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误解 8・15!中国选 9・3 阅兵,是对历史的硬核 “正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1 13:27 2

摘要:每年纪念抗战胜利,总有一个问题被反复提起:日本 8 月 15 日就宣布 “投降” 了,为啥中国偏要选 9 月 3 日搞阅兵?尤其是今年抗战胜利 80 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早早确认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斯洛伐克总理紧随其后,香港媒体还透露东南亚多国领导人也大概率要

每年纪念抗战胜利,总有一个问题被反复提起:日本 8 月 15 日就宣布 “投降” 了,为啥中国偏要选 9 月 3 日搞阅兵?尤其是今年抗战胜利 80 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早早确认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斯洛伐克总理紧随其后,香港媒体还透露东南亚多国领导人也大概率要来 —— 这代表团级别,比 10 年前耀眼太多。

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看似简单的日期选择背后,藏着深不见底的国际博弈?那些曾经和我们没太多交集的国家,如今赶着来出席,难道只是单纯的友好?今天咱们就从历史、政治、哲学三个维度,把 9・3 大阅兵的 “秘密” 扒得明明白白。

很多人以为,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广播讲话,就是正式无条件投降了。但真相远比这残酷 —— 那天裕仁天皇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说要 “接受波茨坦公告”,二是发布了一份《大东亚战争终结诏书》。

注意,是 “终战诏书”,不是 “投降书”。这俩区别可大了去了:“终战” 是 “我不想大了”,“投降” 是 “我输了、我认错”,日本从头到尾就没认过输。

这份 816 字的日文诏书,你翻遍全文都找不到 “投降”“战败” 这俩词。咱们来看看它到底写了啥,就知道多会 “装可怜”:

开头说 “朕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残局”,翻译过来就是 “现在形势对我不利,我得出来收拾烂摊子”,压根没提 “战败”;中间又说 “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质”“敌方使用残酷之炸弹,平杀无辜”,把自己的侵略说成 “不是本意”,反倒把美国投原子弹说成 “残忍”,最后还把停战包装成 “为了保全民族血脉,不得已为之”—— 活脱脱把自己演成了 “受害者”;结尾更离谱,对曾经的 “盟友” 说 “深表遗憾”,还叮嘱国民 “确信神州之不灭”,字里行间全是不甘心,连对被侵略国家的歉意都没有。

后来流传的中文诏书有两个版本:日方直译版里根本没 “投降” 二字,盟军翻译版为了明确责任才加了进去,但这可不是原文的意思。更关键的是,从法律和事实来讲,这份诏书就是张 “废纸”—— 就像两口子离婚,不能发个朋友圈说分就分,得有民政局的法律文书才算数。战争也是如此,没有正式投降文件、没有战胜国签字,单方面喊 “停” 根本不算数。

而且 8 月 15 之后,战场压根没停:华北日军 17、18 号才接到停战令,苏联红军在东北打到 8 月底才停。所以 8・15 这个日子,和 “投降” 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真正的投降时刻,是 1945 年 9 月 2 日。那天上午 9 点,东京湾美国 “密苏里” 号军舰上,日本外相重光奎哆哆嗦嗦签了投降书,签字仪式结束时刚好是 9 点 18 分 —— 巧了,正是 14 年前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的时间,像是历史冥冥之中的 “报应”。

可问题来了,既然 9・2 是法定投降日,中国为啥要选 9・3?表面看是当年没微信、没抖音,消息传到中国时,老百姓欢天喜地庆祝已经是 9 月 3 日了,但真正的玄机,藏在 “话语权” 这三个字里。


美国为啥非要让全世界记住 9・2?因为投降仪式在美军军舰上办,这是美国宣告 “主导战后秩序” 的信号。要是中国也跟着选 9・2,那不就等于承认 “我们的胜利是美国安排的”?那 3500 万牺牲的先辈,他们的血白流了吗?

所以选 9・3,看似只多了 1 天,实则是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认可国际法(承认 9・2 投降书的合法性),但中国的胜利,是无数人用命拼出来的,我们有权利定义自己的胜利时刻!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 “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我们不想被别人的节奏带着走,这是中国自己的历史,得按我们的方式记。

更深一层说,这是在构建中国自己的 “历史叙事体系”。这些年西方总想着垄断二战的 “解释权”,把自己塑造成 “救世主”,可别忘了,中国战场是二战东方主战场,我们打了 14 年,牵制了多少日军?要是跟着西方的节奏走,我们的贡献不就被淡化了?9・3 阅兵就是要告诉世界:我们有自己的历史记忆,不用别人来定义我们的胜利。

可能有人觉得 “哲学” 太玄,但其实 9・3 的选择,刚好印证了三位哲学家的理论,每一个都戳中要害。

第一个是萨特的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人的本质不是别人定的,是自己的行为决定的。中国不接受盟国给我们 “定义胜利”,而是用阅兵这种方式告诉世界:抗战胜利不是别人 “施舍” 的,是 3500 万同胞用命换的 “事实”,这是任何人都抹不掉的。

第二个是黑格尔的 “主奴辩证法”。过去中国是被侵略的 “奴隶”,任人宰割;但通过 14 年抗战,我们打赢了,成了历史进程的 “主人”。9・3 阅兵就是对这个身份的确认 —— 我们不再是被动承受苦难的国家,而是能主导自己命运、影响世界的力量。

第三个是福柯的 “权力制造知识”。福柯说,权力会通过篡改叙事来扭曲真相,日本就是这么做的:把 “侵略” 改成 “自存自卫”,把 “战犯” 美化成 “英雄”,试图消解战争罪责。而中国的阅兵,就是在构建 “反权力的记忆”—— 通过老兵的讲述、历史影像的播放、武器的展示,把个体的牺牲和伤痕,变成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让 “日本侵略史”“中国抗战史” 成为不容篡改的 “真理”。

3500 万伤亡,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9・3 阅兵,就是要让这些生命被记住,让历史不被扭曲。

今年抗战胜利 80 周年,多国高规格出席,其实不是偶然。一方面,是世界越来越认可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 —— 没有中国战场的坚持,二战结束可能还要晚好几年;另一方面,是如今的世界太需要中国的 “方案” 了。

旧的霸权体系在瓦解,新的秩序还没建立起来,有的国家还在搞零和博弈、丛林法则,可中国一直在说 “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9・3 这一天,我们想告诉世界三件事:

第一,历史不容篡改。谁是战胜国、谁是战败国,是铁打的事实,日本想抹掉侵略史,门都没有;

第二,秩序正在重塑。过去少数国家说了算的时代过去了,更多国家会参与到国际秩序的构建中;

第三,中国的方案是 “和平”。80 年前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跑侵略者,是为了和平;80 年后我们展示实力,不是为了霸权,还是为了和平 —— 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大家一起赢,才能有真正的太平。

其实 9・3 的意义,早就超越了 “纪念胜利” 本身。它是中国对历史的敬畏,对先辈的告慰,更是对世界的承诺:我们会记住血与火的过去,但不会沉溺于仇恨;我们会变强,但永远不会用实力欺负别人。

就像那句话说的:唯有真正铭记来时路,才能开万世万代之太平。这,就是 9・3 最该被记住的意义。

来源:happyca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