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 | 固收+提供“存款搬家”新路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1 15:22 1

摘要:2025年7月“存款搬家”现象加速,居民存款单月净减少 1.1 万亿元,而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时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凸显多元配置优势。政策层面,多项政策助力固收+蓬勃发展。市场层面,固收+今年规模业绩双升。固收+具备多资产配置的特征,收益来源更加多

2025年7月“存款搬家”现象加速,居民存款单月净减少 1.1 万亿元,而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时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凸显多元配置优势。政策层面,多项政策助力固收+蓬勃发展。市场层面,固收+今年规模业绩双升。固收+具备多资产配置的特征,收益来源更加多样化。本周TMT基金业绩领先,近一周平均涨幅为6.94%。本周基金仓位小幅下跌。风格来看,基金较多加仓大盘价值,行业加仓汽车等。本周基金发行热度处于近期较高水平,类型以指数型为主。

固收+提供“存款搬家”新路径。2025年7月“存款搬家”现象加速,居民存款单月净减少 1.1 万亿元,而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时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债券资产收益率走低,固收+凸显多元配置优势。政策层面,多项政策助力固收+蓬勃发展,包括制定规则基础、审批流程简化、费率机制改革、品种创新等措施。市场层面,固收+今年规模业绩双升。固收+具备多资产配置的特征,收益来源更加多样化。

市场跟踪

本周(20250825-20250829)权益市场整体上涨,沪深300指数上涨2.71%;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47%;创业板指领跑上涨7.74%。行业方面,本周通信表现领先,涨幅超过12.55%,有色金属、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农林牧渔等表现也较好,煤炭、纺织服装、综合金融、银行表现相对落后,跌幅超2%。TMT基金业绩领先,近一周平均涨幅为6.94%。本周基金仓位小幅下跌。风格来看,基金较多加仓大盘价值,行业加仓汽车等。

市场动态

行业动态:科创50指数调样在即;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含权”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审批提速;科技主题基金密集上报。

产品热点: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个人养老金理财扩容至37只;首单外资消费REITs获批。

海外市场跟踪:法巴农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上半年规模增长显著。

机构动态

本周招商基金、华安基金等发生管理层变更。

新发市场

本周基金发行热度处于近期较高水平,类型以指数型为主。

1.1 固收+提供“存款搬家”新路径

“存款搬家”现象加速。“存款搬家”指居民将储蓄存款从银行取出,转而投向股票、基金等其他资产类别的过程,属于居民资产的再配置。近年来中国处于低利率周期,人民银行多次下调政策利率,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5年7月,居民存款单月净减少 1.1 万亿元,而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在利率中枢下行和金融资产配置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居民储蓄资金不断流向理财、公募基金、保险等资管产品,形成资金从低风险、低收益的存款向资本市场多元化资产配置转移的态势。下文主要聚焦于传统固收+基金与固收+FOF(统称固收+)提供“存款搬家”新路径现象进行分析。

固收+凸显多元配置优势。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资产收益率日趋走低,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已成为共识。与此同时,2024年股市回暖、大类资产轮动给“固收+”产品带来新的机会:债券收益下滑之际,适度加入股票、商品等风险资产有望增厚收益,形成“股债平衡”效果。因此,低利率和市场分化为“固收+”策略提供了发挥空间:债券打底获取稳定票息,权益等“+”资产把握结构性行情,以满足投资者对收益提升的期待,顺应广大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对“稳中求进”理财产品的需求。

政策层面,多项政策助力固收+蓬勃发展。第一,资管新规奠定基础,理财替代需求为固收+产品带来更大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打破了刚性兑付和“资金池”模式,银行理财和信托等机构无法再依赖非标高收益资产来提供无风险高回报,这一背景下,“固收+”策略作为非标资产的替代方案逐渐兴起。监管部门近年来也持续引导资管机构规范运作、去嵌套去通道,转向净值化管理,鼓励产品“拥抱波动”以适应市场波动并提高透明度。这一系列政策为固收+类产品的发展奠定了规则基础: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但可以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追求稳健回报。第二,公募发展新规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固收+”基金迎来审批流程简化与费率机制改革。2025年8月,监管部门针对权益仓位在5%~20%的二级债基推出“绿色通道”,将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显著提升产品发行效率。此外,浮动费率机制已在主动权益类基金试点,未来计划引入“固收+”领域,通过业绩挂钩收费模式激励管理人提升投资能力。第三,债券市场扩容与品种创新,丰富“固收+”策略品种。例如,2025年5月,多部门联合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政策,允许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并通过信用衍生品增信、交易手续费减免等措施降低融资成本,为“固收+”产品提供了兼具科技成长性和债性保护的投资标的。同时,上海清算所推出挂钩科创债的信用衍生品集中清算服务,为“固收+”产品提供信用风险对冲工具。

