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观潮】传承非遗守根脉 创新弘扬赋活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1 10:50 1

摘要:8月25日,李骐宇和两个合作伙伴在大同古城内精心拍摄短视频。在古城的经典古建和古老街巷内,三个年轻人以诙谐夸张的肢体动作营造出强烈的喜感,画外音则配着李骐宇的大同数来宝说唱:“天下大同你转一转,有缘平城你看一看,好玩好吃好景观,解压解馋解心宽。华严寺菩萨神态各

李骐宇:

创新传承方式,让大同数来宝更鲜活有趣

8月25日,李骐宇和两个合作伙伴在大同古城内精心拍摄短视频。在古城的经典古建和古老街巷内,三个年轻人以诙谐夸张的肢体动作营造出强烈的喜感,画外音则配着李骐宇的大同数来宝说唱:“天下大同你转一转,有缘平城你看一看,好玩好吃好景观,解压解馋解心宽。华严寺菩萨神态各异、再看看流光溢彩的九龙壁、代王府里面卡不赖呢,明朝的建筑是真气派……”

“大同数来宝是师傅柴京云、柴京海创新创立的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曲艺形式,不仅备受大同人和周边地区人们喜爱,而且影响力传播全国。”李骐宇说,“师傅把大同数来宝传承发展了四十多年,才有了今天的非凡成就。作为新一代传承人,我希望在悟深悟透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大同数来宝的魅力。”

2007年,大同数来宝被列为山西省非遗保护项目。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这一独具大同特色的曲种,柴氏兄弟先后招收了数十位徒弟,组成“柴家班”,并创办了“云海曲艺社”,让众弟子的艺术表现力不断精进,逐渐能够独当一面。90后李骐宇是其中的代表,他的艺术悟性很高,表演自带喜感,舞台状态松弛自如。近年来,在多届大同市职工文化博览会上获曲艺大赛金奖,参演群口大同数来宝《工钱》在中部六省曲艺展演获金奖,并积极尝试创作,其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小哥驿站》获评《曲艺》杂志社曲艺优秀作品。

近几年,他与小伙伴以数来宝的形式拍摄宣传大同的短视频,内容明快,形式活泼,特别是每个作品都配以李祺宇极富感染力的大同数来宝说唱,吸引很多网友点赞评论,为推动大同文旅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大同数来宝是大同的文化名片之一,能让非遗魅力与古都文化相结合,通过网络传播更远,我很自豪。”李骐宇说。

盛开:

融合现代元素,让砖雕技艺更深入人心

8月26日,在平城区盛开工艺品工作室内,盛开与父亲正在认真揣摩一件大型砖雕作品的细节,看着儿子镇定宁静的专注样子和精益求精的匠心态度,大同砖雕非遗第六代传人盛向东露出满意的笑容。

“做好大同砖雕,不仅是家族技艺的传承,更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同深厚历史底蕴,我有责任通过不断传承、发扬、挖掘、创新,以砖雕艺术展现古都大同的独特城市魅力。”盛开说。

盛开是一位80后,成长于古城一个匠人世家,他当兵复员后继承祖艺,和父亲一道钻研雕刻技艺,一干就是20年。如今,盛开的雕刻技艺已小有成就,大同的许多历史古建筑修复工程及城市文化建筑及商业建筑中,都留下了他创作的精美雕刻作品。其作品曾在山西文博会和深圳文博会上多次获奖。

“工艺产品是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大同风物,以低成本新创意,生产具有当地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更能拉动游客与城市文化的互动。”盛开说。在制作大同砖雕作品时,他经过几十项改造,研发了三款雕刻辅助机具,最终完善了纯手工雕刻和机具雕刻的两种工艺突破,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保证产量的提升,为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优势。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科技结合,开发文创产品,使非遗更贴近生活,对城市文旅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盛开说。

董晓云:

精习深研艺术,让北路梆子更贴近观众

8月27日,在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儿剧种保护传习中心排练厅,董晓云等青年演员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彩平的指导下认真排练,当演员的唱腔中小有瑕疵,张彩平不动声色地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再细心示范讲解其间的戏韵精髓,让董晓云等备受教益。

“我非常幸运,在一个团结凝聚又积极向上的艺术院团里,又有名师悉心指导,让我对传承好国家级非遗北路梆子充满信念和使命感。”董晓云说。

85后董晓云近年来进入到一个可喜的艺术丰获期,在多次参加全市全省展演屡获殊荣之后,2024年参加山西省第十八届杏花奖评选获戏曲表演奖。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些荣誉的取得,正是源于多年来她对戏曲艺术的勤勉坚守,苦练精修,得自其背后的默默扎根厚土,深汲艺术养分。

2015年,北路梆子剧团排演新编历史剧《平城赋》,张彩平领衔主演,董晓云在剧中扮演小冯燕,张彩平的表演格外出彩,董晓云的表现亦让人特别欣喜,把一名豆蒄少女的聪敏、灵动演绎得特别传神,备受观众喜爱。2018年,北路梆子剧团重新排演经典曲目《打神告庙》,董晓云扮演的敫桂英有数尺长的水袖,伸缩自如,无论是力量、舒展程度,都体现了深厚的功力。而在舞台上的每一次灵动表现,都源自她在背后的忘我付出和执着努力。

“北路梆子非遗传承的重担正由前辈手中交到我们肩上,唯有更加勤勉苦修,方不负师傅的重托与观众的信任。”董晓云说。

坚守与接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需要老一辈传承人的坚守,更需要新一代传承人的接续。新一代传承人在守护传统文化根脉的同时,更以创新和活力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新一代非遗传人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非遗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使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独特魅力,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大同政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