜、胡椒末及石榴汁置于酒中,“火暖取温”。

唐宋时期,药酒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复方药酒占比显著增加,涌现出众多配伍合理、制法严密的药酒方。同时,药酒作为补酒备受推崇,其养生保健作用得到广泛认可。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共录有药酒方80余种,涉及补益养生、美容养颜及内、外、妇科。其中,《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专有“酒醴”一节,载酒方16种;《千金翼方·诸酒》载酒方20种,是我国现存医著中最早对药酒的专题综述。

《千金方》对药酒的制法、服法也有详尽论述:合酒时,药材需薄切,以绢袋盛装,入酒中密封,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以味足为度,去渣饮酒。并建议冬季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即止,此法终身常行,可防病于未然。

北宋时期,太宗、徽宗先后敕撰《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官家对医学的重视,加之印刷技术的革新,推动了中医临床和理论的传播与发展。这两部医药巨著中,收录了大量药酒配方及制法。

《太平圣惠方·药酒序》载:酒者,谷蘖之精华,能养神气,性虽刚烈,功效多变,能宣利胃肠,善导药势。《圣济总录·治法·汤醴》则云:邪气伤人,有浅有深;药之攻邪,有轻有重。病之初起,宜以汤液治其微;病久则深,宜以醪醴攻其甚。对于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酒以和药,以见邪气既深、经脉闭滞者,非醪药不能散发邪气、宣通血脉。酒性酷热,能迅速行药势,故病人素有血虚气滞、陈寒痼冷、偏枯不遂、拘挛痹厥等症者,皆宜常服药酒,取其渐渍之力。古人服药多以酒者,不仅为宣通血气,亦以养阳也。

宋代科技和商业的繁荣推动了酿酒工艺的进步,药材制曲之风盛行。朱翼中的《北山酒经》上卷论酒,中卷论曲,下卷论酿酒之法,其中“论曲”一卷记载了13种药曲,如香桂曲、瑶泉曲等,皆由多种药材精制而成。

元明清时期,羌族的枸杞酒、地黄酒,大漠南北的鹿角酒、羊羔酒等,国内外名酒汇聚于繁华的北京,成为元代养生药酒的特色。元朝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也收录了诸多养生药酒方。此外,民间自酿自饮的酒,如正月的椒柏酒、端午的菖蒲酒、中秋的桂花酒、重阳的菊花酒等,也成为人们常用的传统节令酒品。#鸿茅药酒#

来源:酒的世界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