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不仅是开学的季节,也是思绪重新启航的时刻。放下假期的慵懒,迎接全新的学习挑战,图书馆里的书架变得更加热闹,充满了为未来奠基的精神气息。也许你正在准备新的学期计划,也许你希望通过一本书重新审视自己。让我们在九月的微风中,伴随着书页的翻动,一步步走向新的知识
九月,不仅是开学的季节,也是思绪重新启航的时刻。放下假期的慵懒,迎接全新的学习挑战,图书馆里的书架变得更加热闹,充满了为未来奠基的精神气息。也许你正在准备新的学期计划,也许你希望通过一本书重新审视自己。让我们在九月的微风中,伴随着书页的翻动,一步步走向新的知识天地,用心感受文字的力量,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唯有书籍,能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禁锢,拓宽灵魂的边界,铺展生命的广度。当我们像阅读一样去投入、包容、体会,才有了打破自身的局限和狭隘的可能性,也便有了打量自身和人类的眼光,于是开始真正懂得了谦卑和哀矜。今天我们推荐了十本好书,供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明清江南文人室内设计思想》
詹和平 冯阳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4-08
索书号:J592.382/333
著者简介:
詹和平,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设计教育研究与实践,著有《空间》《中西传统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以实验的名义:参数化环境设计教学研究》等著作。
冯阳,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三届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人居环境设计教育研究与实践,著有《素描》《构成》《设计透视》等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编,以明清江南文人室内设计思想为对象,采用文本阐释与图像解读的互补方式,对其文献基础、演进脉络、思想体系、历史价值和现代启示作了系统研究,使读者对明清江南文人的室内设计思想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基础,为推进中国城市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一个历史参照。
2
《茶马古道:马帮的传奇生涯》
李旭 著
青海人民出出版社 2024-01
索书号:K928.6/58:2
著者简介:
李旭,学者、行者、写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茶马古道专家。不仅参与了茶马古道开创性考察和命名,还持之以恒进行了深入的探访研究;持续对中国各民族生存发展及文化变迁状况作考察,实地探访考察过中国56个民族并撰写有相关报告;关注于人类即将消失的文化现象以及各类手工劳动的追踪记录拍摄撰写。著有《茶马古道——从横断山脉到青藏高原》《九行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地角天涯——中国少数民族纪行》《独步三江》等十多部图文专著,另有《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滇藏文化带考察》等多种合作著作及摄影画册。
内容简介:
马帮是一种民间运输团体,是20世纪90年代前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本书以马帮商号老人的经历为线索,结合实地走访茶马古道的感受和体验,真实再现了马帮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传奇经历,展现了勇于冒险、勤劳自律、担责守信的马帮文化。
3
《壁虎、泳衣和飞行器:神奇的材料与黏性的秘密》
[爱尔兰]劳丽·温科莱斯 著
秦鹏 译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08
索书号:TB3/11
著者简介:
劳丽·温科莱斯(Laurie Winkless),爱尔兰物理学家和作家,拥有都柏林三一学院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双学位,以及伦敦大学空间科学硕士学位。后来加入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成为一名研究科学家,专门研究功能材料。劳丽现居新西兰,15年来一直致力于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表面科学与摩擦力的关系,分析了摩擦力如何深刻影响人造世界与自然世界中的表面现象,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利用表面科学的原理来精确操控黏性,这一能力甚至延伸至单个原子层面。在日常生活中,从每一步行走时空气分子微妙的影响,到办公时便利贴与胶水的使用、不粘锅的烹饪体验、指纹的独特性、壁虎“飞檐走壁”的奇迹,乃至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的奥秘,这一切均源自表面间那些看似微小却威力巨大的力量。
作者将在此书中引领我们解开这些科学谜团,揭示出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对表面科学的深刻理解和应用。此外,本书还精彩介绍了众多源于表面相互作用研究的实验成果与创新技术,这些成就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受鲨鱼皮启发的速比涛泳衣,在游泳竞技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而基于壁虎超粘足原理研发的航天器抓持器,则为太空探索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4
《种子的隐秘之美》
[英]列文·比斯 著
李永学 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2023-10
索书号:J439.5/24
著者简介:
