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不说这是用来洗手的肥皂,大家是不是以为葡萄出了什么新品种,又或是什么新糕点,忍不住想咬一口?
华人研究室(huarenclub)出品
作者:暮岁
内卷这股风潮,终究还是吹到了各行各业。
看看下面这些“葡萄串”,青紫红黄什么颜色都有,粒粒剔透饱满。
如果不说这是用来洗手的肥皂,大家是不是以为葡萄出了什么新品种,又或是什么新糕点,忍不住想咬一口?
我知道你很惊讶,但你先别惊讶,因为这么一串成本不到10块钱的假葡萄,售价100多,吓得我原本想要掏钱包的手又缩了回去。
但总有人为这份“颜值税”心甘情愿买单,就此一头扎进了“香皂宇宙”,再也出不来了。
要说带火葡萄皂的最大功臣,非胡彦斌莫属。
起因是他在与papi酱的好物推荐中,安利了这款单品,随后就有眼尖的网友扒出了葡萄皂的品牌——Boozi。
目前店铺主要出售黑葡萄、青提和红提三款手工皂,分别对应栀子花香、茉莉花香和菩提花香,价格在138~158元不等。
设计也暗藏巧思,不同颜色的葡萄皂做了区别处理,像是青提葡萄偏细长,其余两款会偏圆润,可谓是细节拉满。
最主要的卖点是这款葡萄皂没有什么添加剂,打开就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每次用它洗手搓出绵密泡沫时,看着可爱的造型,闻着清新香气,感觉洗手都成了有趣的小仪式。
凭借这波天降流量,葡萄皂瞬间成为火爆全网的单品,Boozi店铺销量迅速破万。
如今小红书关于#葡萄皂#的讨论,已有高达千万的浏览量,一时间无数商家跃跃欲试,并衍生出了不少“葡萄皂变体”。
有的商家在气味和颜色上做了调整,推出了艾草薄荷葡萄皂和沙棘鲜果葡萄皂。
核心的“葡萄串” 造型始终没变,价格倒是翻了一倍。
有的商家另辟蹊径,抓住当下应季水果荔枝的热度,推出了新品——荔枝肥皂。
不仅外表还原了荔枝皮的凹凸感,而且切开还能看到里面的夹心。
价格这块呢,依旧是维持在百元上下。
只要沾上“葡萄”的边,哪怕只是形似,都能分到一杯羹。
不过有眼尖的网友很快就发现这款葡萄皂,并不是独一份的存在。
有不少品牌都撞了“同款”,单从产品展示图来看,无论颜色造型还是价格,几乎如出一辙。
这也让一些网友看到了商机,纷纷支起小摊加入这场葡萄皂生意。
把一串串葡萄香皂打包装盒,系上漂亮的丝带,一一陈列展示,瞬间成了最吸睛的存在。
这波明星效应带来的传播热潮,成功为葡萄皂注入初始流量,也使得其从小众产品成功蜕变为“全网爆款”。
尽管有人认为,这种葡萄皂不过是换了造型的肥皂,压根不值这个价,但架不住购买葡萄皂的人还是趋之若鹜。
探究其中的秘诀,实际上又是踩中了“情绪经济”的消费趋势。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变大,越来越多年轻人会倾向于购买一些“美丽废物”调节情绪,愿意为“颜值带来的愉悦感”买单。
像是之前爆火的各种玩偶,大家已经不单单会看重商品的实用价值,也越来越愿意为“非功能性价值”支付溢价。
与此同时,葡萄皂的“手作”属性,也成为大众接受其溢价的又一原因。
Boozi宣传其产品都为人工手捏,所以制作周期也会比较长。
品牌在其详情页也强调,由于是手工制作,所以会出现个别葡萄珠脱落的情况,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表面也会有人工捏制的痕迹。
对消费者而言,“手工” 二字往往意味着独一无二,这种 “非机械化制作” 的特点,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消费的温度,带来 “被重视与尊重” 的情绪满足。
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构建的“情绪共同体”。
明星效应叠加社交媒体的助力,将葡萄皂与“精致生活”“仪式感”等标签绑定,吸引了大批以中产女性为主的群体。
正是这类群体,更愿意为正版背后的情绪价值和品牌理念买单。
一般这类“有点小钱”的经济独立女性,很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通常热衷培养手工、插花、绘画这类小爱好。
选择的品牌不一定非是大牌,但会注重品牌传递的概念,是否与自己的生活理念所契合。
Boozi品牌走红的重要一点,就是由于其产品价值被巧妙重构,比起之前平平无奇的清洁功能,如今的葡萄香皂有着“清洁+装饰+社交”的三重功能定位。
单看这个品牌包装,采用的是高级简约的纸盒设计,连内里的肥皂都会用牛皮纸包裹好,附上吊牌。
如果不说这是香皂,很多人估计都会误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高端艺术品。
