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 跪地施救上热搜?真相:女子是医护,防晒服里是包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1 03:36 1

摘要:8 月 27 日下午湖南衡阳,一名女子车祸倒地昏迷,有网友拍到穿黑衣的女子跪地做心肺复苏,因对方防晒服里鼓着东西,便误以为是 “孕妇”,还炒出 #女子街头晕倒怀孕妈妈跪地施救# 的热搜。黑衣女子足足按压 10 多分钟,直到白衣女子来接力,结果事后人家辟谣:“不

8 月 27 日下午湖南衡阳,一名女子车祸倒地昏迷,有网友拍到穿黑衣的女子跪地做心肺复苏,因对方防晒服里鼓着东西,便误以为是 “孕妇”,还炒出 #女子街头晕倒怀孕妈妈跪地施救# 的热搜。黑衣女子足足按压 10 多分钟,直到白衣女子来接力,结果事后人家辟谣:“不是孕妇,里面就背了个包”,更别提人家本就是衡阳市协诚医院的医护,有 21 年临床经验。

先说说这 “孕妇救人” 的乌龙,网友的想象力真是比电视剧还丰富。就因为衣服鼓了块,连求证都懒得做,直接按 “孕妇” 标签往人身上贴,仿佛不加上这个设定,救人这件事就不够感人。要知道真孕妇做心肺复苏,不仅对自己风险极大,按压力度也根本达不到急救标准 —— 医学上明确要求成人按压深度 5-6 厘米,靠 “孕妇” 那点力气,纯属给倒地者做无用功。可网友不管这些,先把 “伟大”“牺牲” 的帽子扣上,赚一波眼泪再说,等真相出来,又装聋作哑转移话题,合着感动都是你们的,常识都是别人的?

再看这位医护,21 年临床经验让她下意识救人,这本是职业素养的体现,结果被网友硬加 “孕妇” 戏码。现在网络上就流行这套,普通好事必须加个 “特殊身份” 才有人看:护士救人得说 “刚下夜班没休息”,医生帮忙得编 “带病上岗”,仿佛不带点悲情滤镜,善举就没了传播价值。可实际呢?据中国急救协会的数据,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 1%,真正遇到紧急情况,能像这位医护一样规范操作的人少之又少。网友与其在这编故事感动自己,不如花 10 分钟学学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真遇到事了,比在网上敲键盘有用得多。

最讽刺的是,这事儿刚发酵时,一堆营销号出来喊 “要给孕妇颁奖”“建议医院表彰”,等辟谣后,没一个人出来道歉。网络世界的 “感动” 从来都来得快,去得也快,大家追求的从来不是真相,而是那种 “我看到了一件伟大的事” 的自我满足感。可这种虚假感动,不仅会误导公众对急救的认知,还会消耗真正善举的价值 —— 下次再有人真的需要急救,大家会不会先琢磨 “这人是不是有特殊身份”“我拍下来能不能火”,而不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说到底,这事儿根本不是 “孕妇救人” 的温情戏,而是一场网友自我感动的闹剧。真正该被关注的,是医护人员的职业担当,是公众急救知识的匮乏,而不是靠编造身份制造的虚假热点。别让感动变成滤镜,遮住了该正视的问题,也别让善意变成流量的牺牲品,否则下次再有人倒地,可能连愿意伸手的人都没了。

来源:牛奶可可de妈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