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海水倒灌:天文大潮等因素如何在各地制造多年罕见的景象

摘要:近几日,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等多地发生海水倒灌,有市民发视频称“海龙王做大戏!”海水倒灌后,一些地势较低的街区需要涉水而行,街边的民居变成“海景房”,还有市民的私家车被海水腐蚀。而仅在一个月前,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也曾出现异常增水,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

近几日,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等多地发生海水倒灌,有市民发视频称“海龙王做大戏!”海水倒灌后,一些地势较低的街区需要涉水而行,街边的民居变成“海景房”,还有市民的私家车被海水腐蚀。而仅在一个月前,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也曾出现异常增水,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具有极端性,历史罕见。

频发的海水倒灌背后有多重“推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专家指出,11月风暴潮过程出现海水倒灌的主要原因除了天文大潮,还有今年第24号台风“万宜”和冷空气。“沿岸区域出现了最大100cm左右的风暴增水,且正好叠加到天文高潮阶段,浙江宁波、广东深圳等地出现了达到橙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沿海地区的灾害性风暴潮有加剧之势。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对此,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的监测预警体系,“每个海洋预报机构会根据自身职责,以及其管辖的海域、精细化预报要求,开展差异化的风暴潮预警服务”。还有地区开展堤防提标工作,加固防御海水倒灌的第一道防线。

鱼游到街上,民居变“海景房”

明明没下雨,路上却出现了积水,水里还有海鱼。近日,国内多个沿海城市发生的海水倒灌引发关注。

11月18日晚,唐女士拍下海水浸街的场景。

在广东惠州黄埠镇经营小吃店的唐女士,就亲眼看到一条小鱼游到街上,“朋友圈里还刷到他们去水里捞鱼。”

她告诉南都记者,黄埠镇华达街这一带离海不远,地势较低,11月18日深夜10点多,看到海水逐渐漫过了街面,不过没有浸到房子里。过了不到两个小时,水就退下去了。

唐女士说,由于靠海生活,当地居民对海水倒灌的情况并不惊讶,大都提前把车子停好、物品也收到高处,所以没受到很大损失。只是听说临海有些村子的房屋进水了,“(室内积水)大概到小腿的位置,没有到膝盖。” 11月19日晚,黄埠镇又发生了一次水浸街,比18日的水势小一些,不久后也退了。

广东陆丰,海水倒灌进居民区。

11月18日21时,广东陆丰碣石镇、湖东镇部分区域发生海水倒灌,部分巷道被淹,积水最深处约0.4米。

19日,陆丰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倒灌的海水已于当日凌晨退去。该工作人员介绍称,在当地海水倒灌较少出现,此次是风暴潮所致。接下来若继续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县、镇、村三级都会发布应急信息,如有需要会及时转移人群。

在广西北海,11月19日的最高潮位达到5.74米,为当地自1965年以来的第二高潮位(仅次于1986年8609号台风风暴潮的5.93米)。当地市民、网络博主“王子”向南都记者回忆,海水是19日上午7点多倒灌浸街的,最高潮持续了一两个小时。滨海路的水位一度有10-20厘米深,影响到过往车辆通行。

他介绍,“因为海水的腐蚀性比较强,有些私家车、电动车被腐蚀了,后面只能清洗、补喷油漆。其他就没有太严重的损失,只是成为了一个奇观而已——马路两边的房子,下楼就是‘海’,真正成为了‘海景房’嘛!”

11月19日凌晨,位于广东深圳盐田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英街,也出现了海水倒灌,所幸很快恢复正常。中英街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表示,未收到居民及商户关于水浸的求助。

几乎在同一时间,香港鲤鱼门、城门河均出现海水倒灌,多处地势较低的街区需要涉水而行。至19日凌晨,城门河的积水逐渐退去。香港渠务署19日发文称,前一夜大澳、鲤鱼门及沙头角的水浸深度最高约为300毫米,城门河畔最高约为500毫米。据天文台评估,最高水位值已经过去。