市场层面,固收+今年规模业绩双升。从业绩来看,截至2025年8月29日,固收+基金和固收+FOF近一年平均收益分别为7.91%、8.82%,除极个别产品外,绝大多数固收+基金和全部固收+FOF近一年均为正收益,与此同时,固收+基金和固收+FOF各有约26%、37%的产品近一年收益超过10%,业绩表现突出。从规模增长来看,今年以来固收+基金和固收+FOF连续两个季度均实现规模增长,获得资金青睐。

固收+具备多资产配置的特征,收益来源更加多样化。第一,债券票息安全垫:票息是低波动市场中确定的收益来源,债券发行时便已确定了未来的现金流,为组合构建了安全垫,在市场调整期尤为关键。第二,权益弹性收益:通过配置转债或股票等含权资产获取向上弹性,牛市时贡献突出,震荡市与熊市则高度依赖管理人的择券择股与波段能力。第三,另类收益与全球配置:固收+FOF可通过引入与股债相关性较低甚至负相关的资产,如黄金、大宗商品、商品CTA策略等,起到风险分散、贡献多元化收益的作用。此外,固收+FOF还可通过QDII等合格境外投资者渠道,将资产配置范围拓展至全球市场,捕捉如美债等海外高票息资产的机会,对冲单一经济体风险。

市场跟踪

2.1 业绩走势:权益市场整体上涨,通信表现领先

本周(20250825-20250829)截至收盘,沪深300指数收于4497点,上涨2.71%;上证指数收于3858点,上涨0.84%;深证成指收于12696点,上涨4.36%;创业板指收于2890点,上涨7.74%。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1.03%;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47%。债券方面,中债新综合指数(总指)财富指数本周上涨0.09%。大盘成长表现相对领先,涨幅为5.83%,大盘价值表现相对落后;万得偏股基金指数上涨2.86%。行业方面,本周通信表现领先,涨幅超过12.55%,有色金属、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农林牧渔等表现也较好,煤炭、纺织服装、综合金融、银行表现相对落后,跌幅超2%。

2.2 仓位跟踪: 总仓位小幅下跌,加仓大盘价值和汽车

经测算,截至8月29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分别为85.90%和82.68%,分别较上周(8月22日)下降1.28%和上涨1.03%,基金仓位处于近1年中等水平。从风格来看,以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例,基金加仓大盘价值、小盘价值、中盘价值、中盘成长,升幅为1.8%、1.2%、0.3%、0.1%;减仓小盘成长、大盘成长。从大类板块来看,基金加仓消费、周期,加仓幅度为6.1%、0.2%;减仓成长、金融、稳定,减仓幅度约3.3%、2.8%、0.3%。从一级行业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在汽车加仓较多,幅度约2.9%,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环保等行业也有所加仓;通信、电子、非银金融、家用电器、银行减仓幅度超0.7%;其余行业仓位变动较小,仓位变动幅度在0.5%以内。

2.3 绩优基金:TMT板块绩优基金领跑

2.3.1 整体业绩概览

从赛道分类来看,本周全市场投资基金平均回报2.73%,TMT板块绩优基金表现相对领先,近一周平均涨幅为6.94%;医药板块相对落后,平均跌幅约1.41%。近一月来看,TMT板块基金相对领先。今年以来整体来看,全市场投资基金平均正收益,医药板块基金相对领先,平均涨幅为45.52%;消费板块基金相对落后。

从风格分类来看,本周成长风格基金涨幅为4.66%,相对领先;深度价值风格基金表现相对落后。今年以来成长风格整体占优,平均涨幅超过35%。

2.3.2 业绩领先基金

本周业绩表现最突出的基金前五分别为山证资管策略精选(王翊,独孤南薰)、华泰柏瑞质量成长(陈文凯)、富国时代精选(许炎)、德邦鑫星价值(雷涛,陆阳)以及中航机遇领航(韩浩),本周收益分别21.31%、21.19%、20.62%、20.44%、20.42%。

各行业赛道内业绩领先基金如下表。本周TMT板块绩优基金表现领先,领先基金包括凯石澜龙头经济一年持有(李琛)、长安鑫瑞科技先锋6个月定开(王浩聿)、长安宏观策略(王浩聿)、永赢高端制造(胡泽)等,涨幅在21%以上。近一月来看,TMT板块绩优基金领跑,如长安鑫瑞科技先锋6个月定开涨幅为51.38%;今年以来凯石澜龙头经济一年持有涨幅达到105.34%。

