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包家堡村的山坡,漫山遍野的桃树飘出阵阵香甜。时下,这里正值一年中最热闹的“甜蜜季”——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从早熟品种的鲜甜多汁到中熟品种的饱满醇厚,再到晚熟品种的馥郁回甘,这场“桃宴”将一直持续到9月底,让村庄浸润在丰收的喜
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包家堡村的山坡,漫山遍野的桃树飘出阵阵香甜。时下,这里正值一年中最热闹的“甜蜜季”——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从早熟品种的鲜甜多汁到中熟品种的饱满醇厚,再到晚熟品种的馥郁回甘,这场“桃宴”将一直持续到9月底,让村庄浸润在丰收的喜悦中。
种植户李辉望着满树硕果说:“白天光照足,果实吸足了养分;晚上天气冷,果实里的糖分被‘锁’得牢牢的,这样长出的桃子透亮红润、香气浓郁。”独特的地理禀赋,搭配科学的种植技术,让包家堡的桃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甜名片”。
“甜名片”的背后,是偏岭镇在乡村振兴路上的主动作为。近年来,当地不再满足于传统农作物的“小打小闹”,而是瞄准特色农业这条路子,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像“搭梯子”一样引导农户往“精、特、优”上走。偏岭镇积极牵线搭桥,鼓励农户引进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新品种,邀请农技专家手把手传授修剪、疏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让村民们从“靠天吃饭”变成“科学种植”。种植户们也不含糊,跟着专家学管理、学施肥,给桃树“量身定制”生长方案,不仅果子的品相和口感一年比一年好,产量也稳步提升。
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和品种的丰富,偏岭镇顺势而为,推动特色农业从“规模扩张”向“品牌升级”迈进。如今,“阳光一号”“桃之源”等一个个响亮的农业品牌,就像一张张闪亮的名片,让包家堡的桃子从“无名之辈”变成了消费者追捧的“明星产品”。
为了让好桃子卖上好价钱,当地还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让桃子“坐飞机”出村,快递盒里垫着软纸,贴着品牌标签,从枝头到舌尖全程保鲜;线下,不仅在市区商超设专柜,还推出“桃园采摘游”,让游客亲自体验摘桃乐趣,临走时再捎上几箱当伴手礼。销售渠道一宽,桃子再也不愁卖,种植户的腰包也一天天鼓了起来,每年光靠种桃就能增收不少,曾经的“土果子”真真切切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从一颗桃子的改良,到一个产业的崛起,再到一个村庄的振兴,包家堡村的蜕变是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如今,漫山的桃林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果盘子”,更成了乡村振兴的“聚宝林”,四溢的桃香里,飘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活力,藏着种植技术升级的智慧,更载着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特色农业正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结出越来越甜的果实。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9月1日2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
来源:小洁的农村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