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消费市场风云变幻,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老字号面临新挑战与机遇。二商肉食集团以数字化重构消费链路、以科技夯实产品根基,通过全产业链管控,既让老字号“潮”起来拥抱年轻群体,又筑牢民生食安防线。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当下,消费市场风云变幻,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老字号面临新挑战与机遇。二商肉食集团以数字化重构消费链路、以科技夯实产品根基,通过全产业链管控,既让老字号“潮”起来拥抱年轻群体,又筑牢民生食安防线。
以“数字链路”重构消费连接
在首农食品集团的版图中,二商肉食集团旗下包括大红门、月盛斋等老字号。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用数字化手段打破传统业务边界,精准匹配年轻消费者的生活场景与消费偏好——从需求洞察、产品场景到销售渠道,全链路贴合“线上化、便捷化、个性化”的现代消费习惯,让老字号从“怀旧符号”变成“日常选择”。
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北京二商大红门肉食基地,承担着每日超1000头生猪屠宰、北京市场超40%占有率的“民生供应”重任,数字化已让其业务逻辑发生深刻变化。二商肉食集团副总经理卢念松对记者说,针对年轻人“居家做饭怕麻烦”的核心痛点,二商肉食集团并非简单升级产品,而是先通过线上平台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消费者对“即烹即热、口味丰富”的需求,再定向研发出红门妙膳猪肚鸡、红烧肉等近百道预制菜。消费者只需“手机下单+配送到家”,就能轻松享用老字号品质的餐食,这正是“需求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的典型落地。
销售渠道的数字化重构更显力度。据记者了解,二商肉食集团不仅在全国布局2000家“大红门”专卖店、推进“北京市场1000+两年工程计划”,更搭建起“自营+合作”双轨线上直播矩阵:“工厂溯源直播”让消费者直观看到从养殖到屠宰的全流程,解决“老字号品质看得见”的信任问题;“烹饪教学专场”由大厨演示预制菜、鲜肉的做法,将“买产品”延伸为“学场景”,大幅提升年轻消费者的参与感。
卢念松介绍,月盛斋的数字化转型则聚焦“场景破圈”。以往传统卤货多局限于家庭餐桌,如今通过数字化营销洞察,针对年轻人“边逛边吃”的旅游打卡需求,将爆肚、炸松肉等特色美食创新包装成“便携纸杯装”,并通过线上宣传引流,在旅游景区附近的6家门店一经推出便成爆款;针对健身人群对“低脂即食”的需求,月盛斋通过线上渠道精准触达,推出低脂即食牛肉、牛肉干等产品,今年“618”期间,依托“七鲜”“盒马”等平台,齐齐哈尔风味烤牛肉、羔羊法式小切羊排等产品销量名列前茅,实现“老味新场景”的数字化落地。
以“硬核技术”夯实产品根基
科技赋能的核心,是用技术手段突破生产、研发、品控的传统瓶颈。在生产端,科技正重构“从牧场到车间”的全流程效率与品质。河北衡水安平养殖基地里,每头生猪的耳朵都佩戴电子耳标,从出生到出栏的防疫记录、饲喂数据全部实时录入系统,实现“养殖过程智能化追溯”,为优质猪肉打下基础。
“在研发端,科技则让‘老字号口味’更贴合现代健康需求。面对烧烤食材市场爆发,大红门借助分子料理技术预处理秘制猪肋排,将烤制时间缩短30%,既保留传统风味,又适配年轻人‘快速烹饪’的需求。”月盛斋第七代技艺传承人马强表示。
月盛斋的产品创新同样离不开科技助力。其即食用肉采用真空慢煮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温度与时间,使蛋白质保留率高达95%,成为健身人群的优选;今年火锅季推出的3款火锅拼盘,包含多种部位的牛肉,既要保证不同口感,又要确保新鲜度,背后是食材切割精度控制、冷链锁鲜技术的双重保障,让“老品牌”的产品力始终跟上消费升级步伐。
以“全链溯源”守护食安底线
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作为保障北京市民“肉案子”的核心力量,二商肉食集团将“全产业链管控”贯穿从养殖到销售的每一环,用“技术+制度”双重保障,让消费者“吃得安心”。
截至2024年6月底,二商肉食集团已在全国布局7个生猪养殖基地,存栏生猪35.21万头。养殖环节严格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控制饲料、兽药使用,从源头保障生猪品质;屠宰环节实行“双重检疫”——驻厂官方兽医逐头检疫,同时通过激光灼刻追溯码技术,让每头白条猪及分割品都有“专属身份证”,实现“正向可追、反向可溯”;加工环节建立包含60余项制度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包装,每个步骤都有操作规范与质量检测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从数字化转型贴近年轻消费,到科技赋能升级产品品质,再到全产业链守护食安,二商肉食集团让大红门、月盛斋等老字号既保留“老味道”的情怀,又具备“新标杆”的实力。
(图)二商肉食集团通州公司门店内,不少顾客在现场品尝、购买熟食。
二商肉食集团供图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