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里的华科大青春图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1 08:44 2

摘要:初心之路青年寻访团,追寻领袖足迹感悟真理伟力,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体悟初心使命。

今年暑期

华科大派出123个实践项目

1207支实践队伍

11194名师生投身广阔天地

围绕初心之路、科技强国、乡村振兴

中国之治、健康中国、爱心托管六大主题

在社会大课堂中躬身力行

足迹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生动的青春图景!

探寻红“景”——初心之路青年寻访团

初心之路青年寻访团,追寻领袖足迹感悟真理伟力,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体悟初心使命。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据建模,守护毕节青山

在赫章县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实践队通过座谈、勘测和走访收集40项数据,基于DPSIR模型分析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并形成发展建议,涵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等多维度,为当地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年方案”。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红媒溯源,重温清凉电波

在延安清凉山,“红媒溯源”实践队探访延安新闻纪念馆和解放日报社旧址,录制微党课《清凉山上的红色电波》。实践队结合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精心打磨26讲微课程,开展70余次校园和社区宣讲。

智绘新“景”——科技强国青年力行团

科技强国青年力行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前沿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师生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察困境、解难题,实施“揭榜式”“探究式”社会实践,寻找科技强国中的青年答案。

集成电路学院:

探路堵点,解码芯片核心难题

为落实国家“三位一体”战略,破解集成电路领域难题,集成电路学院“中国芯”社会实践队聚焦人才培养,紧扣“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理念,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走访武汉、珠三角、川渝、苏州四大产业集群30余家单位,开展行业洞察、校友访谈、技术研学,探索产学研用融合新范式。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数据建模,赋能电厂转型

在华能上安电厂,电气学院“电气化+”实践团绿色转型分队记录火电机组与光伏板协同曲线,测算出了能效模型,制定“风光火热储”优化方案,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追光逐梦,丈量产业版图

“追光逐梦”实践队的20余位教师和200余名学子,奔赴9省16市12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了一场“追光逐梦”之旅。他们走进光电产业发展高地,前往光电子龙头企业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光机所、成都光电所等科研院所,挖掘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故事,系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迭代方向。

软件学院:

破局攻坚,聚焦软件“卡脖子”技术

软件学院“硅基智浪”实践队聚焦软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赴字节跳动、华为等20余家企业参观学习。通过技术座谈等形式,队员了解行业前沿和企业实践经验,近距离触摸行业前沿动态,探寻科技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坚、国产化替代布局中的实践经验,深度学习字节跳动算法突破、华为鸿蒙系统历程、达梦数据打破垄断背后的科技攻关故事。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探秘智能制造,破解管道检测难题

机械学院“追寻初心 制造强国”实践队58支分队走进75家科技企业开展社会实践、参与技术攻关。其中一支分队聚焦能源管道检测难题,开展内外联动磁吸管道检测机器人研发项目实践。团队创新设计环抱式机械结构机器人,经过十多天的多次研讨和优化,克服了尺寸、重量、结构等实际问题,突破了磁吸力远低于预期目标值的瓶颈,成功完成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管道检测模拟测试。

沃野丰“景”——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团

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团组织师生深入基层调研实践,形成了一批专业结合度好、学生参与度高、群众获得感强的乡村振兴实践项目。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据建模,破解橘园盲区

“数愿”团队走出课堂,将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理论带进橘园。土壤pH值、叶片长势……田间细节化为模型参数,让抽象的“砂糖橘推广规模预测模型”精准落地,指导不同乡镇的改种节奏。50余次深度访谈,不仅记录数据,更倾听农户“怕赔本”的心声,让模型回应“种多少、怎么种”的现实关切。

外国语学院:

语翼展翅,温暖大别童心

“语翼”青年志愿服务队奔赴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黄冈庙村、东冲畈村、平湖村3个“乡村希望书屋”,开展为期20天的爱心支教服务。33名志愿者团结协作,为数百名乡村儿童带去了心理探究、外语说家乡、非遗工坊等30余种特色课程,累计完成540节课教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三维建档,唤醒百年乡建

建规学院党员先锋服务队组织40余人次、3支分队赴湖北宜昌,探索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实践队测绘50余栋土家吊脚楼,制定7栋改造方案;重走万里茶道,记录非遗制茶技艺并绘制茶园地图;设计交通标识、规划道路、创作文创,促进古建焕新、茶业赋能和人居提升。

