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又一房地产大佬跌下神坛,血亏13亿卖豪宅,他比许家印爷们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31 15:11 1

摘要:曾经叱咤风云的陈红天,以约355亿元财富位列内地第13名,是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地产巨头之一,如今却连自己的豪宅都保不住。

他曾经喊话“李嘉诚在我朋友圈不算什么”。说这句话的,是祥祺集团的创始人陈红天。

祥祺集团是一家多元化投资集团,涉足住宅、写字楼、星级酒店等领域。

曾经叱咤风云的陈红天,以约355亿元财富位列内地第13名,是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地产巨头之一,如今却连自己的豪宅都保不住。

陈红天名下的山顶豪宅歌赋山道15号,历经两年无人问津,终于在2025年8月19日以7.9亿港元成交。

但较其高位接盘价暴跌超六成,亏损达13亿港元,一举刷新香港住宅市场有史以来的最大亏损纪录。

随着房地产市场遭遇重大变化,陈红天却也逃不过要卖房抵债的命运,实在引人唏嘘。

陈红天从贸易起家,后来业务涉足房地产和矿产,生意遍布全球。

1959年,陈红天出生在广东佛山。

早年,他在南海务农,后来担任过体校教练和职业中学教师。

直到20世纪70年代,他看到回国探亲的港澳同胞穿得很时髦,而内地的人还在穿中山装。

由此,他萌生了从事服装行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辞去了教师的工作,拿着200元来到深圳,从裁缝做起。

他有一股敢拼敢闯的劲头,1990年,陈红天从深圳投资移民香港。

接着,他在服装贸易、市政工程等领域摸爬滚打,靠着精准判断在香港站稳脚跟,成立了祥祺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和祥祺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公司一开始以制衣业为主,后来他注意到深圳房地产的发展机遇。

于是,他逐渐转向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在深圳成功开发了祺祥花园、侨洲小区等项目,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与行业声誉。

那几年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2003年,祥祺集团正式成立,开启了香港和深圳双总部发展策略,香港负责境外投资,深圳负责国内投资。

在陈红天的带领下,祥祺集团的商业版图疯狂扩张,特别是在2015~2017年间,迎来了资产的快速膨胀期。

据华尔街见闻不完全统计,这三年里,陈红天在香港和英国的物业投资总额近百亿港元,成为地产界备受瞩目的投资大鳄。

2016年,陈红天以21亿港元天价购入山顶歌赋山道15号豪宅,一举创下亚洲顶级物业成交纪录,成为全球豪宅市场的价格标杆。

这座豪宅的实用面积1.8万平方呎,有3层独立屋及3层地库,采用的是六房六套的豪华设计,尽显奢华与尊贵。

山顶歌赋山道物业,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规格顶级。李泽楷、何超琼等豪门名流都在这里置办过房产物业,堪称香港顶级圈层的居住地标。

那个时候的陈红天,可谓是风光无限。

他不仅在物业投资上大动作不断,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交与商业活动,建起了庞大的人脉资源。

2012年,他成立了“同心俱乐部”,汇聚了众多深圳顶级企业家,成员包括马化腾、王卫等153名企业家。

俱乐部成员企业资产总额一度超4万亿元,这也是陈红天狂傲的底气。

2015年,他在“宝万之争”中写下《谁是野蛮人?》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点燃舆论风暴。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做蔬菜生意的潮汕人姚振华将目光转向了地产行业。

恰巧那年国内股市低迷,姚振华也跟其他资本狙击手一样,都在四处寻找能抄底的猎物。

后来,王石的万科地产被姚老板盯上了。很快,他用保险资金疯狂买入万科股票,硬生生将一家地方企业推上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随着姚振华的野心不断膨胀,他意图将万科彻底拿下,而王石自然坚决反对。

虽然当时王石只是职业经理人,但万科毕竟是自己半辈子的心血,所以他果然拒绝了宝能的收购请求。

可姚老板一直咬住不放,还加快收购万科的脚步。王石退无可退了,只好利用舆论,直接在网上发文痛斥姚振华。

这就是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宝万之争”。

不过,谁也没想到,将这场舆论推向高潮的,竟然是陈红天。

王石的小作文发布后,他就看不下去了,他力挺姚振华,公开指责王石。

他毫不讳言地指出,职业经理人若不认可新股东,就应主动辞职。

这一观点迅速发酵,而其“让王石滚蛋”的激烈言论更在全网广泛传播,引发巨大争议。

这一战,让大家看到了陈红天在商界强大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2022年,他在大湾区青年盛典上放言:“李嘉诚?长和系市值不到2000亿,真不算什么。我们的格局,不该停在这里。”

如此狂放不羁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他在业内迅速出圈。

没想到的是,2018年后,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曾经在香港楼市的疯狂收购,让他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浪潮中深陷困境。

随着债务压力加剧,祥祺集团于2023年5月发布公告,承认面临现金流困境。

大额应收账款回收无望,内地业务停滞不前,企业运转陷入僵局。

为了应对债务危机,陈红天只能开启资产抛售模式。

他的豪宅“傲璇”曾被誉为“亚洲楼王”,绝对是优质豪宅资产,被银行接管后,只以4.2亿港元卖出。

2025年7月,陈红天家族持有的中半山嘉富丽苑1座低层B室,也被银主以6455万港元出售。

曾经的地产大亨,如今资产近乎被亏空贱卖,真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陈天红并不是近期地产大佬卖房自救的个例,越来越多的地产大佬,主动或被动地走上这条路。

巅峰时期,许家印在深圳湾一号、广州汇悦台等地拥有多处顶级豪宅,横跨广州、深圳、香港乃至伦敦,构筑起一个全球化的“豪宅版图”。

恒大暴雷后,这些房产陆续被查封、打折出售。

早在2022年3月,三盛宏业陈建铭名下的中粮海景壹号被法拍,1.78亿元成交,昔日辉煌终成过眼云烟。

当高杠杆时代落幕,资产缩水、流动性枯竭成为常态,昔日风光无限的地产大佬们不得不割爱豪宅,换取现金流。

这场“资产保卫战”,远未到终章。

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调整与出清,地产行业又将走向何方,像陈红天这样的企业家又能否再次崛起?

来源:鬼谷子思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