市场动态跟踪

3.1 行业动态

3.1.1 科创50指数调样在即

8月29日,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生益电子将被调入科创50指数,埃夫特、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将被调入科创100指数。

此次样本调整后,一方面,科创宽基指数对科创板市场的代表性进一步提升。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覆盖率38.9%;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覆盖率24.4%。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总市值覆盖率达84.6%,较调样前提升0.5%,共同良好表征科创板大中小市值证券表现。

另一方面,科创50、科创100指数前五大成份股基本保持不变。调整数量已连续数个季度均未达到比例限制,显示出科创板证券市值结构相对稳定。调样前后,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均为两大指数前三大行业。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分别代表科创板大中小市值证券表现,三条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今年以来,科创板凭借技术突破和科创板“1+6”政策支持,吸引市场资金持续涌入,科创综指、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指数分别上涨43.30%、35.63%、46.83%、54.90%,均创下去年“9·24”以来的新高。其中,科创50指数近期尤其耀眼,自8月12日以来,短短14个交易日涨幅已达27.78%。

自去年6月“科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指数持续丰富,指数样本质量不断提高,科创板改革从“试验田”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田”。“科八条”发布以来,科创200指数、科创综指等16条指数陆续发布,目前科创板指数数量已达到32条,构建了以科创综指和科创50为代表的、市值产业链全覆盖的科创板指数体系,为中长期资金提供多元投资选项。目前,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已突破3200亿元,旗舰指数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已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的单市场ETF产品。下一步,随着科创板“1+6”政策措施的落地,指数化投资将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更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证券时报)

3.1.2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5.08万亿元。

今年7月,公募基金整体份额及规模均实现环比正增长,其中,公募基金整体份额达到31.01万亿份,相比6月末微增0.40%;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到35.08万亿元,环比大增1.99%。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震荡走高。1月份,受权益、债券基金规模下跌影响,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一度跌回31万亿元。随后,伴随着权益市场回暖,公募基金规模在2月及3月份重回32万亿元上方。4月份以来,公募基金更是连续4个月创出历史新高。其中,4月份,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大关,5月再次刷新历史新高,6月及7月份接连首次突破34万亿元、35万亿元大关,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基金报)

3.1.3 “含权”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审批提速

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显示,近年来,监管层持续优化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引导头部基金管理人积极布局偏股型基金,在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壮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继续突出权益类基金发展导向的同时,提出“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和占比”“支持各类基金产品协调发展”等工作要求。

监管层进一步研究完善了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安排,在坚持权益类基金优先发展导向的前提下,支持其他各类“含权”产品协调发展,努力促进提高公募基金实际权益投资规模和占比。其中,“含权”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审批明确提速至15个工作日内,形成按照产品“含权”仓位高低、梯级设置审批速度。

此外,还强化了“奖优扶新”监管导向,对于分类评价A+、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占比高且中长期业绩好的管理人,以及部分展业未满5年、合规风控良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尚不足100亿元的管理人,优化债券基金审批。(中国基金报)

3.1.4 科技主题基金密集上报

8月以来,截至8月24日,超35只科技主题基金上报。其中,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吸引10家基金管理人布局。国泰半导体制造精选混合基金、广发信息产业股票基金、华夏创业板软件ETF联接基金、富国创业板软件ETF等也纷纷上报。此外,科创板宽基指数基金、港股科技主题基金等亦同步扩容。

与此同时,近期机构组团调研硬科技公司。8月以来,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半导体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迎来机构的密集调研,知名基金经理更是频频现身上市公司调研名单。随着国内外不断加大算力投资,当前AI成为驱动半导体成长的关键因素。半导体板块在科技板块中兼具业绩与成长性,在政策与产业的双向发力下,看好半导体制造、设备和AI芯片,关注模拟芯片的景气修复机会。随着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半导体材料、设备、大模型等领域或有持续突破,有望维持较好景气度。(上海证券报)

3.2 产品热点

3.2.1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只数达到1273只,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相比前一交易日增长1006亿元,正式突破5万亿元大关。不仅产品只数、规模不断增长,伴随着各类创新产品上市,ETF覆盖的资产图谱也越来越完善,包括A股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跨境、商品、债券、货币等各大类资产,基本满足投资者对各类资产的配置需求。

近年来,国内ETF发展突飞猛进。2020年10月,国内ETF总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8月,国内ETF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2024年9月,国内ETF总规模突破3万亿元;2025年4月,国内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可以看出,ETF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今年连续突破两个万亿级关口。其中,突破4万亿元关口用时6个多月,突破5万亿元关口仅花了4个多月时间。

