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2年的春天,我以六万低价买下领导刘主任的奔驰,圆了购车梦。
“这是备胎吗?!怎么这么奇怪....”
2002年的春天,我以六万低价买下领导刘主任的奔驰,圆了购车梦。
这辆车曾是我的奢望,可刘主任反常的低价、沉重的后备箱,都透着蹊跷。
此刻,爆胎后打开的后备箱里,竟藏着远超车价的秘密……
01
2002年的四月,春意已经漫进了县城的每条街巷。
我在当地一家国营厂子上班,每天早晨九点打卡,傍晚五点准时离岗,日子过得像墙上的挂钟一样规律。
这份差事说不上累垮人,但也绝不轻松,流水线般的工作流程压得人喘不过气。
月薪刚过两千一,在那个年代实在算不得宽裕。
每月的工资单下来,总要先划出去房租,再预留出一家三口的吃食,剩下的零钱刚够应付水电煤这些杂项,到了月底往往一分不剩。
妻子在镇上的超市当收款员,挣得比我还少些。
我们结了四年婚,存折上的数字始终没够着买车的门槛。
那时候,县城里能自家开上汽车的人家屈指可数,多数人出门还是靠骑单车,或者等那班半小时才来一趟的公共汽车。
每次在街上看见别人开着小轿车驶过,我总会下意识地停下脚步,望着车尾灯消失在街角,心里清楚那是离自己很远的东西。
办公室的刘主任是个快到退休年纪的老领导,五十九岁,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来年,厂子里上上下下都服他。
他平时待我挺关照,常叫我帮着跑个腿取文件、送材料。
大伙儿都说他没官架子,跟谁都能聊上几句家常。
刘主任有辆黑色的奔驰C级,是一九九九年买的,每天开着它上下班,在整个厂区里也算是稀罕物。
那会儿,奔驰这牌子在我们眼里跟奢侈品没两样,每次经过他的停车位,我都忍不住多瞅两眼那锃亮的车身。
那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把停车场的水泥地晒得发烫。
刘主任突然在楼道里喊住我:“小张,到楼下停车场来一趟。”
我跑下去时,见他正靠在自己的奔驰车边抽烟。
02
他用手拍了拍引擎盖,烟灰簌簌落在车顶上:“小张,这车我打算处理掉。”
我愣了愣神,仔细打量着这辆车。
车身擦得干干净净,三年的车龄却看不出多少磨损,连保险杠都没掉过一块漆。
“主任,您是想换新车了?” 我放低声音问。
“换啥新车?” 他把烟蒂摁在脚下碾了碾,“过几天就退下来了,在家带孙子,哪用得着开车。”
我心里猛地跳了一下,试探着问:“那您打算卖多少钱?”
他抬眼看了看我:“你有意要?”
“要是价钱合适……我确实想考虑考虑。” 我攥着衣角,感觉手心有些出汗。
刘主任围着车转了半圈,停下来说:“这车当年办齐手续花了二十万。”
我的心顿时沉了下去,二十万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现在开了三年,市面上差不多能值十六万。” 他继续说道。
我默默点头,心里已经盘算着放弃了——十六万,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攒六年。
没等我开口,他忽然说:“不过你要是真想要,六万就给你。”
“六万?” 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下意识地提高了音量,“您说的是六万块?”
“没错,六万。” 他眼神挺认真,不像是开玩笑。
我忍不住追问:“主任,这价也太低了,为啥……”
他摆了摆手:“没啥特别的,就觉得你这小伙子实在。再说我也想快点脱手,省得麻烦。”
我站在车旁,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六万确实是个让人动心的数,但我立刻就想到,就算是六万,我也拿不出来。
那可是我快两年的工资总和。
03
沉默了好一会儿,我只好说:“主任,这数太大了,我得回去跟家里商量商量。”
“行,给你两天时间。” 他点点头,“想好了就告诉我,要是你不要,我就问别人了。”
回到办公室,我坐在椅子上,手里捏着笔却一个字也写不下去。
六万这道坎横在面前,像堵推不倒的墙。
可转念一想,十六万的车只要六万,这样的机会怕是这辈子都碰不上第二回。
整个下午,我脑子里全是这事。
妻子平时总念叨着让我少抽烟少喝酒,把钱省下来存着,可真要是能有辆车,日子就能大变样——冬天不用再顶着寒风骑车上班,周末能带孩子去邻县的公园玩。
可六万块钱,到底从哪儿凑呢?
