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认为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者称为咯血。临床常见于胸部外伤、支气管疾患(慢支、支气管扩张)、肺部疾患(肺结核、肺脓肿、肺炎、恶性肿痛等)、心血管疾患(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等)、结缔组织疾患(播散性、红斑性狼疮等),此外如白塞氏症、替代性
咯血
一般认为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者称为咯血。临床常见于胸部外伤、支气管疾患(慢支、支气管扩张)、肺部疾患(肺结核、肺脓肿、肺炎、恶性肿痛等)、心血管疾患(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等)、结缔组织疾患(播散性、红斑性狼疮等),此外如白塞氏症、替代性月经、肺出血、肾炎综合征,也可发生咳血。属于中医“咳血”“血证”范畴。中医认为咯血多由外感风热,肺热壅盛,或肝火犯肺,阴虚火旺,肺络受伤,或瘀血内阻,壅塞于肺络,日久破损所致。
孔最穴治疗咯血
吴某,男,54岁,工人,198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于1980年职业病普查时发现患I级砂肺并浸润型肺结核。此后因晚饭后突然大咯血半小时急诊来院。当时查患者左侧孔最穴下约2cm有明显压痛、酸胀反应。(该患者病变主要在左肺)
取穴:孔最穴垂直进针1.5寸,快速提插捻转,患者感到前臂及手指酸胀麻木,2分钟后咯血次数及咯血量明显减少。改用平补平泻手法,5分钟后见痰中带少量血丝,留针半小时后,咯血完全停止。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稳定出院,住院期间未再发生咯血。
按:针刺孔最穴或附近阳性反应点,止血效果快,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在止血条件有限及药力不及时,不失为一种急救良法。
来源:悬壶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