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塑料因其耐用、廉价、易生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在多种领域。微塑料,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微塑料来源广泛且在海洋、江河、湖泊、大气及土壤等环境中普遍存在,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多项动物实验与细胞实验也已显示,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后会产生多种毒性效应,
2024年12月15日,《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在第二届国民营养素养大会暨第四届饮水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对外发布。
塑料因其耐用、廉价、易生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在多种领域。微塑料,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微塑料来源广泛且在海洋、江河、湖泊、大气及土壤等环境中普遍存在,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多项动物实验与细胞实验也已显示,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后会产生多种毒性效应,包括引起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人体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微塑料,包括通过食物和水经消化道摄入、通过空气经呼吸道吸入微塑料。皮肤接触也可能是微塑料暴露途径之一。微塑料进入机体后,可能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循环系统等部位蓄积。目前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有部分研究提示,微塑料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肠道健康等方面有关。关注环境中的微塑料,并减少机体微塑料暴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科研领域,尚无针对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的研究或专家共识;在公众科普及认知领域,微塑料与健康相关信息已成为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对微塑料与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却相对缺乏。为了让科研人员、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公众等了解微塑料与健康的正确知识、掌握减少机体微塑料暴露、减少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技能和方法,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成立了《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制定工作组,联合海南健康发展研究院健康传播中心,组织营养学、饮水与健康、饮水卫生与环境卫生、新闻传播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综述国内外文献政策及相关研究,遵循信息科学、重点突出、广泛动员的原则,依照规范程序制定了《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
《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发布仪式由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常务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翼飞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陶勇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张岚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王君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李洪兴研究员共同发布。随后,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娜副研究员对《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进行了详细解读。
图.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常务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胡翼飞教授主持发布仪式
图.《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发布仪式
图.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娜副研究员解读《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
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共包括21条,从认知和技能两个领域出发,共分为5个板块。认知部分分为微塑料、微塑料与环境、微塑料与健康相关知识及理念;技能部分分为降低人体微塑料暴露风险和减少环境中微塑料污染。
《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的发布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公共卫生部分以及公众等对微塑料与健康领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还为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环境和机体微塑料的暴露提供了科学建议。
微塑料与健康核心信息条目
条目1: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根据来源,微塑料分为原生微塑料与次生微塑料。
条目2:微塑料成分多样,主要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乙烯(PS)以及聚酰胺(PA)等,形态有颗粒状、碎片状、纤维状和球状等。
条目3:微塑料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可在环境中持久存在。
条目4:微塑料有三种降解方式:物理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物理降解不能完全降解,化学降解可能带来环境安全问题,生物降解过程复杂且难度大。
条目5:微塑料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大气及土壤等。
条目6:部分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中含有微塑料,增加人体暴露风险,并成为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之一。
条目7:微塑料在生活饮用水和包装饮用水中广泛存在。
条目8:目前已在多种海产品、肉类、蔬菜、水果、食盐、糖、蜂蜜、奶及奶制品与啤酒等食物中检测到微塑料。
条目9:食物中的微塑料可能会沿着食物链不断传递,并出现生物富集作用,增加人类经食物暴露微塑料的风险。
条目10:微塑料自身既是污染物,也可以吸附其他污染物,成为污染物输送到生物体内的重要载体。
条目11:人体微塑料暴露途径主要包括:通过食物和水经消化道摄入、通过空气经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也可能是微塑料暴露途径之一。
条目12: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可能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循环系统等部位蓄积。
条目13:人体微塑料的排出途径主要包括:随粪便代谢排出与随尿液代谢排出。
条目14:动物实验与细胞实验显示微塑料存在健康危害,但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尚需进一步研究。
条目15:选择非塑制品是减少微塑料暴露的有效途径。
条目16:使用塑料制品时,建议选择正规的、可降解的塑料,并按规定使用。
条目17:在外用餐时,少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等;在家准备食物、烹饪食物和用餐时,减少使用塑料厨具与餐具,并避免加热塑料餐具。
条目18:饮水前将水煮沸有助于减少微塑料含量,水质净化也有助于降低微塑料含量。
条目19:注意包装饮用水及包装饮料的存放温度和时间,避免反复使用塑料包装瓶,并减少使用高温浸泡的塑料茶包,建议自备非塑料材质的水杯和水瓶。
条目20:定期清洁居住环境,减少室内灰尘沉积。
条目21:正确分类与回收塑料垃圾,避免随意丢弃塑料垃圾。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