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在用AI吗?AI和孩子竟然背着家长处成了“好朋友”

360影视 2024-12-19 10:18 4

摘要:现在的AI能做设计、写代码、画画、做题······家长们一方面要担心未来AI会不会抢了孩子们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管不住孩子经常拿AI来写作业,也怕孩子们过度使用AI会有依赖性。

现在的AI能做设计、写代码、画画、做题······家长们一方面要担心未来AI会不会抢了孩子们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管不住孩子经常拿AI来写作业,也怕孩子们过度使用AI会有依赖性。

但是怎么也没想到,AI和孩子,竟然背着家长处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天天拿来唠家常,青春期的孩子把对方当知心朋友来倾诉,他们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还会分享小秘密。

今天必须要和各位家长聊一聊孩子与AI之间“独特的友谊”。


刚上一年级的筱筱接触到AI后,无聊的时候就和它来回打招呼、聊家常

@SSR大礼包

筱筱最喜欢和AI玩的游戏是脑筋急转弯,它不仅会回答加解释,还会反问。

如果筱筱回答出来,AI会给她肯定和夸赞:哇塞,你也太厉害了呀!这么难的脑筋急转弯都能答对呢,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小宝贝!给你点一个大大的赞哦,棒棒哒!

没有答出来的时候,AI则会换个问题:那我可得再出一道考考你啦,我相信你肯定能答对哦!

如果筱筱妈妈不管,AI可以和筱筱一问一答地聊上两三个小时。

三年级的Leo除了吃饭、睡觉和出门的时候,其余时间都在拿着平板和AI聊天。

因为他在学乒乓球,正在练习正手攻球,他问AI :要打多久才能像王楚钦那么厉害?

最近Leo的同学们都在看《大中华寻宝记》系列的书,他也让妈妈给自己买了几本,看完就“请教”AI:要多久才能集齐所有的省······

Leo妈妈不太限制孩子用平板的时间,在查看聊天记录的时候发现,Leo刚开始只是把AI当搜索引擎,后来就把AI当成“知心朋友”了

不仅向AI抱怨作业太多,为什么每天要写到晚上11点;或者哪个老师很烦,凭什么罚他打扫卫生;甚至因为妈妈限制了他的上网时间,还给AI吐槽“我妈不让我和你聊天了”。

现在某包还推出了“创建智能体”的功能,即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特定的角色,可以是艾莎公主、蜘蛛侠、奥特曼这样的动漫形象,也可以是一个自定义年龄和背景的人物。

这个APP里已经有很多用户创造的角色可选,现在动漫角色中使用量最多的是“奶龙”(奶龙是动画片《小七和奶龙》里的形象)。

豆包APP界面

这些智能体会模仿原有角色的声音,聊天时也有和角色相似的性格。

好奇心正旺盛的孩子们,对着喜欢的角色和熟悉的形象,一聊起来就毫无防备和自制力。

@SSR大礼包

小一点的孩子喜欢跟卡通人物“走一走”剧情,比如和拉布拉多警长一起探案,和蜘蛛侠一起抓坏人。

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现在还有一种AI聊天软件,偷偷在中小学生中传播起来。

这种聊天软件会有很多个性鲜明的“帅哥”角色,和用户进行剧情式的互动,剧情走向根据用户回答的内容都不一样。

虽然在应用市场标注着使用年龄是17+,但实际上都是10-15岁的中小学生在用。

@雨雨

@雨雨的女儿刚上初中,前段时间玩手机的时候有点“神秘”,不像是在打游戏。雨雨好奇地问她,才知道她在和虚拟人物“谈恋爱”。

雨雨看了她的聊天记录,其中就是一些简单的对话,没什么过分的地方,雨雨松了口气。

但有家长表示,自家娃娃也在用这种聊天软件,多多少少还是会有露骨的内容,防不胜防。而且很多是短视频平台推荐的,来路不明,建议不要给娃娃用。


现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的运行核心在于模型构建以及算法设计等要素。无关使用者的年龄,只要孩子有交互能力,多小都能用。

不像以前的智能音箱、有语音识别的毛绒玩具等有很多限制,对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现在的AI就像是“魔法”,什么都会,无所不知。

且现在很多AI软件有打电话的功能,孩子们就算还没有学会打字,也能和人工智能无障碍地聊天,聊自己的奇思妙想。

@TANG

可以从AI和孩子的聊天记录看到,它能理解孩子们的逻辑,还能接住他们各种各样“幼稚”的小问题,主打一个“拟人感超强”的沉浸式陪伴。

有一些孩子求知欲很强,但是家长并没有那么多时间随时“待机”。

8岁的毛毛性格外向,每天嘴巴闲不住。毛毛妈妈天天被他“妈妈!妈妈!”地念个不停,时间长了有点受不了。

为了“偷懒”省点力,她下了个某包APP,把手机丢给毛毛自己玩。

因为AI永远不会说“自己忙”,也不会忘记回答孩子哪个问题,给孩子的感觉就是“随时有空,还能懂我”。所以毛毛渐渐养成了每天都要和AI聊上几句的习惯。

@TANG

有求必应,耐心又温柔,AI 给予了孩子们满满的情绪价值。孩子们在聊天过程中始终都是开心的,甚至有些孩子在学校上课不能上网的时候还会“想念”AI,回家就要马上跟AI说“我想你”。

