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龙江公社理事长刘运红熟练地拨开一丛豆苗,茂密叶子下的绿色豆荚显露出来。“杨行,瞧这结荚率!”她嗓音爽亮,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热乎劲儿,“秋收还款,这下有保证了!”身旁的哈尔滨银行利民开发区支行副行长杨宏超笑着连连点头。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萌 冉学东 哈尔滨报道
八月的哈尔滨乐业镇庆丰村,黑土地上,大豆田一望无际。
此时正值大豆开花结荚的关键期——短短月余,花开花落,豆荚从青涩转向饱满,决定着秋收的成败。
龙江公社理事长刘运红熟练地拨开一丛豆苗,茂密叶子下的绿色豆荚显露出来。“杨行,瞧这结荚率!”她嗓音爽亮,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热乎劲儿,“秋收还款,这下有保证了!”身旁的哈尔滨银行利民开发区支行副行长杨宏超笑着连连点头。
年初,龙江公社流转了6000亩耕地,涉及345户农民,种植成本高达600多万元。哈尔滨银行今年推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物权融资贷款”(下称“农业物权贷款”),将未来收益权转化为融资工具,解了规模化种植的燃眉之急。“银行的钱一到,先付老百姓的地租,再买种子、化肥,抢农时九天就全部种完了。”刘运红说。
黑土地如何种出“金豆子”?记者在庆丰村看到,规模化种植让大豆产量增了,农民腰包鼓了,而银行的“农业物权贷款”,成为撬动这一变化的重要助力。
规模化种植 资金从哪儿来
站在庆丰村地头,目之所及皆是绿油油的大豆田,豆苗整齐划一,长势喜人。
“以前农户自己种,垄宽多是65公分,”刘运红指着眼前规整的田垄告诉记者。“现在规模化种植,我们用的是‘大垄双行’,1.1米宽的垄上种两行大豆。密度提升了,通风、采光、利水条件都更好,单产自然也跟着上去了。”
规模化种植并非简单的“小田”变“大田”。从选种、配肥、施肥,到应用大型配套农机具精准作业、依托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这一整套科学的种植供应链管理体系,是大豆三粒四粒荚占比超80%、平均亩产稳定突破260公斤的核心支撑。
然而,实现规模化种植,横亘着一个难以绕开的现实门槛——大量且持续的资金投入。
“这6000亩地,涉及345户农民,土地流转是最大的资金支出。”刘运红算了一笔细账,今年统一流转价是10500元一晌地(约15亩),远高于散户流转的7000到8000元一晌地,光地租这一项,成本就超过400万元。再加上种子、农药、肥料,还有机耕作业等费用,总种植成本超过600万元。
“农业种植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刘运红说,“从开春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持续投入。比如今天这次打药,光药钱就要十多万元砸进去。”
过去,像龙江公社这样的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能获得的普通农业贷款额度普遍在200万元以内,让扩大种植规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年春天,转机到来。
哈尔滨银行新推出的“农业物权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为规模化种植户提供了另一条融资途径。该产品以农作物未来预期收益权作为质押,由创新物权公司提供专业质押监管服务,由此实现以“秋收”贷“春播”。
“这正适合我们规模化种植!”刘运红说道。“今年我们这块儿地定得比较晚,快到4月才定下来要种。哈尔滨银行这个贷款,从测算评估到资金发放,一个来月就搞定了。我们这可是首次申请!”最终,龙江公社拿到了345万元的贷款支持。
资金到位,首先解了土地流转费用的燃眉之急。“345户农民,都等着这笔钱呢!银行贷款一到账,我们第一时间就付给了乡亲们。”刘运红笑着说。紧接着,种子、农药、肥料以及机耕作业等迅速到位。“6000亩地,九天就全种完了。”她指着远处的大型配套农机具,语气充满自豪,“现在全靠这些先进农机设备抢农时、提效率,这是普通小农户比不了的。”
规模化种植的推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多赢局面。
对农民而言,10500元一晌地的流转价,比过去小规模流转平均高出2000多元,直接实现了收入增加;对农业生产而言,规模化带来的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应用,让单产提升潜力被充分释放,黑土地焕发出更高产能;而对龙江公社这样的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而言,依靠规模效应和单产提升的优势,也获得了相应的收益回报。
创新物权融资 如何做到
用“秋收”贷“春播”——“农业物权贷款”具体如何实现?又如何确保银行敢贷、农企能贷、风险可控?
