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日本投降矣,为什么这么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31 23:15 3

摘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全国广播,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国人民报告了这一抗战胜利的消息。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全国广播,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国人民报告了这一抗战胜利的消息。

1944年至1945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此时日本已成孤军,而中国军队也开始对日军实行战略反攻,日本在亚洲战场也逐渐失去优势。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面临“迅速且彻底的毁灭”,这对日本形成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和战争威慑。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心理震撼,加速了日本政府做出投降决策。

1945年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宣布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8月9日,苏联兵分三路对关东军发动猛攻,关东军迅速溃败,日本失去了在中国东北的重要战略支撑。

长期的战争消耗使日本国内经济濒临崩溃。日本为支撑战争,将大量资源投入军事工业,导致居民消费品生产锐减,通货膨胀严重,粮食紧缺,财政赤字高企,战争后期已难以维持战争所需。随着战局恶化,日本政府内部开始产生不同意见。

1945年2月,前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主张日本政府应该向同盟国投降。5月22日的内阁会议上,支持投降的声音在内阁中比例逐渐升高,虽有陆军将领反对,但投降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双方的军事行动停止,二战正式结束。1945年9月9日,中国举行了受降仪式,日本向中国投降,中国收复了大片失地,台湾等领土也回归祖国怀抱。

但由于美国未能彻底清除日本旧有政权机构并且保留天皇制,致使日本国内对法西斯战争的反省不彻底,为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歪曲历史提供了条件。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警示后人。

《大公报》作为当时的爱国报纸,长期宣传抗日,“日本投降矣!”这五个字,既道出了全国军民浴血抗战最后胜利的苦涩欢欣,也浸透了大公报人以笔抗战辗转棘途的感慨,是对中国抗战胜利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有力见证。

来源:刘哥看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