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娄底市公安局宣布端掉一个AB贷诈骗团伙,12人落网。 该案起因是,有借款人称其在娄底某金融公司办理贷款时被骗1.6万元,后经警方侦查发现,该案属典型的AB贷诈骗,所谓的“金融公司”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先后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流窜作案,受
不法贷款中介严打严整仍在进行,合规开展业务变得越来越迫切。
最近,娄底市公安局宣布端掉一个AB贷诈骗团伙,12人落网。 该案起因是,有借款人称其在娄底某金融公司办理贷款时被骗1.6万元,后经警方侦查发现,该案属典型的AB贷诈骗,所谓的“金融公司”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先后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流窜作案,受害人众多。
案发时,这个AB贷团伙已从娄底转移至常德市,又成立了一家“金融公司”继续实施诈骗。8月19日,警方正式实施“收网行动”,直扑该诈骗团伙新成立的所谓“金融公司”,端掉了这个AB贷诈骗团伙。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自2023年不法贷款中介整治以来,众多经营不合规的贷款中介东窗事发,其中AB贷违法现象最为普遍。AB贷在行业内又称为“转介绍”,不法贷款中介借此方式让第三方背上贷款,并从中收取高额服务费。即便有些贷款中介会明确告知实际借款人为第三者,但该行为仍存在较大合规瑕疵。
行业人士透露,当前贷款中介行业主要利润来源仍为转介绍收入,因为实际借款人的个人征信资质较差,实际下款额度较低。但在转介绍过程中,贷款中介对借款人收费普遍在十五个点到二十个点,如果不采取此种模式,很多贷款中介根本无法维持经营。
因此,贷款中介行业风险依旧,在经营过程中把控合规风险尤其重要。以下合规红线需特别注意:
一、违法营销行为。这类行为体现为不法贷款中介通过违法营销,吸引消费者办理贷款,谎称可为征信不良客户办理无抵押贷款。具体手段包括假冒银行工作人员,打着银行信贷部、渠道部、直贷中心等名义,频繁致电消费者;打着与银行合作的旗号,谎称掌握贷款机构内部资源,以介绍费、服务费等名义向客户收取高额费用。
二、包装资质骗取贷款行为。这类行为体现为不法贷款中介帮助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或自然人获得贷款资质、提高授信额度、骗取银行贷款,具体手段包括“包装骗贷”、与个别银行员工违规合作骗取授信审批等。
三、债务重组非法放贷行为。这类行为是指不法贷款中介通过提供过桥资金帮助客户归还贷款,甚至直接从事贷款业务,成为职业放贷人。具体手段包括“过桥贷款”、“直接放贷”。“过桥贷款”是当前贷款中介市场中的一大乱象,主要形式就是负债重组、经营贷转贷,对客收取比较高的点位,致使金融消费者损失。
四、天价收费行为。贷款中介行业收费名目众多,收费点位较高,所涉及费用包括账户管理费、渠道疏通费、材料费等乱七八糟的增项费用,收费多为贷款额度的15%以上,高者甚至达30%到50%,如今这些收费名目也将成为整治重点。
尽管目前在法律层面并未明确规定贷款中介金融居间服务费的收费标准,法院在审理贷款中介合同纠纷时,也会根据中介机构实际提供的服务内容、产生的服务成本、借款人是否获得贷款及具体金额等因素综合考量服务费用,常规服务费用在3%-10%左右。但这也仅限于正常合规为客户提供贷款居间服务,不涉及包装贷、骗贷等行为。
五、AB贷诈骗行为。AB贷在各地不法贷款中介整治行动中屡被曝光,是极其恶劣的骗贷、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由于AB贷涉及无辜第三方,极易引起不良反应,此前就有客户因AB贷在贷款中介公司纵火泄愤,其中的恶劣影响不得不防。
AB贷模式(转介绍)的合规风险体现在,部分非法贷款中介以低息、无抵押及低额手续费为幌子,诱骗客户至公司线下门店办理贷款业务,客户到达公司后,业务员通过伪造贷款额度审批表,打压客户征信,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等方式,营造中介公司与银行之间有特殊审批渠道的假象,并以客户征信有问题为由,要求客户携带“加分人”办理贷款业务,然后贷款中介以特批需向银行缴纳特殊渠道费等费用为由,骗取客户钱财。
除了上述合规红线,贷款中介行业也将面临业务模式的重塑。目前,已有地方监管指导辖区内金融机构规范与贷款中介的合作,严禁与无实际经营场景的线下信息中介类助贷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此类助贷机构主营业务为提供金融信息撮合服务,无消费、经营等真实经营场景。
也就是说,未来线下贷款中介的出路,很可能要依附经营场景。以此标准,贷款中介行业势必会迎来一场更为剧烈的洗牌。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来源:名侦探柯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