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桩灭绝人伦之事,身为兄长者,竟对胞妹做出这种勾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9 11:19 2

摘要:隋炀帝那老话,别说你没听过。这人名字够响,坏事够多,可谁能想到,隔了千年,那“隋炀帝在世”的传说,竟然冒头在民国二十五年的天津——让我说,有时候历史是个绕圈的鬼,把陌生的恶意拎出来晾晒在今天,就像我们家门口那点子阴影,怎么也扫不干净。你说荒唐不荒唐,好好的报纸

隋炀帝那老话,别说你没听过。这人名字够响,坏事够多,可谁能想到,隔了千年,那“隋炀帝在世”的传说,竟然冒头在民国二十五年的天津——让我说,有时候历史是个绕圈的鬼,把陌生的恶意拎出来晾晒在今天,就像我们家门口那点子阴影,怎么也扫不干净。你说荒唐不荒唐,好好的报纸居然登了这么个“奇闻”,那年月都快吃不上饭了,还折腾“穿越”呢?其实不是闹玄幻,是有那么个人做了人神共愤的事——有时候,人比鬼还让人害怕。

那事儿,就发生在天津河东新唐家口子志德里21号。门口铁栅栏有点斑驳,窗台上落了厚厚灰。冯李氏,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妪,从深县跑来天津谋生,熬过酸苦,和丈夫一手攒下了点房产,算是安了家。有时候她坐在屋檐下搓着手,心里念叨曾经的光景,小院里一双儿女,也算她辛劳一生最后的依靠。

可清明过后,男人走了,冯李氏变成孤老太太。儿子冯桂元接了老爹的营生,跑大车挣饭吃;女儿桂英十八岁便嫁去东头,许给了小王庄的王家。都说姑娘出嫁是攒运,冯李氏心里也就放松下来,偶尔还顾得上和邻居唠几句:“我家桂英,水灵灵的面孔,就是命苦,成家不久那王家小子就没了。”

邻里谁都知道,小桂英的日子过得清苦,没娃,丈夫早丧。等到受了够够的那点冷语冷眼——婆婆嘴里没一句好话,全是水火不容的埋怨,桂英撑不住低头回了娘家。“娘,婆家实在待不下去了,没娃,人都当我废物。”她靠在门槛上抽泣,有时候我想,也许她那时候心里最后那点指望,就是老娘能替她撑腰。哪成想,慢慢地,天却黑得特别彻底。

故事到这儿,气氛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可你要是以为苦难到头了,那就还是太轻信人性了。冯桂元,这个本该护妹子的哥哥,偏偏心里生了鬼念头。他仗着桂英无依无靠,开始做出连街坊都不敢细说的勾当。头些天,他还装作关切,给她端茶递水,说些让人听着心酸的话:“妹子,回家就好……”可这样的好话,像是缠着泥的糖衣,一层撕掉就露出里头的恶心。

不久之后,风向彻底变了。冯桂元把心里的黑暗一点点剥开,直勾勾地对桂英说了那些不该说的、恶心透顶的话。桂英吓得跑去跟老娘哭诉,以为娘会揪住冯桂元打一顿,把自己护在身后。哪想到,冯李氏竟然叹口气,低声咕哝了句:“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哥哥有心,你就随了他的意吧……”这话像一巴掌扇在姑娘脸上,打得她半天缓不过来。

那晚,桂英彻底绝望了。家里连个能讲理的都没有,要是有条路能逃出去,她怕是连夜就要拼命往外跑。可冯桂元那边下了狠心,堵住门口——后头的事我不愿复述,污得让人心口发麻。桂英的清白被亲哥哥糟蹋了,她想过死了事,但穷人家的姑娘,最后还是咬咬牙过下去了。她也许也是想,不说出来,这破事能烂在肚子里,日子早晚得翻。

可人性的险恶,没那么容易蒙混过去。冯桂元得了手,变本加厉,把桂英当成自家女人来霸占,嫂子潘氏那边倒也不是傻子。潘氏为了丈夫的名声和自家的萧索日子,常常装聋作哑。直到有一次,桂英实在憋不住,将实情悄悄告诉嫂子。潘氏起初不信,后来细细琢磨,也就明白了。她委婉劝丈夫住手,哪料冯桂元反而恼羞成怒,把潘氏劈头骂了一顿,还顺手来了一记巴掌。潘氏也是惨,心里怕得要命,结果这事就这样拖着,闹了将近八个月。

后来,潘氏终于被冯桂元撵回了娘家。屋里只剩下冯桂元和桂英,日子过得更加恶心。桂英心里将希望攥得很紧,她琢磨着:“越是这样越得往外寻个法子。”托了媒婆,偷偷找了个外地小伙儿,想借着婚事逃出去。没想到冯桂元像猫闻了腥,发现了桂英的动静,顺着街追过去,当场把那小伙打成重伤。你说这种人,除了恶,哪还像个人?

桂英终于明白,这事不能再自己憋着。她硬着头皮跑去警署,把冯桂元的事摊开讲。巡长杨海山带着冯李氏和冯桂元进了警所,但俗世里的恶,到了公堂上也就变得无影无踪。法院说这事要回家自己解决,不愿开庭让人看热闹,等于把问题打发走了,叫苦主自己收拾烂摊子。

“隋炀帝在世”,这四字,成了报纸上的调侃,更像是一记苦笑。其实世上的恶,禁不住翻来覆去地演,千年过去依旧有人活得像杨广,也有人活成了桂英。谁能说这是历史的轮回?还是人心里那点子无法磨掉的病根?有时候我也在想,冯李氏睡在炕头的时候,心里到底有没有一丝悔恨。桂英后来又怎么样了,彻底逃掉还是继续熬着,没人知道。

世道人心,兴许总有那么些怎么都治不好的暗疾。人活着啊,都是在缝隙里找光。你说,那一屋子的阴影,过了这么多年到底能不能散……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