我盯着桌上的台历,四月的数字被红笔圈着,像是在嘲笑我的窘迫。
同办公室的小王见我对着文件发呆,手里的钢笔在指间转了三圈都没落下,终于忍不住开口:"张哥,这一下午魂不守舍的,出啥岔子了?"
"刘主任要把他那车卖给我。"我头也没抬,手里的笔"啪"地掉在桌上。
"卖车?"小王手里的搪瓷杯差点没端稳,"是那辆黑色奔驰?"
我点了点头,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划着圈。
"开价多少?"他往前凑了凑,椅子腿在水泥地上蹭出刺耳的声响。
"六万。"
小王"腾"地从木椅上弹起来,嗓门陡然拔高:"你没听错?六万就能拿下奔驰?"
"主任亲口说的,还特意重复了两遍。"我捡起名片,指尖还在发颤。
"这等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犹豫啥?"他往我跟前凑了凑,唾沫星子溅在我手背上。
"你当我不想?"我苦笑一声,"可六万块,我把家翻过来也凑不齐。"
小王摸着下巴琢磨片刻:"找亲戚搭把手呗,这么划算的买卖,过这村没这店了。"
"我也是这么盘算的,就怕开口难。"我捏着笔杆转了半圈。
"试试总比错过强。"他拍了拍我肩膀。
我俩的动静引来了周围同事,老周端着搪瓷缸子踱过来:"老张这是要发啊?"
"发啥财,还得借钱买车呢。"我把笔往笔筒里一插。
"六万买奔驰?"小陈探过头来,眼里闪着光,"这价够实在。"
"就是不知道钱从哪儿来。"我叹了口气。
04
大伙儿七嘴八舌出主意,有人说去邮局问问贷款,有人提议找镇上的信用社。
可二零零二年那会儿,个人想从银行贷出钱来比登天还难,更何况我家除了台用了五年的彩电,实在没啥能当抵押的物件。
看来,只能求亲告友了。
下班铃响时,我磨磨蹭蹭收拾着东西,比平时晚了二十分钟才走出厂门。
楼道里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映着我拖沓的影子。
推开家门,厨房里飘出白菜炖豆腐的香味。
妻子系着蓝布围裙,正弯腰往煤炉里添柴。见我进来,她直起腰擦了擦手:"今儿咋回来这么迟?"
"厂里有点事耽搁了。"我往沙发上一坐,弹簧发出"吱呀"一声响。
"看你愁眉苦脸的,出啥事儿了?"她端着搪瓷碗过来,碗沿还沾着点油渍。
我犹豫片刻,还是把刘主任卖车的事和盘托出。
"六万?"妻子手里的碗差点没端住,"你没听错数?"
"千真万确,我跟主任确认三遍了。"我攥着裤缝,指节发白。
她皱着眉往灶台边走:"可咱家哪有这么多现钱?"
这正是最犯难的地方。
我拉开抽屉翻出存折,红色封皮都磨出了毛边,上面的数字加起来刚过一万二。
"实在不行,就找亲戚朋友挪挪。"我盯着墙角的暖水瓶,声音有点发虚。
"一下子借这么多,往后咋还?"她往锅里撒着盐,肩膀微微发颤。
"可这机会太难得了,错过了这辈子都未必能碰上。"我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着步。
她沉默着搅了搅锅里的菜,好一会儿才开口:"真要是六万能买下那车,倒也值当。"
"有了车,冬天你上早班就不用骑车挨冻了。"我凑到她身边,"周末还能带着孩子去邻县公园。"
"咱还年轻,慢慢还总能还清。"她关掉煤炉风门,语气定了些。
妻子的话像给我吃了颗定心丸。"那我明儿就去联系亲戚。"
"先列个单子,看看能找哪些人开口。"她解下围裙,往桌上铺了张报纸。
晚饭过后,台灯昏黄的光洒在报纸上。我拿着铅笔头,她掰着手指头,一个个数着能借钱的亲戚。我弟在南方做服装生意,手里应该能匀出两万;她弟在县城信用社上班,或许能帮衬一万五;还有几个老同学开着小铺子,凑个万八千的应该不成问题。一笔笔算下来,六万的数似乎也不是遥不可及。
05
"明儿一早就打电话。"我把铅笔往桌上一拍。
第二天刚到办公室,我就捏着电话听筒手心冒汗。第一个打给我弟,听筒里传来嘈杂的街市声。"六万买奔驰?"他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明显的惊讶,"这便宜可捡大了。"
"所以得赶紧把钱凑齐。"我攥着电话线,指节发白。
"我这儿能给你划两万,不过得等三天周转。"他那边传来撕胶带的声音。
"没问题,太谢谢你了。"我对着听筒连声道谢。
挂了电话,我深吸口气,又拨通了小舅子的号码。电话响了五声才被接起,听筒里传来算盘珠子的碰撞声。"你要买车?"小舅子的声音带着疑惑。
"嗯,碰上合适的了,机会难得。"我用肩膀夹着听筒,手指在桌沿上敲着。
“多少钱?”