列文·比斯(Levon Biss),摄影艺术家,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RPS)。 列文的摄影作品曾在全球展出,他的照片不仅专注于自然界,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于一身,美丽且具有教育意义,还揭秘了隐藏的世界,为观看者提供观察珍贵的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机会。 代表作有《牛津大学终极昆虫图鉴》。
李永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后,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多年,2016年退休后成为自由译者,现居英国。译有《森林之花:玛格丽特·米的植物学笔记》《旅程:布莱尔回忆录》《无言的宇宙》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受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邀请,在皇家植物园种子库中挑选100种果实或种子进行微距摄影。他用镜头捕捉种子与果实的细节,每一幅图片都展示了肉眼难以看见的种子纹理和质地,让读者得以想象植物种子数千年来的奇异惊人演化。每一幅种子图片均配有一段科普文字。
5
《游戏编剧与设计指南》
[英]弗林特·迪尔 约翰·祖尔·普拉滕 著
邓思渊 译
花城出版社 2024-10
索书号:J551-39/317
著者简介:
弗林特·迪尔,著名游戏设计师、制作人、编剧、小说家。编剧代表作包括动画《变形金刚》《特种部队》,以及由斯皮尔伯格担任制片人的《美国鼠谭2:西部历险记》。曾被美国编剧工会评为“发表作品最多的游戏编剧”,凭借游戏《星际传奇:逃离屠夫湾》《脱狱潜龙》,两次获得工会评选的“年度游戏剧本奖”,参与创作的《蝙蝠侠:辛特组的复活》创造了《蝙蝠侠》漫画之外的首个反派人物。曾担任TSR游戏公司洛杉矶分部创意总监,参与过《龙与地下城》系列的大量项目,并与主创加里·吉盖克斯共同创作了文字冒险游戏《野蛮人萨加德》。与约翰·祖尔·普拉滕共同创作的游戏剧本《死水》在2005年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曾在耐安提克公司担任创意总监,参与过《虚拟入侵》《精灵宝可梦GO》等游戏的开发。也曾为众多白金游戏和经典系列游戏做出过贡献,如《詹姆斯·邦德007》《碟中谍》《暗黑破坏神3》。此外,曾在圣迭戈国际动漫展等展会上做讲座,并在洛杉矶艺术学院、美国电影学会、南加州大学等机构担任客座讲师、兼职教授,开设电影和游戏相关课程。
约翰·祖尔·普拉滕,资深游戏设计师、制作人、编剧、导演,现任职于耐安堤克公司(代表作《精灵宝可梦GO》)。曾在环球影业担任《灵犬莱西》《大脚哈利》等影视作品的制片统筹,也是艺夺公司出品的电子游戏《恐惧效应》的制片人、主设计师、导演和编剧,该游戏曾被著名游戏媒体IGN评为PlayStation年度动作游戏。与世嘉、索尼等公司长期保持深度合作关系,担任视效制片人、游戏策划和编剧等创意职位。
邓思渊,科技行业从业者,主攻虚拟现实领域,代表作有小说《触摸星辰》。
内容简介:
电子游戏是高度互动的娱乐,精彩刺激的故事和代入感极强的角色令人身临其境。游戏中故事的主要目的是赋予玩家沉浸与前进的动力,厉害的开发团队无不绞尽脑汁整合故事发展与玩法规则,“催眠”玩家信以为真、投注情感。除了照顾游戏文本的一切细节,开发团队还需具备技术层面的知识以及对产业、市场的了解。
本书以建构强烈故事脉络为目标,详细解说在迭代游戏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提供了关于IP开发、品牌建立的新思路,是对剧情架构、角色打造、关卡设计、世界构筑等方面多年宝贵经验汇整而成的通用范本,也是当今游戏内容创作者开拓职业生涯不可多得的进阶宝典。
6
《命令已经执行:罗马纳粹大屠杀的记忆之争》
[意] 亚历山德罗·波尔泰利 著
张见微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08
索书号:K152/75
著者简介:
亚历山德罗·波尔泰利,意大利口述历史学家,罗马大学英美文学教授,2002-2008年担任罗马市长历史记忆顾问,2015年荣获丹·大卫奖。除了已成经典的《命令已经执行》,还著有《他们在哈伦县说》等。
张见微,编辑,译有《法西斯谎言简史》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两百多个采访,通过涵盖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和记忆,来探讨罗马纳粹大屠杀事件,作者抽丝剥茧,把被各方层层叠叠出于各种目的所掩盖、修改乃至篡改的真相公之于众,并进而揭示了罗马的历史和身份、意大利民主制的矛盾和冲突,以及武装抵抗的伦理问题。
7
《勒·柯布西耶:为了感动的建筑》
[法]让·让热 著
周嫄 译
北京出版社 2024-05
索书号:J590-8/74
著者简介:
让·让热(Jean Jenger),毕业于法国国家行政学院(ENA),曾在法国文化部负责美术和建筑教育,并担任建筑创作处负责人;之后,又在国家古迹信托局(la Caisse nationale des Monuments historiques)任局长助理、分管建筑的副局长。1978-1986年,曾领导法国国家奥塞博物馆建筑公益机构;1987-1995 年,任法国文献出版社社长;从1996年开始,负责沙马朗德(Chamarande)地区的城堡保护工作;1982-1988年、1990-1992年,两次担任勒·柯布西耶基金会主席。已出版的作品有:《奥塞:从车站到博物馆》(Orsay, de la gare au musée)(Electa-Moniteur出版社,1986 年),《勒·柯布西耶:另 一种目光》(Le Corbusier,un autre regard)(Connivences 出版社,1990 年)。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图片和文字讲述了20世纪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一生,讲述了他是如何从青年建筑师夏尔-爱德华·让内雷一步步成长为现代建筑大家勒·柯布西耶的。书中详细介绍了柯布西耶的成长经历、建筑设计风格、艺术理念等。
8
《古迹入门:图解台湾经典古建筑》
李乾朗 俞怡萍 著
黄崑谋 李乾朗等 绘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4-07
索书号:J59-092/222
著者简介:
