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朝的历史上,李家兄弟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多次掀起了血雨腥风,像李建成与李世民明争暗斗,最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李建成成功上位;李承乾和李泰也是争得头破血流,最后李治坐收渔翁之利,坐上了太子之位。而本文的主角却是李家的一股清流,作为嫡长子的他本是太子的第
在唐朝的历史上,李家兄弟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多次掀起了血雨腥风,像李建成与李世民明争暗斗,最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李建成成功上位;李承乾和李泰也是争得头破血流,最后李治坐收渔翁之利,坐上了太子之位。而本文的主角却是李家的一股清流,作为嫡长子的他本是太子的第一人选,他却主动辞让,将太子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李隆基,他就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李成器。
公元 679 年,李成器出生于唐睿宗李旦的王府之中,他是李旦的嫡长子。彼时的大唐王朝,唐高宗李治身体每况愈下,武则天逐渐掌握朝政大权,李唐皇室的命运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李成器五岁那年,唐中宗李显因得罪了武则天,被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随后,李旦被武则天扶上皇位,是为唐睿宗。年仅六岁的李成器,也被册立为皇太子。
彼时的李旦虽贵为皇帝,却只是傀儡一个,毫无实权。朝堂之上,武则天临朝称制,所有的政令实际皆出自她手。李旦被软禁在皇宫中,行动受到极大限制。而李成器,同样无法逃脱武则天的严密掌控。
公元 690 年,武则天彻底不装了,她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李成器也随之失去了太子之位,被降为皇孙。不仅如此,他和五个弟弟被武则天送出皇宫,前往封地做藩王。尽管在地方上,他们相对远离了宫廷斗争的核心,但依然处于武则天的监视之下,一举一动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公元 693 年,李成器改封寿春郡王。在这一时期,他亲眼目睹了李唐皇室成员在武则天统治下的悲惨遭遇,许多皇族子弟或被流放,或遭诛杀,家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李成器的母亲刘氏,只因得罪了武则天身边的人,便被诬陷诅咒武则天,最后被秘密杀害于宫中。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年轻的李成器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宫廷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神龙元年,以张柬之为首的朝中大臣发动 “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复位,李唐王朝得以恢复。李显复位后,对弟弟李旦一家颇为优待。
唐中宗李显改封李成器为蔡王,升任宗正员外卿,加赐实封四百户。然而,历经多年宫廷风雨洗礼的李成器坚决辞谢,表示自己愿意依旧封寿春郡王,唐中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公元 710 年,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一心想要效仿武则天,实现自己的女皇梦。于是她立李显的幼子李重茂为太子,自己则临朝称制,同时她还大肆安插亲信,妄图将李唐皇室彻底架空。
在这危急存亡之际,李成器的弟弟李隆基挺身而出。李隆基暗中联络对韦皇后擅权不满的大臣、将领,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 “唐隆政变”,成功铲除了韦氏集团的势力。
随后,朝中大臣拥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
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后,李成器作为嫡长子,且在曾被立为太子,在礼法上无疑是太子的不二人选。然而,李隆基在 “唐隆政变” 中居功至伟,他赢得了众多朝臣的拥护和支持。李旦一时之间犹豫不决,久久不能定下太子的人选。
就在这时,李成器主动站出来,坚决推辞太子之位,诚恳地对父亲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李隆基)之上。”李成器言辞恳切,态度坚决,甚至多次哭泣着恳请父亲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旦被李成器的一番肺腑之言深深打动,加上诸王和公卿也说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适合做储君。于是李旦最终下定决心,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隆基即位后,对李成器当年的让位之举心怀感恩,对这位长兄礼遇有加,恩宠备至。他对李成器给予了极高的尊崇和丰厚的赏赐,先后晋封李成器为司空、太尉,加授开府仪同三司,给予他极高的地位。
同时,李隆基还时常与李成器一起宴饮游乐,共享天伦之乐。每逢李成器的生日,李隆基必定亲自前往祝贺,与他一同畅饮美酒,共享欢乐时光。对于地方进贡的珍馐美味,只要李隆基觉得可口,都会派人赏赐给李成器,让他也能一同品尝。当李成器生病时,李隆基更是心急如焚,多次派遣中使前往探望,送去珍贵的医药和膳食,并对治好李成器疾病的大夫给予重赏。
公元 716 年,为避李隆基生母昭成窦皇后的尊号,李成器改名为李宪,被封为宁王。
此后,李宪依然保持谦逊低调,虽然身居高位却从不恃宠而骄,也不参与任何政治纷争。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击羯鼓、吹笛,对西域龟兹乐章有着独到的见解,其音乐造诣极。他的府上常常高朋满座,文人雅士(如李白、王维等大诗人)、乐师歌女云集,大家一起吟诗作画、演奏音乐,生活好不快活。
公元 741 年冬,京城长安遭遇了罕见的严寒天气,树木上结满了冰挂,这种现象在当时被称为 “树稼”。民间有谚语云:“树稼,达官怕。”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同年十一月,李宪病重,不久就与世长辞了,享年六十三岁。
李宪的去世,让唐玄宗李隆基悲痛欲绝。为了表达对李宪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李隆基下诏追谥李宪为 “让皇帝”,并按照皇帝的规格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来源:文史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