“我们是基于客户未来的预期收益权进行授信。”哈尔滨银行普惠金融部(惠农信贷部)总经理助理王迪鑫介绍道,“具体来说,在经营主体春播伊始,我们就提供授信支持。授信的依据包括客户的土地规模、种植计划以及作物品类等,据此预判其在未来几个月或一年后的预期收益。”
为此,哈尔滨银行与黑龙江省创新农业物权融资有限公司(下称“创新物权公司”)展开合作。在该行自主风控管理的基础上,由创新物权公司提供专业的质押监管服务。创新物权公司利用专业技术和历史数据积累,预判出目标土地在秋收时的预期收益价值,并出具权威的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正是哈尔滨银行授信决策的核心依据之一。
将未来看不见的收成作为质押物,银行如何监控风险?实际上,创新物权公司并非“一评了之”,而是在整个生产周期内承担持续的监管责任。一旦发现可能严重影响预期收益的重大问题,创新物权公司及时预警,银行据此启动预案,必要时采取风险缓释措施,实现及时止损。
风险防控的另一道重要防线则是日益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为什么农作物预期收益权可以做抵押?因为现在它非常具有可控性。咱家这6000亩地,一亩没差,全保上了农业保险。”刘运红对此深有体会。
日益完善的保险覆盖和保障力度,为农作物预期收益增添了确定性。对于银行而言,农业保险有效对冲了因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敞口。“以预期收益权物权做担保,相对于纯信用贷款来说,银行的风险敞口更小,同时也并未给客户增添过多额外负担。”王迪鑫表示。
刘运红向记者回忆起一个感触颇深的细节。“哈尔滨银行的贷款设计最让我们感动。我问利息哪天收,杨行告诉我‘到秋收’,这安排可太好了!我们从开春到秋收全是投入期,钱一直往外花。哈尔滨银行这贷款,真正契合了农业生产周期。”
此前,杨宏超和相关业务人员多次走到乐业镇田间地头,与刘运红面对面交流种植进展和资金需求。
“规模化种植主体有其特殊性,我们针对这类客户,都是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杨宏超解释道。“还款方式的设计,必须精准匹配其实际的资金使用和回笼周期。对于生产加工企业,你可以按月按季收利息,但对于农业经营主体,资金回笼就在秋收,‘到秋收’是更合理的选择。”杨宏超还表示,随着龙江公社的基础信息、物权监管框架在首年合作中成功搭建,来年无论是申请额度还是审批放款速度,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银行的“农业物权贷款”自今年3月推出以来,已有10家省内分行落地该项业务,范围涵盖农村和农垦地区,累计授信47户,授信金额达1.77亿元。整体户均额度为368万元,客户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5个月。
哈尔滨银行利民开发区支行工作人员在田间了解大豆生长情况
根向下扎 普惠金融力撑县域经济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县域经济持续聚焦。
年初,黑龙江省更制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县域经济是该省高质量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现代化强省的重要支撑。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涉农支持必不可少。为落实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相关要求,哈尔滨银行今年首次召开了专门的县域经济金融助力发展专项会议,发布了相关行动方案,目标直指县域贷款规模提升、增速提速和结构优化。
涉农领域极其广阔,针对产业链中不同群体的特点,授信评价方式也需“量体裁衣”。“我们针对不同领域都配套了专项金融服务方案精准支持。”王迪鑫介绍道。
如针对农机购置环节,“农机购置贷”以场景化贷款模式,支持规模种植大户与农机合作社实现农机装备再升级;针对农资农机经销环节,“农资农机经销贷”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保证额度,纾解经销环节资金流动性困局;针对粮贸加工环节,“粮贸加工贷”直面相关企业资金短缺紧迫性问题,应用评分卡综合研判体系,可实现最高1000万元的大额信用贷款。
此外,哈尔滨银行还升级了“农闪贷”线上农贷产品,依托大数据直连应用实现备春耕贷款线上办,包括申请、授权、审批、签约、提款、还款等在内的操作均可在手机端完成,本周期内投放额度已达26.47亿元。
据该行相关人士介绍,围绕“备春耕、购农资、置农机、雇人工、秋整地、收储贸易、加工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场景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作为哈尔滨银行的传统重点领域,“支农支小”业务也在持续深化。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监管口径)余额达411.98亿元,较年初增长11.72%,显著高于全行贷款增速;当年投放定价5.83%,较年初下降0.87个百分点。在涉农金融领域,截至同期,农户贷款平均投放定价已降至4.54%,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备春耕的融资成本。
载有植保无人机的农用车
微风掠过田野,豆田泛起粼粼绿浪。
刘运红告诉记者,今年雨水条件好,大豆长得齐整。话音刚落,一辆农用车载着刚完成飞防作业的植保无人机驶过田埂,这次作业,是为了保证处于结荚关键期的大豆免受虫害侵扰。
“杨行,下周有空不?来农场指导指导?”临别时,刘运红叫住杨宏超。后者爽快答应:“没问题!”在杨宏超看来,像刘运红这样的“新农人”,既懂农技门道,又通金融逻辑,有远见。“我可爱跟刘总唠这些实在嗑儿。”
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的规模化种植与金融服务已形成紧密连接。从依托大型配套农机具实现精量播种,到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墒情,再到无人化高效作业……科技力量渗透田间生产,各类银行创新贷款以金融活水织起惠农网络——田里的豆荚日渐饱满,所有辛勤劳作与期盼,都将在不久后的丰收季里,迎来颗粒归仓的坚实回响。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