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 月累计交付已超 27 万辆,按当前爬坡速度,全年有望冲 40-42 万辆,大幅超越年初内部定下的 35 万辆目标。
汽车科技 I 渝码科技
9 月 1 日,雷军一条微博直接把车圈“炸”醒,“8月,小米汽车又交出了3万+的成绩单。”
配图是小米汽车官微的战报:2025年8月交付量再度突破 3 万辆,实现连续两月破 3 万。
1-8 月累计交付已超 27 万辆,按当前爬坡速度,全年有望冲 40-42 万辆,大幅超越年初内部定下的 35 万辆目标。
从 0 到 3 万,小米只用了 17 个月
2024年4月:小米SU7 首批车主交付,当月仅 1000+ 台。
2024年12月:首次单月破万。
2025年7月:首次单月破 3 万。
2025年8月:继续 3 万+,站稳“月销 3 万俱乐部”。
意味着,小米汽车用 17 个月走完了绝大多数新势力 3-5 年才完成的产能与供应链爬坡。
雷军在评论区亲自回复网友:“产线 24 小时连轴转,二期工厂提前 45 天投产,9月还要再提速。”
40 万辆的背后:小米的“三级火箭”
产能方面,北京亦庄智慧工厂一期、二期双班满产,三期厂房预计 10 月份正式封顶,意味着年内可再释放 10 万辆产能,为YU7 与昆仑系列上量做准备。
截止 2025 Q3,小米汽车已上市车型全部为纯电,售价集中在 20-55 万元区间,2025年起通过增程路线下探至 15 万级市场,而用旗舰级 YU9 上攻 50 万级豪华市场。
同时,全系车型共享 871V/800V 高压平台、9100T 一体化压铸、澎湃OS 智能座舱及小米 HAD 端到端智驾系统。
渠道方面,截止 8 月,小米汽车全国共计开设 220 家直营门店以及 120 家授权服务中心,预计 9 月再开 30 城“小米汽车之家”,并实现覆盖全国 95% 的地级市。
供应链侧写:小米把“手机打法”搬进车圈
芯片方面,截止目前,小米YU7/SU7 关键功能仍由英飞凌 AURIX TC4x 等车规级 MCU/SoC 承担,消费级芯片仅用于座舱娱乐,通过系统级加固(AEC-Q104模块认证)来弥补可靠性差距。
同时,小米汽车在 2025年6月公开了一项名为《芯片启动方法、系统级芯片及车辆》的车规芯片相关专利,但并未披露芯片型号、规格和量产时间表。
此外,小米 YU7/SU7 系列正式采用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双磷酸铁锂方案,并且行业端 8 月最新报价显示磷酸铁锂 PACK 成本较年初再降 7%,已跌破 600 元/kWh。
意味着,20 万级纯电轿车电池成本首次低于 3 万元,为小米继续采取降价或推长续航版本留出空间;而 8 月再降 7% 的降幅基本被主机厂全部吃回。
值得注意的是,9100T 一体化压铸岛 24 小时不停机,良品率高达 97%,相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
一位接近小米供应商的人士透露:“雷军每周三晚亲自拉通产线会,所有 VP 级必须 10 分钟内响应,手机那套'快反'被完整复用。”
总而言之,从手机到汽车,雷军再次上演“后来者居上”。当年那句“押上人生所有战绩和声誉”的豪言,如今看来不是口号,而是小米速度的注脚。
当 9 月第一缕阳光照进亦庄工厂,新的 3 万辆已经在路上。
月销 5 万辆、年销 50 万,还会远吗?
来源:渝码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