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司机都踩刹车,外地司机踩油门?”一条短视频把这句话刷上热搜,评论区吵得比喇叭还响。
“广西司机都踩刹车,外地司机踩油门?”一条短视频把这句话刷上热搜,评论区吵得比喇叭还响。
别急着站队,先想想:斑马线前一脚刹车,到底难在哪?
在广西,这事真不玄。
红灯还剩三秒,司机就松油门;行人脚尖刚探出去,车已经稳稳停住。
不是他们天生脾气好,是罚得狠、宣传猛。
街头大屏循环播“不礼让=3分200块”,社区大妈天天发传单,连小学生都懂“车让人”。
久而久之,踩刹车成了肌肉记忆,跟系安全带一样自然。
可出了广西,画风突变。
有些城市,斑马线像隐形,司机贴着人缝冲过去;行人刚抬脚,喇叭先响三声。
不是他们坏,是没人告诉他们“该停”。
法规写了,摄像头没装;装了,不拍;拍了,不罚。
久而久之,抢行成了潜规则,谁让谁傻。
说到底,礼让不是素质突变,是日复一日的“提醒+处罚”。
广西把这两件事做到了极致:罚得心疼,宣传得洗脑。
别的城市想学,不用喊口号,先把摄像头装好,再把罚单开出来。
三个月见效,半年成习惯。
最后留个问题:如果明天你所在的城市也开始严查不礼让,你第一反应是踩刹车,还是骂新规?
来源:海边拾五彩的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