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亚洲行的 “平衡术”:先接日本 680 亿投资,再赴七年首趟中国之约,算盘藏在哪?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1 18:07 1

摘要:这几天印度总理莫迪的亚洲行程挺受关注,有意思的是,他去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前,先绕去了日本,还跟日本签了不少重磅协议 —— 但细琢磨下来,这行程安排和协议里的门道,比表面看起来要深得多。

这几天印度总理莫迪的亚洲行程挺受关注,有意思的是,他去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前,先绕去了日本,还跟日本签了不少重磅协议 —— 但细琢磨下来,这行程安排和协议里的门道,比表面看起来要深得多。

在日本首相官邸里,石破茂和莫迪握着的手成了第二天不少媒体的头条,这次会谈的 “干货” 确实不少。日本直接承诺,未来 10 年要通过私营企业给印度投 680 亿美元,这笔钱还不是随便投的,专门瞄准了半导体、关键矿产这些供应链里的核心领域,规模和涉及的领域,都远超普通的经贸合作。除此之外,日印还把 17 年没动过的《安保共同宣言》给升级了,不光要联合研发防卫装备,连人工智能、网络空间这些尖端军事技术,都要一起搞合作。

但这些光鲜的协议背后,彭博社其实点透了一层核心原因:现在美国关税涨得厉害,贸易里的不确定性太多,这两个亚洲经济体凑在一起加强合作,多少有点 “抱团取暖” 的意思。清华大学钱峰研究员也说,日印都面临美国的贸易压力,这种合作早就不只是简单的经济互补了,反而慢慢朝着 “经济合作深化 + 地缘战略捆绑” 的双轨方向在走。

不过这次安保宣言的升级,确实藏着更明显的指向性。共同社没绕弯子,直接说修订后的宣言里,两国对东海、南海的现状表达了 “严重关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 “考虑到中国的海洋活动”。要知道,这和印度以前在不结盟运动里的立场比,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 —— 以前印度总保持着距离,现在却在这类声明里明确表态,难免让人猜它是不是要换方向。

可莫迪接下来的动作,又把这种猜测拉回了 “平衡” 的轨道上。刚跟日本谈完,他转头就飞中国,这可是印度总理七年来头一次访华。《印度时报》报道说,莫迪接受日媒采访时特意强调:“印中之间稳定、可预见、友好的双边关系,能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 这话不光是说给中国听的,更像是在跟国际社会交底:印度不会一头扎进去,它有自己的盘算。

其实印度这种 “两边不靠又两边都沾” 的路子,从它同时参与 QUAD(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和上合组织就能看出来。钱峰研究员分析得挺到位,这反映出印度就是想 “在各大力量之间继续保持左右逢源的平衡策略”,而且这不是临时凑数的权宜之计,是它实现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核心打法 —— 既想从 QUAD 里拿到地缘上的好处,又不想因为这个跟其他大国把关系闹僵。

日本这边其实也没完全 “热脸贴到底”,对拉拢印度抗衡中国,日本媒体心里很清楚,态度也很谨慎。NHK 网站就提到,印度虽然看重 QUAD 的合作,但对美国收高额关税这事儿,反对得很明确;更关键的是,印度一直跟俄罗斯处得不错,这和欧美日对俄搞严厉制裁的路子完全拧着,这种根本上的分歧,不是签一份安保宣言就能抹平的。说到底,印度在 QUAD 里从来都是 “挑着来”,看合作能不能帮到自己,不会随便许下安全承诺 ——QUAD 是它的工具,不是让它选边站队的 “投名状”。

最近亚太这边的动静还不止日印这一对,日本同时也在跟其他国家拉防务联系。读卖新闻就报道,日本防卫大臣和英国国防大臣谈完后发了联合声明,也提了对东海、南海的 “严重关切”,还特意强调 “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得很透彻:“亚太是合作发展的高地,不是地缘博弈的棋局。” 这话其实点破了现在亚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愿景 —— 有人把这里当成零和博弈的棋盘,非要分个你输我赢;有人则想把这里变成大家一起发展的高地,各取所需。

而莫迪这趟先日再中的行程,正好踩在了这两种愿景的中间。他既从日本手里拿到了巨额投资和技术合作的承诺,又没断了跟中国对话的渠道;既参与了 QUAD 那边的博弈,又没放弃上合组织里的合作机会。这种 “骑墙” 不是没立场,反而更像一种精明的计算 —— 怎么在大国之间拿到自己想要的,又不被绑上某一方的战车。

莫迪的亚洲之行,收获的不只是日本 680 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更像是给外界展示了一套 “在大国夹缝里找平衡” 的操作方法。随着他访华,中印关系也在慢慢回暖,印度这种在各种力量间找微妙平衡点的战略,只会越来越清晰。说到底,这不是软弱,是印度算得明白:怎么在新冷战的边缘走稳,不轻易坠入深渊。(参考资料来源:环球时报、印度时报、日本时事通讯社、彭博社、日本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

来源:映象老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