在年内两次突破万亿元级整数关过程中,市场“吸金”主力也在发生变化。据Wind数据统计,在突破4万亿元过程中,有26只ETF资金净流入额超过100亿元,其中有16只为宽基ETF,承接4月股市大幅震荡过程中,“国家队”出手稳定市场的资金净流入。而今年8月突破5万亿元关口,则是债券ETF及港股ETF共同发力。一方面,机构资金持续增持首批科创债ETF等品种;另一方面,港股创新药等板块大爆发,各路资金借道港股ETF进行跨境配置。Wind数据显示,在此轮规模增长中,资金净流入超过100亿元的ETF只数达到19只,其中有15只为债券ETF,另外4只为港股ETF。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ETF中的座次也进一步提升。据彭博社数据统计,中国今年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在亚洲赶超欧洲的竞赛中领跑。(中国基金报)

3.2.2 个人养老金理财扩容至37只

近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的第九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显示,中邮理财新增2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至此,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数量已达37只。中邮理财新增的两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为中邮理财添颐·鸿锦最短持有18个月1号(安盈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邮理财添颐·鸿锦最短持有2年1号(安盈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分别设置了18个月、2年的持有期,风险等级均为二级(中低)。

从投资方向看,上述新产品延续“低波稳健”的核心定位,不低于80%投资较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积累票息收益;不高于20%投资收益弹性较强的权益类资产,并采用增配优先股、对冲工具等方式,力争降低组合波动,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此次“上新”后,中邮理财旗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增至6只,覆盖了最短持有期365天、1095天(3年)、1825天(5年)等不同期限的产品,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或三级(中),产品风险水平适中。

中邮理财表示,新推出的产品覆盖了更灵活的持有周期(1.5年、2年),满足投资者对流动性与收益平衡的需求,适配不同年龄群体的养老规划节奏。截至2025年8月,中邮理财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规模已突破200亿元,在14个代销机构上架,陪伴了近40万投资者。(中国基金报)

3.2.3 首单外资消费REITs获批

8月27日,华夏凯德商业资产REIT取得了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上交所官网显示,该项目审核状态为“注册生效”。项目原始权益人为CAPITALAND MALL ASIA LIMITED(简称“凯德商用”)、长沙凯亭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凯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州云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凯德集团旗下的投资管理分支,凯德投资总部位于新加坡,并于2021年在新加坡上市,是新加坡最早、最大的REITs管理人,曾参与制定新加坡REITs规则并发行新加坡首只REITs。截至2025年8月13日,凯德投资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1170亿新元,通过7只上市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商业信托以及不动产私募投资工具持有。

华夏凯德商业资产REIT首批纳入两个购物中心资产,分别是位于广州的凯德广场·云尚和位于长沙的凯德广场·雨花亭。其上市后,有望成为中国首单外资消费类型的公募REITs,也将是凯德投资旗下第8只REITs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长沙的凯德广场·雨花亭为已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凯德中国信托基金旗下的资产,这意味着等华夏凯德商业资产REIT上市后,凯德中国信托基金需要将该资产由境外转移至境内,注入国内公募REITs市场。

不止凯德投资,近期国际资管巨头接连亮相,并开始布局中国不动产。今年6月,全球最大的工业物流地产资产管理公司安博在中国申报了一单REITs产品;同月,美国知名商业地产集团汉斯集团旗下的汉斯(上海)私募基金顺利完成备案;7月下旬,全球资管巨头施罗德资本旗下房地产投资部门与浙江企业西子国际联合发起私募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约30亿元。(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

3.3 海外市场跟踪

3.3.1 法巴农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上半年规模增长显著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贝莱德建信理财存续产品规模为362.52亿元,公司旗下公募产品有117只,私募产品1只。按资产类别来分,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旗下固定收益类产品115只,权益类产品2只,混合类产品1只。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贝莱德建信理财的存续产品规模为272.10亿元,2025年上半年规模增幅为33.23%。

截至2025年6月30日,高盛工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为443.22亿元,较去年底的282.33亿元增幅为56.99%。截至2025年6月30日,高盛工银理财存续的82只固定收益类产品中69只固定收益类产品以美元募集。报告期内,高盛工银理财投资合作机构包括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Goldman Sachs Funds,plc、HSBC Global Liquidity Funds plc、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Europe) S.àr.l.、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

截至2025年6月30日,法巴农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为487.22亿元,较2024年底的295.60亿元增幅为64.82%。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旗下公募产品62只,私募产品1只。

由于基数低,三家外商控股合资理财公司上半年规模增幅显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达21万亿元。(中国基金报)