很多选择购买葡萄皂的消费者提到最多的词,便是“治愈”“幸福感”。
无论是挂在浴室洗手,还是放在家里做装饰,都让人觉得为日常琐碎生活增添了一份仪式感。
大批网友通过完成购买,并拍照分享互相交流,这种跟风潮背后藏着对社交认同的情绪渴求,本质上都是为了谋求一种群体的归属感。
还有的网友,会将葡萄皂作为礼品送给好友,赋予其全新的社交属性。
这时候葡萄皂已经不单单是一块肥皂,而是成为了寻求“情绪认同”的载体,是“你能否懂我”的拷问。
这么一扒,158元的葡萄香皂更像是一场被炒作出来的“消费实验”,10元为成本买单,剩余140多元就是在为品牌虚构的“价值叙事”而付费。
当然,也有网友不愿就那么被“割韭菜”,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用的原材料没啥特别的,就是大家都用过的香皂,制作过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天赋型选手直接将厨房各种做饭工具,化身成了制皂的好物。
有网友用刨丝器把肥皂刨成芝士碎状的细丝,再用食物秤称量,手动搓成一个个8g大小的圆球。
最后再把麻绳线头穿进洞里,就大功告成了。
有网友开辟的“懒人手切版”就是直接把肥皂切成等份的几个小方块,接着再拿小刀一点点削成圆形,比较考验刀工。
有想要开发新颜色的网友,会把透明皂基用小锅融化,加入食用色粉进行搅拌,等冷却后倒入专门购置的模具,放入冰箱冷冻。
这样做出来的“葡萄串”,粒粒圆润饱满,十分精美。
无论是手捏版,还是刀切版,最终呈现出来的成品颜值都很不错,价格也十分“美丽”。
粗略计算一下,葡萄皂最多可以用两块肥皂,成本差不多十元,固定用的麻绳一捆不到两元,定型模具十元一个,这样算下来成本不到三十元。
和前面158元的成品比起来,性价比确实拉满了。
就是这个制作过程,分分钟都让人觉得误入了什么做饭现场。
有越做越着迷的网友,更是开发出了蓝色、棕色、黑色这种暗黑色系的“葡萄串”。
除了颜色上大胆创新外,一些网友对造型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葡萄皂做腻了,有网友琢磨起了草莓皂。
从粉嫩的草莓,再到淡绿的叶子,需要把不同的皂基进行调色,喷点自己喜欢的香水,最后倒入相应的模具冷冻,等待脱模即可。
有的网友瞄准了水果皂,别出心裁做出了橘子香皂。
这款的做法更复杂,需要把一瓣瓣橘子脱模后,再固定组装到一起。
几个圆滚滚的“橘子”串在一起,连表面的白色橘络都能一比一复刻,逼真到让人都要忍不住咬一口。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有全能选手,甚至一口气做起了水果皂的“满汉全席”。
一个小小的盒子,放上了梨子、西红柿、柠檬等六种水果,看得人眼花缭乱。
有网友突发奇想,拿起刻刀把肥皂雕成了山茶花,放在家里既可以做摆件,又可以充当香薰。
就算是做葡萄皂剩下的边角料,依旧有妙用。
有网友把剩下的材料做成了手串,打上蝴蝶结就是一个精致好看的车挂。
或是放在衣柜里当香薰,主打一个啥也不浪费。
看着已经被玩出花的香皂,不少网友在啧啧称奇的同时,也深受震撼:
“你们肥皂界是要考研吗?”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是天赋型选手,有些“手残党”做出来的成品,依旧是大型翻车现场。
要么是手动搓的团不仅不圆,表面疙疙瘩瘩,毫无美感可言。
要么就是上了工具做不好,脱模出来说好的“圆球”,变成了“半球”。
要么就是加多了水,让肥皂碎变成了肥皂泥,就算努力挽救,还是捏成了“潮汕牛肉丸”。
也有一些葡萄皂受害者,在网上发出“避雷”心得。
如今广东、浙江等地区,都正处于潮湿天气。
有网友刚搓好的葡萄皂第一天还“颜值在线”,第二天就开始发白,好像发霉了一样。
有的葡萄皂更是开始挂水,时间一久连绳子都开始受潮。
不过提及动手制作过程,大多数网友都觉得很“解压”。
这种“从无到有”的低成本制作过程,能够让人暂时脱离脑力工作的繁琐,从中获得成就感与心理放松。
更主要的是,通过自己动手的工序,加入自己喜欢的香水,捏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自我认同”的一种表达。
说到底无论是购买成品,还是自己动手DIY,都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为自己寻觅的又一解压出口。
购买美好和创造美好,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己感受到生活的那些小确幸,继续前进。
来源:伟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