“六万。”
“....什么车六万能买?”
“奔驰。”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你确定不是开玩笑?”
“是真的,一个领导要卖。”
“那确实是个好机会,我这边能借你一万五。”
“太好了,谢谢你!”
接下来的几个电话,联系了几个朋友和同学,有的能借三千,有的能借五千。
到中午时,我几乎把所有能借到的人都联系了一遍。
算了一下,总共能借到五万八千,再加上我们家现有的一万多块存款,正好凑够六万。
我迫不及待地给妻子打电话,“钱差不多凑齐了!”
“真的?太好了!”她也高兴得不行。
下午,我找到刘主任,告诉他我决定买车。
“钱凑齐了?”刘主任问。
“差不多了,明天就能全部到位。”
“好,明天下午我们去过户。”
“真是太感谢您了,刘主任。”
“不用谢,举手之劳。”
晚上我难以入眠,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妻子也是,我们聊了很久,讨论着未来的生活。
06
“有了车以后,周末可以开车回老家看看父母了。”妻子说。
“是啊,坐车太麻烦了,打车、换车很费劲。”
“还可以开车出去旅游,去任何地方。”
“对,想去哪就去哪,感觉自由多了。”
第二天,我开始联系借来的钱。
我弟的两万块最先到账,是通过银行转账过来的。妻子的哥哥中午亲自把一万五送来了。
其他几个朋友和同学的钱陆续也都到位,有的通过转账,有的是现金。
到下午三点,六万块钱终于凑齐了。
我把钱装进一个大袋子里,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前往找刘主任。
“刘主任,钱我凑够了。”我把袋子递给他。
他打开袋子检查了一下,“行,咱们现在就去过户。”
车管所离单位不远,刘主任开车,我坐在副驾驶。
这是我第一次坐奔驰,座椅柔软、安静,车开起来非常平稳。
我心里暗自想着,以后这就是我的车了。
过户手续进行得很顺利,刘主任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我只需要签字。
工作人员很快就完成了手续。
拿到行驶证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一切。
“小张,从现在开始这车就是你的了。”刘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
“刘主任,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不用谢,好好开车,注意安全。”
“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它的。”
刘主任把车钥匙递给我,“这车有两把钥匙,你收好。”
我接过钥匙,手微微颤抖。
“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我问。
“车各方面都没问题,唯一的不同是后备箱比较重。”
“重?”
“是的,隔音做得很好,材料用得多,所以重一些。”
“明白了。”
我们聊了几句后,刘主任便离开了。
07
我一个人坐在车里,看着眼前的方向盘,心里依旧不敢相信这一切。
我小心翼翼地启动了车,慢慢驶出停车场。
第一次开奔驰,我的心情非常紧张,生怕会出什么差错。
不过,车子开起来很顺手,操作简单,我逐渐放松下来,尽量小心地驾驶着。
一路上,我特意保持着低速,生怕出现意外。
到家时,妻子已经在楼下等我。
看到我开着奔驰回来,她的脸上满是惊讶和不敢相信的表情。
“真买到了?”她激动地问。
“真的,看看,行驶证都在这里。”我把行驶证递给她。
妻子接过行驶证,仔细检查了一下,“车主是你的名字!”
“对,从现在起,我们也算是有车的人了。”
邻居们听到动静,纷纷走出来看热闹。
“老张,这车多少钱买的?”隔壁的老周好奇地问。
“朋友便宜卖的。”我没敢说实话。
“得十几万吧?你发财了?”
