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精神分析流派解决精神心理问题真的太低效了,而且对认同精神分析流派的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字数约:3503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精神分析令人出现人格异常的风险很高!甚至导致NPD!
02、在移动互联网和AI时代,精神分析的“泡沫”很快会破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旗帜鲜明地反对精神分析流派,举起“反精神分析流派”的大旗。
因为精神分析流派解决精神心理问题真的太低效了,而且对认同精神分析流派的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可是,有的网友会说,有一些精神分析师自己罹患过抑郁症,最后没吃药就走出来了,比如大名鼎鼎的武志红;
还有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精神分析之后,确实没那么自卑、失落了;
在这些情况里,精神分析流派看起来就挺有用的,怎么能说很低效呢?
以上的确是事实,但这不是背后的真相。
有些情况下,精神分析流派确实能“缓解”、甚至“解决”抑郁。可惜,这种“解决”不是真正的康复,甚至后患无穷!
为什么这么说?
以下用精准精神心理学的知识,尤其是从内隐记忆层面病理性记忆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
01、精神分析令人出现人格异常的风险很高!甚至导致NPD!
精准精神心理学已经发现,抑郁症真正的病因不是基因遗传,也不是神经递质浓度异常;而是后天形成的病理性记忆。
具体来说,抑郁症的主要病因是这两种病理性记忆:叠加性心理创伤,完全内归因模式。
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令患者持续情绪低落、内心压抑;
而完全内归因模式则令患者遇到困难、挫折时,总是自我否定,怪自己笨、都是自己不好等,非常自卑。
叠加性心理创伤和完全内归因模式就像支撑起抑郁症的两根“支柱”。
抑郁症主要病因的图示
所以,在临床心理干预中,我们会使用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3PT),先深入到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修复其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然后,再引导他们建立更理性的综合归因模式,学会真正地自我反省,看到自己的不足,想办法快速提升,而不是自怨自艾。
比如,如果以往被父母责骂而形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父母当然有不对,但我们也要反省自己:减少犯错,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学会积极地释放情绪……
如果因为被同学欺凌而形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欺凌者是有很大责任,但我们也要提升:掌握积极的社交技巧,增强体格保护自己,学会有效求助……
这样,患者不但过去的创伤被修复了,还提升了抗挫折能力,将来不再那么容易形成创伤。导致抑郁症的两根“支柱”就彻底被摧毁了。
而精神分析流派会怎么做呢?
精神分析师不会修复叠加性心理创伤,甚至否认心理创伤的存在。
但他们会处理导致抑郁症的另一根“支柱”——把患者的“完全内归因”变成“完全外归因”。
比如,如果患者说父母对自己很严厉,要求很高,管得也多,精神分析师就会说这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如果患者还遇到过这样的老师、朋友、上司,那就是这些人的控制欲也很强;
而正因为父母等人的控制欲很强,导致患者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攻击本能”,甚至转而自我“攻击”,所以出现了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导致抑郁情绪。
这个分析就是典型的完全外归因模式:
我没错,我没有问题,都是别人有问题才导致我心理严重失调,导致我不断“自我攻击”;我无法改变,原来我是受害者,所以我不仅无辜,而且理应对他们表达我的愤怒!
很多精神分析师会着重把原因归咎于原生家庭,尤其是患者的父母。患者感到“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我不好,不是我笨,而是我父母控制我,在满足他们的控制欲,都是他们无知愚昧害的!
