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医优质资源下沉!惠阳16家村卫生站建中医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1 09:09 1

摘要:“火针操作要注意‘红、快、准、护’,针刺部位一定要精准,这是取效的关键。”在惠阳区近期举办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上,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专家正手把手指导学员操作雷火灸、腕踝针、正骨推拿等八大实用技术。台下,来自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150名基层医务人员凝神聆听

“火针操作要注意‘红、快、准、护’,针刺部位一定要精准,这是取效的关键。”在惠阳区近期举办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上,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专家正手把手指导学员操作雷火灸、腕踝针、正骨推拿等八大实用技术。台下,来自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150名基层医务人员凝神聆听、认真记录,认真掌握多种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法。

这场培训是惠阳区推动中医药人才培育与技术下沉的缩影。近年来,惠阳区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为契机,通过“老带新、专带普”三级联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区政协持续将中医药发展列为重点课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硬件提升与人才培训,构建“带教、培训、服务”一体化生态。近三年累计开展培训近70场、覆盖3850人次,培育出一批专业过硬的中医药“传播者”与“践行者”。

政协赋能

安排提案资金支持中医药技术推广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将其纳入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向基层延伸。在此背景下,推广中医药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补齐基层医疗短板、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关键举措。便捷高效、成本低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更是提升基层诊疗能力、让中医药贴近百姓生活的重要支撑。

惠阳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以来,以“健康惠阳”建设为引领,持续完善区、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技术扎根。区政协连续多年将中医药发展列为重点调研和协商课题,安排提案办理专项资金,不仅支持中医馆、中医阁等硬件提升,更持续投入人才培训与技术推广,构建“带教、培训、服务”一体化生态。

中医专家团队走进惠阳区沙田镇企业,为300余名职工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真正生命力在基层。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就是要让老百姓‘信中医、用中医、受益于中医’,让中医药服务成为基层百姓健康保障的重要力量。”惠阳区政协副主席刘伟琳介绍。区政协自2022年起每年通过提案资金支持中医药培训与推广,系统构建“老带新、专带普”传承机制,着力破解基层中医药服务中技术不系统、人才断层等问题。

在多方推动下,目前,惠阳区中医院与9家镇(街)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馆”,设置中医门诊、针灸推拿、理疗、中药房等科室,中药饮片配备不少于300种。同时遴选16家村卫生站建设“中医阁”,实现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明确职责分工与转诊机制,让中医药服务真正实现“层级衔接、资源贯通”。

2025年,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惠阳区中医院妇科、惠阳三和医院中医经典科入选惠州市2025年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后续将以该项目为抓手,推动惠阳区中医专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领域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带动全区中医药专科整体水平提升。

人才共育

3850人次培训充电

在持续优化硬件设施的同时,惠阳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仍存在软件短板,如群众对中医药认知有限、人才储备不足、招聘困难、民间中医资源未充分激活等。

在今年召开的政协惠州市惠阳区六届五次会议上,区政协委员朱桂丰提交《关于发掘中医人才优势作用助力健康惠阳建设的建议》,提出整合三甲医院专家、基层名中医和民间中医资源,构建“老带新”“专带普”人才共育机制。据此,惠阳区将中医药发展重心进一步向“软件”人才培育倾斜。

“既要深入挖掘老中医的技术经验,做好传承与发展;也要同步升级医疗服务设施,让中医服务适应高科技时代的需求。”朱桂丰表示,政协正积极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中医的引导,在人才培养、设施提升上加大扶持力度。

中医专家团队走进永湖镇,为群众提供正骨、艾灸、中药茶饮与智能中医服务。

在“请进来”方面,2025年,惠阳区卫健局利用政协提案资金,以惠州市中医院协助支持为依托,积极统筹省、市级中医专家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8场,覆盖600人次,内容涵盖火针、灸法、推拿、中药用药等实用技术。同时,在三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良井镇和镇隆镇中心卫生院分设3个教学点,构建“基地—教学点—基层医疗机构”三级培训网络,高效推动适宜技术下沉。近3年来,累计开展相关培训近70场,培训3850余人次,显著提升基层人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截至目前,惠阳区已引进黄春林、朱锦善等4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成2个“葛洪杯”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和1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医“传帮带”作用,累计培养学术继承人57名。目前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拥有中医类别医师197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占比45.74%,人才结构持续优化。

成效显著

有效弥补基层医疗服务短板

在“沉下去”方面,惠阳区通过组建区级中医药健康宣讲团,深入开展“六进”活动——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直观认知和认同感。在“送出去”方面,惠阳组织专家团队远赴贵州贞丰县,开展东西部协作共建,举办8场专题培训,新华社刊发《携手“山海情”共筑“健康梦”》专题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在区政协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将委员提案的‘金点子’转化为惠民‘实举措’。”惠阳区卫健局中医股股长梁燕萍介绍。5月,在东王实验学校开展中医药科普,结合“数字中医”AI系统激发青少年兴趣;7月,走进沙田镇企业,为300余名职工提供颈肩腰腿痛诊疗、刮痧、推拿、火龙罐等服务;8月,深入永湖镇乡村,让群众在“家门口”体验正骨、艾灸、中药茶饮与智能中医服务……从2023年至今举办义诊与健康宣讲近100场,惠及数万基层群众。

目前,惠阳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已能熟练运用中医药技术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经济的中医药服务,有效弥补基层医疗服务短板,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选择率明显提升。接下来,惠阳将继续创新推广模式、优化培训体系、加强技术应用,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实现更广覆盖、更深扎根。区政协也将持续以“政协之能”服务“惠阳之为”,聚焦人民健康,在中医药服务提质上下功夫,为“健康惠阳”建设注入更多中医力量。

来源:惠州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