我笑了笑,没正面回答,“运气好,捡了个便宜。”
“真羡慕你。”邻居大妈感叹道。
晚上,我仔细检查了车子。外观没有任何划痕,内饰保养得很到位。
发动机运行正常,空调也制冷得很不错。唯一和刘主任说的一样,后备箱确实比其他车要沉。
我试着提了一下后备箱盖,感觉比一般车要重一些,可能是做工扎实,隔音材料用了不少。
总的来说,车的状况超出了我的预期,六万块买到这辆车,简直是赚到了。
第二天,我开车上班,同事们都对我投来羡慕的目光。
08
“老张,奔驰也开上了。”办公室主任开玩笑地说。
“运气好,捡了个大便宜。”我尽量低调地回答。
“什么时候请客?”小王笑着问。
“等这月发工资后请大家吃饭。”
“说话算话啊!”大家起哄道。
停车时,我特意选了一个显眼的位置。
看到那辆黑色奔驰停在那里,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虽然是借的钱,但至少我现在也是开车上班的人了。上班的路上,我想着很多事情。
以前每天挤公交车,常常感到疲惫和烦躁,现在开车上班,心情完全不一样。
坐在车里,听着音响播放的音乐,感觉生活的品质提升了不少。
午休时,我在车里待了一会儿。真皮座椅非常舒服,空间也比我想象的要宽敞。
方向盘手感很好,仪表盘的设计也很精致。
果然,德国车的做工真是名副其实。
下班后,我开车去接妻子。
她坐在副驾驶上,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老公,坐在奔驰里真的不一样。”她说。
“是啊,六万块买到这样的车,真是值了。”
不过,我心里始终有些疑虑,总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寻常。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便宜的事吗?
刘主任为什么要这么便宜卖车给我?
仅仅因为我工作认真吗?还是背后有什么原因?
这些问题在我的心里不断盘旋,但我始终没有答案。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每天开着奔驰上下班,精神状态也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总是感到疲惫,现在精神饱满。
妻子高兴得不行,周末我们开车去逛街。
09
我们去了几个以前没去过的地方,像是郊外的公园、商场和远一些的景点。
有了车,我们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了。
车开了一个月,没出现任何问题。各项功能都很正常,性能也很稳定。
唯一让我有些意外的是油耗,似乎比我预期的高。
每百公里大概需要十几个油,可能是车子比较重,或者我驾驶技术还不够熟练。
但这些小问题并不影响我对这辆车的喜爱。
后备箱确实很重,起初有些不适应。
每次放些重的东西时,都需要费些力气,但我渐渐习惯了。
也许这就是德国车的特点,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用料扎实,重量自然也大一些。
到了五月底,我们决定开车回老家看看父母。
老家在县城郊区,开车大约需要一个小时。
以前每次回家都得坐长途车,现在有了车,想什么时候回去就什么时候回去。
“爸妈肯定没想到我们开奔驰回去。”妻子兴奋地说。
“别让他们知道花了多少钱,免得他们担心。”
“我知道,就说是朋友便宜卖的。”
六月第一个周末,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微风习习。
我们九点出发,心情格外愉快。一路上,车子非常平稳,我的驾驶技巧也逐渐熟练。
奔驰的加速很顺畅,车内噪音小,坐着十分舒适。
妻子在副驾驶座上听着音乐,看起来非常享受。
快到老家的时候,我们聊着见父母时要说的话。
突然,车子发出“砰”的一声响,随后剧烈颠簸。
我赶紧踩刹车,方向盘变得沉重,明显感觉到车辆有问题。
“怎么了?”妻子有些紧张地问。
“可能是爆胎了。”我小心地把车停到路边。
下车一看,果然是右后轮爆胎。
轮胎完全瘪了,橡胶也破了一个大洞。
10
我们所在的地方是条偏僻的路,四周只有农田,最近的修车店也得走好几公里。
“看来只能自己换备胎了。”我叹了口气。
妻子有些担心,“你会换吗?”
“应该没问题,我看过说明书,知道怎么换。”
“那你小心点。”
我打开后备箱准备取出备胎和工具。
箱里除了几瓶矿泉水和一些常用物品外,最显眼的就是那个厚厚的帆布包。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它时就觉得有些奇怪。
备胎通常是直接放在后备箱里的,为什么刘主任要把它包得这么严实?
我开始解开绳子,心里不禁想着,刘主任为什么要这样包装备胎?
难道是为了防止它在车厢内乱滚?
我努力解开帆布包上的绳子,绳子很粗,打了好几个死结,解起来相当费力。
用了很大力气才解开第一个结。
妻子站在一旁,疑惑地问:“怎么包得这么结实?”
“可能是为了防止备胎乱动。” 我一边解绳子一边回答。
第二个结更难解,手都被勒红了。
好不容易把所有的绳子都解开。
我准备掀开厚厚的帆布。
帆布很厚,摸起来质量很好。
我慢慢地掀开帆布的一角。
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愣住了....
来源:海上守望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