深耕民“景”——中国之治政务见习团

中国之治政务见习团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组建“青马学校”政务见习团、“喻竹计划”政务见习团、“党员先锋服务队”等,选派980余名学子深入全国24省374个基层点位,开展岗位见习、国情调研、科技服务等,探寻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青年方案。

青马学校:

扎根宜昌,共绘治理新篇

青马学校“中国之治”政务见习团连续三年扎根湖北宜昌。从“讲述许家冲村的乡村振兴故事,让更多人看见宜昌”,到“深入城市青年群体蹲点调研,为宜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献言献策”,再到“用专业知识搭建无人机登记系统,助力宜昌在湖北省低空治理领域首创管理平台”,实现青年与城市双向成长。

喻竹计划:

铿锵喻竹,矢志挺膺担当

“喻竹计划”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持续推进,共32支队伍、224名队员赴全国13省32地开展活动。“弘毅行”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卓越行”投身科技前沿,“崇德行”对话大国工匠,“头雁行”在革命老区宣讲红色故事。喻竹青年在政务历练、科技创新和红色传承中彰显新时代青年价值。

管理学院:

数智赋能,绘就银发图

如何提升银发群体在数智时代下的生活体验?“管绘治慧”数智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队走访10余座城市,在养老中心、老年社区、菜市场、老人家中等地和银发群体进行亲切交流,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了解一线需求实际,通过搭建“银龄数字助手”平台,检验“政府-企业-社区”联动模式可行性,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仁术医“景”——健康中国青年服务团

健康中国青年服务团组织青年医学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和科普讲座,送医上门,在服务中传承医者仁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同济医学院:

石榴同心,情系喀什健康

石榴医生“新疆喀什”实践队秉持“医心向党践初心,石榴同心护健康”的宗旨,以“石榴籽”精神为纽带,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优势,远赴祖国的西部边疆,努力为边疆地区健康事业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描绘美好画卷

基础医学院:

村头田间的健康课堂,世界共享的中国方案

“让防治知识接地气,让‘预防为先’进人心”——“清源正本祛虫疫,勠力同心赴康衢”实践队奔赴4省8市血吸虫病核心疫区,将专业血防知识转化为通俗漫画与实地讲解。在村头田边,雷佳慧教授带领队员开设移动课堂,用“田坎语言”讲解“不碰疫水、勤洗手”等防护理念,助力加快实现国家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第二临床学院:

移动支部,健康惠及李庄

“把医学课堂搬到古镇长街”——“同济颜”爱国健康服务团联合第二临床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把主题党日“开”进了李庄镇。卢宇超副教授30分钟“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路径”吸引10余名医生围绕基层科研痛点展开即时研讨;妇产科博士生周珏璞把基因筛查模型拆成3个模块,现场演示“破解遗传病密码”……这个“移动党支部”把科研论文写在了古镇的石板路上

童欢趣“景”——湖北省爱心托管班专项

今年暑假,湖北省3811个“爱心托管班”陆续开班,华中科技大学积极参与爱心托管班建设工作,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和附属小学精心打造首场课堂,电气学院和公管学院项目入选武汉市青少年暑假“爱心托管班”I类项目,32支团队入选湖北省“爱心托管班”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智启未来,播撒AI火种

在湖北省爱心托管班首场课堂中,宣讲团成员肖阳教授以“小猫小狗识别”的趣味案例深入浅出地拆解了AI原理;杨晓婧老师则通过“AI如何分辨物品?”的提问,成功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思考,将DeepSeek等前沿技术变得生动可感。与此同时,宣讲团的30余名志愿者在全国科普,如在云南彝良县希望小学使用人脸识别程序让孩子们体验科技魅力。

人文学院:

文舟支教,拓印传文脉

襄阳冷集镇小学和黄石钟山小学的教室里,人文学院文舟支教队成员以非遗技艺“拓印”破题,用墨香连接乡村儿童与文化根脉。学生们完成近百幅拓印作品,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同时,支教队依托高校语言基地,首创“推普游园会”,通过辩论赛、朗诵比赛等形式推广普通话,收集数百份问卷,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法学院:

法护未来,支教暖照童心

法学院青马班“法护未来”支教队恩施利川元堡小学开展26天支教。队员们创新“三段式”教学:法律启蒙课用古汉字“灋”讲透公平正义;模拟法庭让孩子们化身“法官”“公诉人”;检察官进校园用实务案例生动讲解法律知识。

新学期伊始

HUSTer们又要投入到新的奋斗中

和师姐艾鹂雅一起

自信满满开启新学期吧!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