位于长三角的浙江宁波,近期也遭遇了海水倒灌。甬江沿岸、码头附近的老外滩商圈,多家商铺的地板被海水浸没,另有部分私家车进水。11月20日晚,老外滩一家餐厅的经营者在电话中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路面上的积水已经退去,餐厅已经正常营业。

几十年没见过这样的潮水

在我国,海水倒灌并非罕见现象。

2014年10月,受天文大潮、冷空气和超强台风“黄蜂”外围叠加影响,福建厦门最高潮水位较上一年同期大幅增高,厦门鹭江道升平路、海湾公园、沙坡尾、厦大白城以及鼓浪屿钢琴码头等多处出现海水倒灌。

2018年9月,台风“山竹”来袭广东,深圳大鹏新区葵涌溪涌社区出现海水倒灌,当地立刻组织人员撤离。

2021年10月,受台风“圆规”的影响,海南部分沿海市县的沿海地区、入海口江河沿岸地区,出现潮水上涨,海水、入海口江河水倒灌的现象。在海口世纪公园云洞图书馆周边区域,海水上涨明显,部分海水已经漫过岸堤进入公园低洼处,几乎与路边的座椅齐平。

今年10月,发生在多省份、时间较为集中的海水倒灌,更是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

10月21日,辽宁多地出现海水倒灌。

10月21日早上,辽宁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5个城市沿海地区突发海水倒灌,部分街道被淹、房屋进水。

其中,盘锦市大洼区二界沟街道突发性海水倒灌导致海隆社区、海兴社区部分区域积水严重,一些低洼处的房屋被淹,群众被困。截至21日14时,经过7小时紧张救援,消防员共搜寻入水家庭231户,疏散125人,救援72人。

二界沟街道一位市民回忆,当天“早上六点左右我睡得正香呢,就听见有东西倒了的声音,起来一看才发现是海水把东西冲倒了”。他说,几十年了都没见过这样的潮水,自家饭店屋里所有电器设备和冰柜里价值万余元的食材全部报废,停在门前的一台宝马车和一台皮卡也遭海水浸泡,损失在15万元以上。

在此前后,不光是辽宁,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以及江苏省南通市、连云港市等多地沿海地区也突发海水倒灌,公交停运,部分街道社区车辆被淹,有民房进水,积水深处超过半米。直到21日下午,天津滨海新区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才通知称,道路具备通行条件,当日早晨因海水倒灌停运的公交已全部恢复营运。

据自然资源部10月22日消息,10月20日傍晚到21日下午,在无明显的大气运动的情况下,渤海和黄海中北部各潮位站出现80到160厘米的增水,辽宁省沿岸出现达到当地红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和山东省烟台市出现达到当地橙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天津市、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潍坊市和威海市出现达到当地黄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此外,19日中午,江苏南通沿海还出现达到当地红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有专家称,此次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异常增水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具有极端性,历史罕见。

海水倒灌背后的多重“推手”

海水倒灌的背后,月亮与台风等都在当“推手”。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周冠博分析称,天文大潮通常在农历的满月和新月期间出现,因为这时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最大,导致海水水位升高。

“一些海域的天文大潮通常在农历八月和九月月圆之后数天出现,最高潮位可能超过蓝色警戒潮位(700cm),并且会持续几天时间。例如,在厦门,影响范围主要在沿海低洼地区,如沙坡尾避风坞、第一码头等区域,这些区域在高潮位时可能会出现海水漫堤现象。”

超级月亮。

据气象科普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以下简称“中气爱”)发文,10月环渤海的“大潮恰好出现在‘超级月亮’之后,月球离地球越近,引潮力越大,从而进一步推高潮位”。

与之类似的是,11月17日,浙江宁波发生海水倒灌的当天正值农历十月十七,而在前一天,恰好是2024年最后一次超级月亮。潮汐表显示,17日宁波的潮位接近全年最高水平。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专家指出,11月此次风暴潮过程出现海水倒灌的主要原因除开天文大潮,还有今年第24号台风“万宜”和冷空气。“沿岸区域出现了最大100cm左右的风暴增水,且正好叠加到天文高潮阶段,浙江宁波、广东深圳等地出现了达到橙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中气爱也表示,由于过去半个月时间来了四个台风(银杏、桃芝、天兔、万宜),华南沿海持续刮了十几天的大东风。根据埃克曼漂流理论,海水会在沿海地区堆积,抬高水位。

此外,浙江宁波甬江口和三江口区域出现海水倒灌重要原因之一是甬江上游持续降水,径流量较大,外海潮位顶托,无法顺畅进行泄洪,入海河流沿岸部分区域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那么,气候变暖是否会加剧海水倒灌的发生?