4.1 证券及基金经营机构审批:本周无新增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本周无新增,具体审批进度表见附录。目前共有12家基金公司提交设立申请,其中有2家目前已中止审查,另有10家基金公司申请设立仍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共12家基金公司提交QDII业务资格申请,均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共3家基金公司提交申请设立境外子公司,目前均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共有7家基金公司提交申请设立境内子公司,目前均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

4.2 基金公司管理层变更:招商基金、华安基金等

本周(20250825-20250829)共有8条关于基金公司管理层人员变动信息,变动职位为董事长、副总裁、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华安基金原董事长朱学华离任,新聘徐勇任职;招商基金新聘副总经理谭智勇;西部利得基金新聘首席信息官朱伟;苏新基金新聘副总经理李永兴;国新国证基金新聘副总经理张鹏等。

4.3 基金经理变更:周智硕、何旻等

本周(20250825-20250829)共有73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有所调整,从类型来看,包括19只主动偏股基金、42只主动偏债基金、6只指数增强基金、4只FOF基金、2只货币市场基金。银河基金祝建辉离任银河核心优势混合、银河新动能混合,分别由李一帆、鲍武斌单独管理;广发稳健增长混合新聘基金经理周智硕,与傅友兴共同管理;建信沃信一年持有混合基金经理陶灿离任,新聘刘克飞单独管理;汇添富基金经理何旻离任多只产品,由李伟、彭伟男、徐光等独自管理。全部在管产品均已离任的有鹏华基金罗政、泰信基金杨显、浙商证券资管周涛、中金公司李楠、汇添富基金陆丛凡、鑫元基金王宠、嘉实基金闫红蕾、银华基金范国华、兴银基金李文程。

5.1 新成立基金:周度发行热度处于近期较高水平

本周有40只基金公告成立。其中包括27只指数型基金、5只债券型基金、5只混合型基金、1只股票型基金、1只混合型FOF基金、1只REITs基金。总募集规模为273.8亿份,平均每只基金募集规模为6.8亿份。其中国金红利量化选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了17.7亿份,为本周之冠。

周度新成立基金数量与募集规模分别处于近2年7%(7/100)和37%(37/100)分位数水平,市场发行热度处于近2年较高水平。

5.2 结束募集基金:30只基金募集结束

本周有30只基金结束募集,其中有19只指数型基金、7只混合型基金、3只债券型基金、1只混合型FOF基金,包括易方达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招商中证500增强策略ETF联接、博时创业板指数增强等,预计这些基金会在近期内成立。

5.3 新发行基金:新发行23只基金

本周新发行了23只基金,包括建信上证科创板200ETF联接、景顺长城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中银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联接等。从类型来看,包括15只指数型基金、1只债券型基金、7只混合型基金。截至8月29日,共有58只基金处于发行期,从类型上看,包括27只指数型基金、15只混合型基金、13只债券型基金、2只混合型FOF基金、1只债券型FOF基金。根据基金发行公告,61只基金已经公布发行公告即将开始募集。

5.4 新申报基金:总数47只,以指数型为主

产品申报方面,本周共有47只产品上报证监会并已被接收申请材料。从类型上看,包括19只指数型基金、5只债券型基金、14只混合型基金、9只FOF基金。基金公司层面,华安基金本周申报6只基金;招商基金本周申报5只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本周申报3只基金;易方达基金、鑫元基金、国泰海通本周申报2只基金。

附录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部分材料整理自公开新闻报导,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文中数据统计来自于第三方数据库,不同数据库的更新时效不同,数据的完备性与提取时间具有一定关联,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基金仓位测算结果主要基于模型计算,因此对市场及相关交易做了一些合理假设,但这样可能会导致基于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刻画实际情况,可能会与真实的情况出现偏差。而且数据源通常存在极少量的缺失值,会弱微增加模型的统计偏误,历史数据的区间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姚紫薇:金融工程及基金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厦门大学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行业导师、中证报金牛奖专家评委。历任兴业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招商证券基金评价业务负责人,2024年加入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深耕基金研究、资产配置、财富管理、数字化建设、大模型应用等领域,主导开发招商证券研基实验室、中信建投智研多资产配置+平台(网址:https://fund.csc.com.cn)。多次获得团队荣誉,获得2020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金融工程方向第3名,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金融工程方向第2名。

孙诗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4年基金研究经验,研究方向为权益基金研究、组合构建、基金经理调研等。

应绍桦:厦门大学金融硕士,3年基金研究经验,研究方向主要为资产配置、组合构建、基金数据库、基金因子挖掘等。

来源:财经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