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网上经常有人贬低我们著名的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他作为知名学者,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制度的研究与传播,他通过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积极向国内外阐述中国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对于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网上经常有人贬低我们著名的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他作为知名学者,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制度的研究与传播,他通过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积极向国内外阐述中国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对于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张维迎就比较低调,如果不去刻意搜索,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竟然也是一个教授!张维为和张维迎,两位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但他们的公众知名度(尤其是在网络空间)存在巨大差异。简单来说,这种差异源于他们研究领域、观点立场、传播平台和受众的巨大不同。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1. 研究领域与公共议题的相关性
· 张维为:政治学/国际关系
· 他的核心研究领域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西制度比较、国际政治。这些都是宏观的、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关的“大议题”。他的演讲和著作(如《中国震撼》三部曲)直接回答“中国为什么能成功”、“西方制度有什么问题”、“中国未来往哪走”等全民关注的核心问题。这类话题天然具有极高的公众关注度和讨论热度。
· 张维迎:经济学
· 他是经济学家,研究领域聚焦于市场经济理论、企业理论、企业家精神、产业政策等。这些是极其重要的专业领域,但相对而言更偏向微观经济和制度经济学。他的讨论更多涉及“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激发企业家活力”等,虽然也与国计民生相关,但门槛更高,更偏向专业和政策层面,不如政治议题那样能轻易引发全民共鸣。
类比一下:张维为像是在评论一场万众瞩目的“国家发展”足球赛的解说员,而张维迎则像是分析球队“经营管理”和“战术设计”的专家。前者观众更多,后者更受专业球迷青睐。
2. 观点立场与主流叙事的契合度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网友说“为国为民”的由来。
· 张维为:自信派/中国模式坚定支持者
· 他的核心观点是肯定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优势,经常在中西对比中,批判西方制度的弊端,论证中国模式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他的言论充满了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这种立场与当前中国的主流叙事高度契合,因此能获得官方媒体平台的大力支持和传播,也极易激发广大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 张维迎:市场派/自由经济的倡导者
· 他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坚定倡导者,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的主导作用,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持批评态度。他的观点在学术圈内有巨大影响力,但部分主张(如对产业政策的批评)可能与特定时期的政策方向不完全一致。这种立场使他更像一个内部的“谏言者”和“思考者”,其观点有时会引发争议,而非一边倒的喝彩。
3. 传播平台与媒体曝光度
平台决定了受众的广度。
· 张维为:
· 官方主流媒体常客:频繁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观察者网等极具影响力的平台上。他参与的节目如《这就是中国》(东方卫视)形式新颖,以演讲+问答为主,通俗易懂,非常适合电视和网络传播。
· 网络热度高:他的演讲片段和金句(如“中国人,你要自信”)在B站、微博、抖音等平台被大量剪辑和传播,拥趸众多,同时也因为立场鲜明而争议不断,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他的知名度。
· 张维迎:
· 学术与专业平台:更多活跃在学术论坛、大学讲座、财经媒体(如《财经》杂志)和知识付费平台(如早年的一些论坛)。他的受众更多是学者、企业家、学生和关心经济的专业人士。
· 传播形式不同:他的输出更多是深度文章、学术报告和长篇访谈,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耐心,传播的“爆款”属性天然不如张维为。
所以笔者认为:
张维为比张维迎更“出名”,是因为他讨论的议题更宏大、更贴近全民关切,其立场更符合主流情感和宣传需求,并且他利用了最广泛的大众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内容形式也更适合大众消费。
而张维迎的知名度则更多局限于学术圈、政策研究圈和商业圈,他的价值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对市场经济的前瞻性思考,而非大众层面的知名度。
网友所说的“前者为国为民”,准确地说,是张维为的言论更直接地表述了“国家伟大”和“民族复兴”的情感,从而让听众感觉“为国为民”;而张维迎的“为国为民”则体现在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提供理论基石和批判性思考,方式更为间接和深沉。两者都是重要的声音,只是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传播方式不同而已。
来源:华夏儿女们的会客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