如果患者出现了这样的认知,他们的完全内归因模式就瓦解了。这一根“支柱”没了,抑郁自然就减轻了,甚至消失了。
但是,这部分患者会出现完全外归因模式,会从一味抑郁、自责,变得满腔怒火,仇视父母。如果有些事无法指责父母的话,那就抱怨社会、指责体制。而且,他们遇到挫折与困难时,总是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内心的愤怒就会更加强烈,自然就会变得更偏激、更极端。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其实没有得到修复。
精准精神心理学发现,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完全的外归因模式,会导致偏执型人格异常。
偏执型人格异常主要病因的图示
而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不足,没有意识反省自己、提升自己,他们还会继续在现实中受挫,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更加频繁地与人发生矛盾;
然后他们继续完全外归因,把责任都归咎于别人和外界,对别人和外界的愤怒也就越来越强烈。
有些抑郁症患者因此性情大变,对父母拳打脚踢,或者在外面跟别人发生剧烈的冲突。
复诊时,他们很容易被国内外主流精神科大夫改诊断为“双相障碍”——表面抑郁症没有了,反倒被认为是“重性精神病患者”!问题更严重了。
而有些抑郁症患者除了变得非常偏激,还会发展出很多精神分析师都有的自恋型人格异常,认为自己的灵魂特别高贵、特别有才华。
比如有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精神分析后,抑郁情绪缓解了,表达能力又很好;
他们通过在网上发帖、发文章、拍视频,从精神分析流派的角度“分析”自己的遭遇,分析别人和外界的“问题”等等;
这些内容吸引了很多不明就里的,或者也认同精神分析流派的粉丝。这些人获得了别人的认可,甚至是崇拜,变得更加自恋和偏执,也就更加不抑郁了。
而且,这时候,他们的偏执型人格异常已经发生了改变。在以往重度抑郁发作时,他们的偏执是敏感多疑、胆小怕事的,总认为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十分自卑。
而他们变得完全外归因又自恋之后,他们的偏执是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认为自己想法都对,自己是最清醒、最睿智的、最高贵的灵魂。
他们是不抑郁了,但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更加不健康了,认知更加不理性,人格异常非常严重,甚至达到了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地步。
02、在移动互联网和AI时代,精神分析的“泡沫”很快会破
有些精神分析师自身得了抑郁症后,之所以能够不治而愈,部分人就是采取了上面的完全外归因模式;
还有的人其实还借助了认知行为疗法(CBT),尤其是正念疗法,又或者借助精神科药物控制了症状,还离不开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关爱。
这些都是导致他们走出抑郁的因素,但他们只提精神分析对自己的“好处”,对其它因素一概不提。
至于文章开头说到的“武志红靠躺平”走出了抑郁症,根据公开报道,武志红确实说过自己有这样的经历。
武志红,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说,他在读研究生时经历了失恋,出现了严重的抑郁发作,多次有自杀念头。
他说,很多人得了抑郁症之后,就像掉进了一口深井,他们会抓住井的边缘,拼命地让自己别往下掉,不断抗争。
而他选择了不做任何对抗,不吃药,也不找心理治疗,任由自己“躺平”。2年后了,他突然觉得豁然开朗了,状态还变得很好。
后来武志红解释过,他其实不是真的纯躺平,而是不断地观察自己的情绪、感受。这种方法对他的效果很好。
实际上,这就是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CBT)里的“正念疗法”。
再加上武志红很早就开始学习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在他罹患抑郁症时,可能还会用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自己,认为自己的病症其实源于原生家庭和父母的错。
“正念疗法”让他的情绪变得更平静、放松,而精神分析理论则让他摆脱了自我否定的完全内归因模式,走向完全外归因模式。
后来,他借助自己的文学才华,写了很多书猛烈抨击中国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甚至公开支持“父母皆祸害”这种极端说法,迅速成名,收获巨大财富。
显然,这种“抑郁症康复方式”并不适合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也不值得大众效仿。
网上还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心理咨询师常军,他也说自己通过躺平走出了抑郁症。
虽然没有公开资料显示这位常军是精神分析师,但他这种方式也是不宜模仿的。他的一些言论也是不科学的,甚至是荒谬的。
武志红等有名的精神分析师现在看起来还很风光,很多追随者,网上粉丝超百万。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他们会遭受巨大的挫败。
现在国内的很多青少年已经不认同精神分析流派了,他们觉得精神分析师说的话和解释非常可笑。而且AI时代已经到来,精神分析在处理精神心理问题上低效的真相会被越来越多人知道。
以前,很多精神分析师还能在公开场合侃侃而谈,说得一套套的,看似很厉害。被精神分析流派耽误了病情的人也没地方发声。
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发声,信息传播一日千里。越来越多接受了精神分析但无效的人会在网上说出真相,大众很快就会发现精神分析的“光环”只是个泡沫。
精神分析流派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没落了,这样的事实早晚会在国内上演,被社会淘汰、被大众抛弃,这是精神分析流派不可避免的命运。
而且,就算精神分析流派能“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抑郁,不再自我否定了,但实际上,这类患者是走向了人格异常。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其它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精神分析流派的局限性更大,说直白了,也就是在临床实践中是更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所以,如果有的网友是借助精神分析走出了抑郁,千万不要对这个流派盲目认可、崇拜,更加要觉察自身是否有偏执型、自恋型的人格异常。
一旦我们觉察出自己的人格异常,并用科学方法来应对,人格异常是可以逆转的。
我虽然不认可精神分析,但我是有过偏执型人格异常的“过来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和客观条件等等因素,实现了逆转。
当我们学会真正的自我反省、综合性归因,塑造出高逆商,这才是真正地从精神心理问题中走出来,而且更淡定、包容,实现螺旋式上升。
来源:晴日精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