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眉县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痛点难点,以系统化创新破解县域心育工作瓶颈,通过构建“阵地建设、机制保障、跨界协同、科普宣教、师资赋能、科研引领”六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碎片化应对”向“专业化常态”转型,为县域心育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实践样板。
眉县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痛点难点,以系统化创新破解县域心育工作瓶颈,通过构建“阵地建设、机制保障、跨界协同、科普宣教、师资赋能、科研引领”六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碎片化应对”向“专业化常态”转型,为县域心育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实践样板。
标准化建设心理辅导阵地,夯实硬件基础。出台宝鸡市首个《眉县学校心理辅导室(中心)建设标准(试行)》,明确功能分区、器材配置等24项核心指标,搭配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达标学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动全县中小学校完成心理辅导室专业化升级,新增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区等功能空间及配套器材,实现“校校有阵地、室室达标准”,为常态化心育提供硬件支撑。
动态化建立成长档案,实现全周期追踪。创新推行“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覆盖幼儿园至高中全学段,档案涵盖家庭环境、成长轨迹、心理测评等动态数据,建档率达80%。通过跨学段数据衔接机制,实现学生心理状态“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持续追踪,为精准干预提供数据支撑。
跨界化构建“医校社”协同模式,打通服务链条。推动第二幼儿园、第三小学、城关第二中学、眉县中学等校与县妇幼保健院、灵尔心理工作室共建实践基地,开展家校沟通技巧、学业压力疏导等专题讲座30余场,惠及3万余人次。建立“医院-学校”转介绿色通道,实现“筛查—干预—转介—随访”闭环服务,破解专业资源分散难题。
常态化实施科普宣教工程,拓宽覆盖维度。启动“心育微光计划——365天心理健康科普专项行动”,构建每两周1期的常态化宣教机制,围绕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六大主题,通过县融媒体中心、“眉县教育”新媒体矩阵精准传播,形成“线上+线下”“学校+社会”多维度科普网络,年覆盖人群超10万人次。
专业化赋能教师队伍,提升心育能力。编制《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手册》,系统整合心理辅导基础知识、教师自我关护策略及危机干预操作流程,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形式,标准化指导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推动心育工作从“经验化”向“专业化”转变。
科研化引领实践创新,强化内涵发展。持续推进省级“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县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设立2025—2026年县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聚焦“学业压力疏导”“青春期情绪管理”等8类实际问题,立项10项校级课题。实施“开题论证—中期督导—结题评审”全流程管理,邀请专家指导,以科研成果反哺实践,提升心育工作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编辑:王波
来源:陕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