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郊区疾控中心提醒:谨防夏秋季食源性疾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1 09:04 2

摘要:夏秋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特别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细菌滋生,食物易受污染,为了解暑,人们往往喜食生冷食物,感染机会进一步加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夏秋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特别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细菌滋生,食物易受污染,为了解暑,人们往往喜食生冷食物,感染机会进一步加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二、致病菌的种类

1.沙门氏菌

引起中毒食物的食品主要为家禽肉、蛋类、家畜肉以及奶类及其制品。5~10月发生最多。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带脓血和黏液。多数病人发烧,体温在38℃以上。

2.大肠埃希氏菌

引起中毒食物多为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各类熟肉制品,也可由蛋及其制品、奶类、蔬菜、水果引起。大多发生在7~9月。临床表现因不同种属差异较大。

3.葡萄球菌

引起中毒食品主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其次是熟肉。多发生在夏秋季。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胃肠道症状。如激烈反复的呕吐、恶心、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等。体温一般正常或低温。儿童对肠毒素比成人更敏感,故发病率高。

4.副溶血性弧菌

引起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如墨鱼、黄花鱼、带鱼、螃蟹、海鲜;其次是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一般发生5~11月。临床症状多以剧烈腹痛开始,上腹部阵法性绞痛为其特点,继之出现腹泻,开始时是水样便,或血水样便,以后转成脓血便、黏液血便或脓黏液便。

5.变形杆

引起中毒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类,其次是豆制品和凉拌菜。多发生在5~10月。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部刀绞痛和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发冷、发热、头晕、头痛、全身无力、肌肉酸痛。

6.蜡样芽胞杆菌

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剩大米饭、米粉、甜酿酒、月饼等。以6~9月为多。临床表现有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类。呕吐型表现为恶心、呕吐、并有头晕、四肢无力、口干、寒颤、腹痛腹泻少见,无体温升高。腹泻型表现为腹泻、腹痛、水样便,一般不发热。

三、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保持用水清洁

(1)自来水需煮沸后饮用,如霍乱弧菌在100℃条件下,1~2分钟即死亡;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清洗蔬果和餐具。

2.注意饮食卫生

(1)不吃生食,特别是鱼、虾、蟹等水产品,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后食用。购买食品时要生熟分开,冰箱储藏食品时要生熟分开,刀具和砧板要生熟分开,食品的盛放用具要生熟分开。

(2)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

(3)烹饪过程要确保烧熟煮透,再次食用剩饭剩菜要彻底加热。

3.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环境清洁,防止害虫携带致病菌污染食物和餐具。对养有宠物的家庭,做好宠物的卫生,同时要告诫小朋友不要自己一边吃东西一边喂宠物。

4.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

(1)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病人用过的餐具、便器、卧具都应该及时消毒处理,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5.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

(1)衣服、被子、用具等要勤洗勤换,注意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透气是减少及消灭致病菌的有效方法。

6.及时就医

(1)夏秋季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如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