曾有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正在加剧海水倒灌。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累积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地面以下,表现为海水入侵,其中河北北部、山东、江苏南部沿海部分监测断面重度海水入侵程度加重(重度海水入侵判别标准为氯离子含量>1000毫克/升);在地面以上,表现为咸潮入侵,即潮水可达到的、流量及水位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区段在涨潮时发生海水上溯现象。

在中气爱看来,“海平面确实也在逐年上升,但这都是每年几毫米的缓慢变化,并非主要原因”。

有地区开展堤防提标工作

根据专家分析,台风“万宜”已于11月19日18时减弱为热带低压并逐渐消散,20日起其对风暴增水影响将基本消失。11月21日起,广东沿海将从大潮期逐步进入中潮期,天文高潮位逐渐降低,海水淹没或倒灌现象将消失。

然而,海水倒灌现象的多发已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沿海地区的灾害性风暴潮有加剧之势。其引发的海水倒灌不仅会破坏沿海地区居民的房屋建筑、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土壤盐渍化、湿地退化等问题。因此,预警与防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风暴潮预报室预报组组长傅赐福表示,“据统计,今年我国沿海发生灾害性风暴潮的过程总计14次,近十年同期年均发生6-7次,也就是说今年的次数已经是近十年同期水平的一倍还多。”

11月19日上午,广西北海的临海街道被水漫过。

据傅赐福介绍,从监测工作来看,我国沿海共建立超过200个验潮站,“主要功能是监测沿海潮位变化,为我们提供风暴潮的实测资料”。

“国家海洋预报台会根据台风、冷空气等强天气系统的演变预报,以及风暴潮的实测资料进行综合研判,与沿海预报机构开展应急视频会商,至少提前一天发布风暴潮预警信息。”

傅赐福还表示,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的监测预警体系,“每个海洋预报机构会根据自身职责,以及其管辖的海域、精细化预报要求,开展差异化的风暴潮预警服务”。

以海南为例,11月19日,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办会商研判,19日中午到20日中午,海南岛北部、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30至70厘米的风暴增水,澄迈、海口、文昌、万宁、三亚、琼海、儋州等沿海市县叠加天文大潮,发生海水倒灌风险较高。

除了发布预警信息,还有地区开展堤防提标工作,加固防御海水倒灌的第一道防线。

2022年,广东东莞进入汛期后,为防止出现海水倒灌、江河漫堤的现象,市水务局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完成50公里海堤和30公里石马河河堤达标建设”的目标,对道滘镇堤防、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干流防洪工程作了具体安排。

据悉,道滘镇堤防总长度96公里。2022年,道滘镇堤防完成提标36.45公里,完成可研并在施工设计阶段31.55公里,工作进展较为顺利。

2024年4月,道滘镇堤防达标加固工程(三期)南丫围段项目开工。工程外江沿线堤防按现状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加固。2024年计划完成堤防达标加固9.44公里。

还有专家指出,可以采取一些自然的解决思路,例如保护沿海带的红树林、海草等生物,维护沿海带的生态系统,建立自然屏障。

愈发频繁的海水倒灌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傅赐福说,“在全球气候异常的情况下,天气极端事件可能静悄悄地就来了,不会敲锣打鼓地发生,要加强新型自然灾害研究,时刻做好海洋预警,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马辉

主笔:南都记者 周敏萱

采写:南都记者 周敏萱 马辉 侯婧婧 实习生 汪明月

来源:南方都市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