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术路线:硫化物 + 卤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凝聚态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能量密度 500Wh/kg),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成,计划 2027 年小规模量产,配套理想汽车车型实现 1080 公里续航。
国内固态电池厂商最新进展与量产预期
一、头部厂商技术突破与产能布局
宁德时代
技术路线:硫化物 + 卤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凝聚态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能量密度 500Wh/kg),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成,计划 2027 年小规模量产,配套理想汽车车型实现 1080 公里续航。
产能规划:福建宁德建成全球首条硫化物固态电池专用产线,2027 年目标产能 10GWh,远期规划超 50GWh。
比亚迪
技术路线:刀片固态电池采用 “超级磷铁” 体系,体积能量密度 600Wh/L,重庆试产线启动,计划 2027 年批量装车(首款车型为仰望 U9),2030 年大规模量产。
材料突破:与上海洗霸合作,独家采用锂镧锆氧(LLZO)固态电解质,纯度达 99.99%,成本较日企低 40%。
赣锋锂业
技术路线: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路线并行,第三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420Wh/kg,通过 200°C 热箱测试,硫化物电解质百吨级量产。
产能落地:重庆 10GWh 固态电池基地投产,配套东风岚图及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 /eVTOL)。
国轩高科
技术路线: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金石电池” 能量密度 360Wh/kg,循环寿命超 3000 次,通过 200°C 极端安全测试,计划 2025 年启动装车验证,获大众 MEB + 平台认证。
产线进展:首条 0.2GWh 全固态中试线贯通,良率达 90%,2027 年规划产能 20GWh。
辉能科技
技术路线:第四代超流体化全无机固态电解质(SF Ceramion),材料成本仅为硫化物系统的 3-5%,全球首条 660mm 宽幅 GWh 级卷式产线投产,2024 年出货超 50 万颗电池。
海外布局:法国敦刻尔克工厂 2026 年开工,2028 年量产第四代电池,2030 年产能达 4GWh。
清陶能源
技术路线: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360Wh/kg,搭载智己 L6 支持准 900V 超快充,2025 年规划产能超 10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进入工艺优化阶段。
孚能科技
技术路线: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60Ah 样品计划 2025 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能量密度 400-500Wh/kg。
二、量产时间点与增长预期
半固态电池(过渡阶段):2024-2025 年为量产元年,蔚来 ET7(150kWh 半固态电池包)、岚图追光等车型已装车,2025 年全球出货量预计超 10GWh。
全固态电池(终极目标):
小批量量产:2026-2027 年,宁德时代、丰田、本田等计划推出示范车型,能量密度 450-500Wh/kg,续航超 1000 公里。
大规模量产:2030 年前后,成本降至 0.6 元 / Wh(与液态电池持平),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超 600GWh,中国占比超 40%。
技术路线分化:
硫化物路线:离子电导率高(10⁻²S/cm),适合高端电动车,宁德时代、丰田计划 2027 年量产。
氧化物路线:化学稳定性强,比亚迪、国轩高科 2027 年后逐步放量,成本较硫化物低 15%。
设备先行逻辑与增量空间
一、设备先行的底层驱动
技术迭代倒逼设备升级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与液态电池差异显著,需新增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合成、高温烧结等设备,单 GWh 设备投资从液态电池的 2000 万元升至 5000 万元。
设备投资周期早于电池量产 1-2 年,2025-2026 年将成为设备需求爆发期。
国产替代加速
国内设备厂商(如先导智能、利元亨)已突破干法电极、高压成型等核心技术,成本较海外低 30%-50%,加速替代日韩设备。
二、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短期(2025-2027 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从 2024 年的 40 亿元增至 2027 年的 2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50%。
长期(2030 年):市场规模预计超 1000 亿元,其中前中段设备占比达 80%(液态电池仅 70%)。
设备分类与受益上市公司
一、设备分类与技术壁垒
前段电极制备设备
核心设备:干法混料机、辊压机、电解质涂布机。
技术难点:粉体分散均匀性(CV 值≤5%)、压实密度>4.0g/cm³。
典型厂商:
先导智能: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干法电极设备生产效率提升 5 倍,获宁德时代、比亚迪订单。
纳科诺尔:高精度辊压机市占率超 60%,适配硫化物 / 氧化物电极压制,与清陶能源合作中试线。
赢合科技:第三代干法搅拌纤维化 + 成膜工艺,极片制造效率提升 40%,订单超 5 亿元。
中段电芯组装设备
核心设备:叠片机、超声焊接机、等静压设备。
技术难点:固 - 固界面接触优化(界面阻抗<10Ω・cm)、超高压(500-600MPa)致密化处理。
典型厂商:
联得装备:超声焊接设备已出货,适配固态电池电芯封装,切入宁德时代供应链。
海目星:特种叠片设备技术领先,与欣界能源签订 4 亿元订单,参与猎鹰固态电池研发。
中航机载:子公司川西机器垄断国内 90% 超高压等静压设备市场,单价超 2000 万元 / 台。
后段检测与包装设备
核心设备:高压化成柜、X-ray 检测机、智能物流系统。
技术难点:60-80MPa 拘束压力化成、缺陷检测精度达微米级。
典型厂商:
杭可科技:高压化成设备在研,获远景动力 1.17 亿美元订单,适配固态电池后段工艺。
精测电子:X-ray 检测设备已送样宁德时代,检测效率提升 30%。
材料合成设备
核心设备:硫化物 / 氧化物电解质合成线、锂金属负极制备设备。
技术难点:硫化物需全程惰性气体保护(露点≤-80℃),氧化物需 1200℃高温烧结。
典型厂商:
茹天科技:年产百吨级硫化物电解质智能成套设备下线,与宁德时代、松下合作送样。
博亿:硫化物 / 氧化物双路径产线解决方案,全流程密闭设计,获日本企业订单。
二、设备厂商竞争格局
整线解决方案:先导智能、利元亨主导,市占率超 60%,技术覆盖全流程。
细分领域龙头:
干法电极:曼恩斯特(涂布模头)、璞泰来(材料 + 设备协同)。
硫化物合成:茹天科技、博亿(设备精度达纳米级)。
检测设备:杭可科技、精测电子(绑定头部电池厂)。
总结:设备先行的确定性机会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设备环节因技术迭代与国产替代双重驱动,成为当前最具确定性的投资方向。2025-2027 年为设备需求爆发期,前中段设备(干法电极、等静压)和材料合成设备(硫化物 / 氧化物产线)将率先受益。具备整线交付能力、绑定头部客户(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厂商(如先导智能、利元亨),以及细分领域技术突破的企业(如茹天科技、纳科诺尔),将在行业增长中占据核心地位。
来源:全产业链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