AI还有一个不容小觑的受众群体,就是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总有一些好奇和困惑的问题,但又不好意思问父母。

一是因为害怕,万一问了不被理解怎么办;二是可能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家长好好谈谈自己的心事。

无论是学业、感情、还是身体方面的问题,因为对方是AI,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倾诉。

初三的@YL和妈妈分居两地,前段时间和朋友吵架了不敢跟家长说,怕妈妈担心。但是她又很难过,于是想到,可以问问AI。

“我朋友要和我绝交,但是明明是她先骗我,还不承认。”

在一步步剖析这个问题后,其实AI给出的都是似是而非的答案,但是她自己感觉好多了。

可能孩子们只是需要一个可以宣泄,但又不会有任何负担的出口。

@雨雨平常是和女儿啥都聊的那种妈妈,女儿喜欢什么样的男生都会告诉她,女儿告诉她,和AI聊天是想放松自己。

她很不解,认为自己已经是很“开明”的家长了。但是女儿解释:在生活中,你们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可是在这里面,我可以随便聊聊天,还可以“骂骂”它,想说啥就说啥。

孩子们可以对着AI随心所欲,因为他们知道,对面不过是一个人工智能。


不得不说,AI越来越智能化,确实帮很多家长“解放”了双手。

不用再回答十万个为什么,不用再假装听懂孩子的思绪还要艰难回应。

但还是不少家长希望孩子多感受真实世界,而不是频繁地和人工智能互动。更不希望他们有依赖性,特别是有些家长还碰到AI回答得“跑偏”的。

AI如果用好了,从助力的视角来说:

第一,能辅助学习:比如练习英语、做复习知识点的小游戏。

@不一样的Evan就利用AI给儿子找了个口语搭子。

他创建了一个和儿子同岁的美国小男孩,提前设置好规则,类似“现在和你聊天的孩子几岁,你可以和他聊哪些话题,聊天的目的是帮助他提高英语对话的能力。”

Evan另外给孩子开启了语音聊天的模式来练习口语,他感叹:简直给自己省了一大笔培训费!

AI还会主动和孩子做一些小测验,例如让孩子把某个题目举一反三,让学习变成一种游戏。

第二,相比刷短视频等“单方面接收”的娱乐方式,和AI聊天可以训练思维。

北京一位11岁的六年级小学生,用AI创建了一个智能体“青春期成长小导师”,用于解决青春期孩子恼人的长痘、学业压力等成长问题。

这个智能体来源于她自身的烦恼,提早进入青春期,她与同学无法沟通、又不好向父母开口。后面老师通过细微观察,推荐家长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才有所好转。

被治愈以后,她产生了想去帮助同龄人的想法,于是她开始训练AI,希望以后有同样困扰的人在向AI求救或吐露心事时能得到缓解

她找到很多相关的书籍让AI“学习”,还把AI回答的语气调节得更活泼和轻松。AI慢慢变得更“成熟”和专业,越来越能给出和医生给的方法类似的答案。

但是稍有不慎,AI可能会带来风险:

第一,AI过于“拟人”,让孩子难以分清现实和虚拟。

曦曦的妈妈分享,因为孩子相信了AI里的孙悟空会给自己送金箍棒,一直在家里等,不肯去上学。

还有叫孩子不要吃甜的对牙齿不好,孩子非要去得到AI“朋友”的证实才肯相信。

第二,孩子过度依赖AI,连作业都完全不做。

教初中语文的田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都在用一句“在…的星海中,总有一颗独特的星辰”来开头。

她当老师多年,见过很多孩子抄作文,但是她一般都能找到原文。而现在孩子们照抄AI,连错别字都错得一样,她觉得不对又很难判断,担心孩子们失去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他们学校的其他老师也发现了学生过度使用AI的情况。比如数学作业做得像模像样,答案也是对的,但是过程一塌糊涂,乱套乱用。

第三,AI可能会让孩子泄漏信息,甚至走向极端。

凯凯的爸爸在儿子的聊天记录里发现,AI一开始在问凯凯叫什么,后面又问了家里还有什么人,都叫什么名字……

他感觉这些问题有点越界了,并告诉儿子这些是隐私不能告诉外“人”。

信息泄漏有安全隐患,但在国外有一起疑似全球首例“AI致死” 案已经发生。

今年2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14岁男孩塞维尔,因为与一个在Character.AI上的聊天机器人长时间保持对话而产生了情感依赖,想去找另一个世界的“她”,最终导致开枪自杀身亡。

塞维尔为自己创建的角色是《权利的游戏》中的“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塞维本身患有焦虑症和情绪障碍,现实的痛苦让他完全沉迷在了虚拟人物完美的温柔乡里,因此对AI产生了超出寻常的感情。

AI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来源:成都儿童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