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是否也曾像我一样,偶尔想念过我?他们过得好不好?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呢?我长得到底是像妈妈还是爸爸。”这些问题,在她念高中后愈发清晰,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的思绪。对亲生父母的好奇与牵挂,成了她跨越大洋的最大动力。
18岁的华裔女孩饶君娇站在江西上饶的土地上,秋风拂过她的发梢,眼神里满是期待与忐忑。
饶君娇与美国妈妈Lesley女士
这片与她身世紧紧相连的土地,她已不是第一次踏足,而这一次,她带着更强烈的渴望——想亲眼看看亲生父母的模样,解开藏在心底18年的身世之谜。
“他们是否也曾像我一样,偶尔想念过我?他们过得好不好?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呢?我长得到底是像妈妈还是爸爸。”这些问题,在她念高中后愈发清晰,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的思绪。对亲生父母的好奇与牵挂,成了她跨越大洋的最大动力。
当年的上饶铁路医院
时间回溯到2006年10月16日,那是饶君娇出生后的第四天。她被留在了上饶市铁路医院门口的一个纸箱里,箱中一张红色纸条记录着她的生辰:“出生时辰:2006年8月21日凌晨2点50分”,换算成公历便是2006年10月12日。
医院老护士王敏发现了这个襁褓中的女婴,联系派出所后,她被送往上饶福利院,也在那时有了“饶君娇”这个名字。
福利院里的时光安稳而短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音乐教师Lesley女士收养了她,给她取了英文名Kira。从此,她的人生与大洋彼岸相连,但养母从未让她忘记自己的根。Lesley送她去华语学校,请中文老师一对一辅导,让她能流利地说中文。“中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的根在这里!”饶君娇的话语里,满是对故土的眷恋。
饶君娇站在铁路医院门口
为了帮她寻亲,Lesley三次陪同她回到中国。可当年的线索只有那张红色生辰纸条和模糊的遗弃地点,寻亲之路如同大海捞针,一次次满怀希望而来,又带着失落离去。
这一次,她们决定扩大寻亲范围,向社会求助。“中美寻亲”志愿者龙兰女士伸出了援手,这位没有亲生子女却领养了三个孩子的女士,最懂亲人离别之苦,二十多年来义务帮助无数失散家庭团聚。
她随饶君娇母女来到上饶,联系上上饶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朱海庆、副会长马永发热情投入,上饶市新媒体文化协会的楼登峰、姜春等人积极联络媒体,助力寻亲信息的传播。
他们走访了原铁路医院(现上饶市中心医院),查阅妇产科记录和病例档案,希望能找到一丝关于饶君娇亲生父母的线索。当日下午,志愿者们又陪同母女俩到公安部门录入DNA,为寻亲增加一份可能。
据龙兰女士分析,饶君娇的亲生父母或许住在离铁路医院不远的城乡结合部,线索可能不止局限于铁路医院。她希望当年10月中旬前后在上饶周边医院参与过接生、知晓女婴送养线索的医护人员、居委会工作人员,或是听说过相关情况的市民,能关注她的抖音号“寻你千百度”ID:67112544247,或拨打上饶志愿者协会学雷锋热线0793-8585858,为这个女孩搭建起寻亲的桥梁。
饶君娇思念她的亲生父母
18年的等待,跨越重洋的寻觅,饶君娇的心愿简单而纯粹——只想看看亲生父母的模样,听听他们的故事。愿这份执着能被温柔以待,愿那些散落的线索能汇聚成指引的光,让她早日圆了这场迟到多年的亲情之梦,让跨越山海的寻亲路,终能抵达温暖的终点。(文/图楼登峰)
来源:情感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