李乾朗,中国传统建筑研究者、古迹修护研究者、画家,历任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及古迹艺术修护学系客座教授,主持多项古迹与历史建筑的调查研究计划。1949年出生,新北市淡水人,祖辈来自泉州同安。1968年入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成为著名建筑师卢毓骏的学生,开始对中国古建筑感兴趣。1972年结识民俗学者林衡道与画家席德进,开始致力于台湾地区古建筑的田野调查工作。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门民居建筑》,其后陆续出版《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二十世纪台湾建筑》《古迹入门》(与俞怡萍合著)《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水彩台湾近代建筑》《穿墙透壁》《直探匠心》等一百二十余部与传统或近代建筑相关的著作。
俞怡萍,1962年出生于台北,1985年自文化大学造园暨景观学系毕业后,进入李乾朗古建筑研究室工作。2002年从中原大学建筑研究所毕业后,再加入建筑系黄俊铭带领的近代建筑与都市研究室。分别跟随两位老师参与古迹调研逾三十年,相关著作有《林老爷盖房子》《古迹入门》(与李乾朗合著)《台北古迹侦探游》(与吴欣文合著)等。
黄崑谋(1963-2008),台湾插画家、生态绘本画家,擅长自然生态与人文建筑绘画。1998年进入台湾远流出版公司,投入自然生态、人文建筑插画创作。十年间,与建筑师、植物学家、鱼类学家等合作出版十余部作品,包括《古迹入门》《蕨类观察入门》《鱼类观察入门》《野菇观察入门》《昆虫观察入门》等知识主题的图文书,以及《台湾昆虫大发现》《带不走的小蜗牛》等绘本,并多次获奖。
内容简介:
台湾地区现有的古迹超过1000处,历史建筑更有上千处,其面貌多彩多姿,有三百多年前荷兰人所建的城堡,也有百年以上的古宅、寺庙、城郭,当然也有近代的建筑。每一处古迹都是传奇故事的舞台,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其建筑之美更是艺术的完美表现。本书以图解形式呈现台湾古建筑,精选25处台湾经典古建筑,以剖面、透视、鸟瞰等手法表现出来,并分类归纳观察要诀,图解构造细节、装饰艺术、空间功能,延伸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9
《闲看儿童捉柳花:晶莹童心》
沈泓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24-06
索书号:J524.6/40
著者简介:
沈泓,本名陈宏,1961年9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退休前长期供职于《深圳特区报》。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中华门神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年画上的中华经典故事》系列丛书及《书中蝴蝶·中国当代藏书票》丛书,出版《寻找逝去的年画》《非遗·中国年画经典系列》等专著200余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丛书“书中蝴蝶·中国当代藏书票”之一,对多位艺术家的藏书票作品进行赏析,作者善于捕捉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动感瞬间进行赏析,如低头垂眼的小孩是可爱的、鸽子在手上飞、牧童之歌、儿童与动物、3个头上戴花的圆脸女孩、不安分的童年、以书为伴的儿童等,进而精炼概括画家的艺术特色,或稚拙沉著,或色彩绚丽,或抽象童画童趣天真,将读者带入一个晶莹童心的世界。
本书是丛书第一册,还特别收录“藏书票概说”一章,专门讲述藏书票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在近现当代中国的传播历程。
10
《所信即所见:破解摄影之谜》
[美]埃罗尔·莫里斯 著
周仰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09
索书号:J405/24
著者简介:
埃罗尔·莫里斯(1948- ),美国著名导演、编剧、制作人,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其执导的纪录片《细细的蓝线》获“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纪录片奖”,《战争迷雾》获“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标准流程》获“第58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银熊奖”。英国《卫报》在“史上四十佳导演”专题中将其排在第七位。《细细的蓝线》因成功推翻了一名死刑犯的判决,在全美引起巨大反响,也为纪录片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仰,摄影师、译者,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在读。2015-2022年,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外聘)摄影课程教师。作品曾在多个国际摄影年展展出,并获集美·阿尔勒-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奖提名、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提名。近年来还致力于摄影文论译介,翻译出版《凝视的训练》《美国表象》《每一个疯狂的念头》《安妮在工作》等。
内容简介:
在这个影像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性地对图片编辑和修饰,而摆拍、AI深度合成和配图文字,则动摇了我们的判断。有图就有真相吗,还是正相反?作者提出的方法是:回到对图像本质的观察。
作者用侦探调查的方法向真相进发,复原现场、调取档案、遍访当事人,曝光了摄影“既在场又缺席”“既揭露又掩盖”的矛盾性。摄影是证据记录?艺术作品?宣传工具?抑或三者都是?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读好书,感受阅读之美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