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福州市发布2025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印发《福州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年度具体工作和任务目标,科学谋划福州市幸福河湖建设工作,要求按照“点上精筑、串点成线、全面铺开”的幸福河湖建设总体思路,突出“一县一
近日,福州市发布2025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印发《福州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年度具体工作和任务目标,科学谋划福州市幸福河湖建设工作,要求按照“点上精筑、串点成线、全面铺开”的幸福河湖建设总体思路,突出“一县一特色,一河一主题”,形成“堤库结合、蓄泄并举、软硬兼施、洪涝并治”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打造“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贯通一体的水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大格局,培育壮大以“福水”品牌为核心的水经济发展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水文化保护利用格局,建设“安全、生态、宜居、文化、富民、智慧”的幸福河湖,努力把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方案》设立了总体目标,要求贯彻落实福建省“防洪提标、生态提质、环境提优、发展提效、文化提能”五大行动部署要求,统筹美丽河湖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全域旅游发展、和美乡村等建设等工作,高标准打造“安澜可靠、健康活力、亲水宜居、和谐富足、水兴文盛”的幸福河湖体系,全面绘就“水润三江、幸福闽都”的诗画山水福州画卷。
《方案》要求,至2030年,闽都幸福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湖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全市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湖泊)100%建成幸福河湖,其中五星级评价达标率不低于80%。
福州市幸福河湖建设要以“五横六纵四脉十枢双带”水网格局为骨架,依托闽江、敖江、龙江、大樟溪四大主干水系,分区施策、精准推进。建设思路突出脉络引领、分区聚焦、时序安排和目标导向,统筹推进防洪提标、生态提质、环境提优、发展提效、文化提能,全面实现“安澜可靠、健康活力、亲水宜居、和谐富足、水兴文盛”目标。
《方案》明确五大任务:一是实施“防洪提标”工程,打造“安澜可靠”幸福河湖。畅通江河洪水通道,构筑沿海防潮屏障,提高洪水调蓄能力,加强城市(镇)防洪排涝建设,开展山洪防治工程建设。
二是实施“生态提质”工程,打造“健康活力”幸福河湖。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与水源地保护,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升级清洁小流域与湿地生态修复,开展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
三是实施“环境提优”工程,打造“亲水宜居”幸福河湖。深化河湖保护治理,推进河流湿地修复,赋能文旅多维提升。
四是实施“发展提效”工程,打造“和谐富足”幸福河湖。构建水经济价值转化体系,激活生态资源潜能;实施河湖精细分区治理,打造特色示范样板;拓展“河湖+”融合业态,赋能亲水型城市发展。
五是实施“文化提能”工程,打造“水兴文盛”幸福河湖。深化河湖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挖掘,拓展河湖文化传播载体与品牌影响力,创新水文化业态与全域联动机制。
《方案》从四方面强化保障措施:一是组织保障。依托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压实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及县(市)区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锚定建设目标,科学分解年度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通过高效组织与闭环管理,保障幸福河湖建设各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二是资金保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水利资金,优先支持幸福河湖项目实施。同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着力构建市场化、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通过优化资金配置,确保生态修复、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深度融合,实现项目长期良性运行。
三是技术保障。强化专家智库支撑,完善项目全周期技术管理与服务机制。重点加强对施工技术、资金管控及工程质量的精准分类指导,最大化项目效益。深化前期论证与过程监测,及时破解建设瓶颈。注重将幸福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水旅融合、水行业投融资创新等战略紧密结合,提升项目综合价值与可持续性。积极引入先进适用技术,为科学、高效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四是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类传播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大幸福河湖建设进展与成效宣传力度,拓宽公众知情与参与渠道。强化宣传策划,创新宣传形式与载体,增强公众互动性,引导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格局,切实提升群众对河湖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与建设合力。(林心洁 张玫瑰)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