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冠军带血奔跑:冲出2小时35分,我们的职场能否多一份包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1 23:53 1

摘要:有一种困难,叫做“你的天赋被工作束缚”。2025年8月31日的哈尔滨马拉松赛道上,一位特殊选手正用带血的双腿奔跑着,她的大腿上残留着血迹,却丝毫没有减慢她的速度。当福建护士张水华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冲过终点线,卫冕国内女子组冠军并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时,很少

有一种困难,叫做“你的天赋被工作束缚”。2025年8月31日的哈尔滨马拉松赛道上,一位特殊选手正用带血的双腿奔跑着,她的大腿上残留着血迹,却丝毫没有减慢她的速度。当福建护士张水华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冲过终点线,卫冕国内女子组冠军并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最快护士”是在生理期完成了整场比赛。冲过终点后,她默默清洗腿上的血迹,这个细节被现场观众注意到,随后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这一刻,一个关于毅力、职业与梦想的故事悄然展开。

张水华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90后”护士,2017年才开始接触跑步,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减肥。2018年4月,跑龄仅五个月的她第一次参加正规马拉松比赛,在横店跑出了3小时40分44秒的成绩。没有人能想到,七年后这位业余跑者能成为国内马拉松界的焦点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她是重症病房的护士,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还是福建首批支援宜昌医疗队的一员。在跑道上,她与时间赛跑;在重症病房,她与死神赛跑。这次哈马比赛前,她经历了重重困难才得以参赛——上周四,她特意申请了通宵班,既参加了福州马拉松的启动仪式,又在周五上午短暂休息后,乘坐傍晚从福州起飞的飞机,直到8月30日凌晨1点才抵达哈尔滨入住的酒店。抵达时,她身心俱疲,甚至担心自己能否完成比赛。

冲过终点线后,张水华在接受黑龙江当地媒体采访时哽咽着说:“我不需要领导给我特别的假期,我只希望领导能够支持我周末调休,这次来参加比赛特别不容易,因为大家都知道医护工作者特别忙特别累,希望医院领导、希望护士长能够同意我来参加比赛,我真的很难受……”这番发自内心的呼喊,瞬间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有的网友认为她的发声有失偏颇,指出领导已经表示“让她自己去找同事调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张水华作为医护人员,工作十分繁忙,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单位应该给予更多支持。这场争论使张水华的故事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成为一个关于职场生态、个人梦想与社会支持的公共话题。

直到看到网络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我才明白张水华呐喊背后的深层意义。原来这不是一个个人的简单请求,而是无数在职业与爱好间挣扎的普通人的共同心声。作为一名编制内的医护人员,张水华还考到了主管护士的职称,她从来没想过放弃护士这个工作成为职业跑者。但她同时坦言:“护士工作不一定只在病房,还有其他很多杂事,压力会比较大。”她把护士工作更多看作“脑力劳动”,因此用“跑步”这项体力劳动来平衡一下自己。这种平衡的需求,何尝不是每个职场人的共同渴望?

在哈尔滨马拉松这场赛事中,不只是张水华在奔跑,整个城市的医疗系统也在为她和其他选手保驾护航。哈尔滨市第四医院作为市卫健委指定的医疗保障单位,选派32名医护人员组成保障团队,其中包括10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和22名技术精湛的护士。凌晨四点,医护人员就提前抵达岗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投入到医疗服务中。同样身为医护工作者,这些志愿者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赛事,与张水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在赛道上奔跑,一个在赛道旁守护。这种对比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为像张水华这样有特殊天赋的人提供更灵活的工作安排?

张水华的处境令人联想到梅西的领导力哲学。前巴黎圣日耳曼球员埃雷拉最近在一次采访中透露,梅西不是靠说话当领袖的,而是用行动赢得了队友信任。这种“安静的力量”,是现代团队凝聚的关键。同样,张水华也不是通过言语,而是通过她带血奔跑的行动,证明了她的执着与 dedication。2022年世界杯点球大战前,队友马丁内斯紧张得发抖,梅西走过去亲了亲他额头,说“你踢丢了我也爱你”。这种关怀和包容不用特意表现,却能让队伍更团结。我们的工作环境是否需要更多这样的理解与包容?

回到福州医院后,张水华收到了医院领导的祝贺和关心,大家都希望她不要被舆论所困扰。她也表示:“跑马拉松是个人爱好,也是个人私事。它对我来说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部分。但因为职业性质,可能我们医护工作者的时间不能那么自由。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过去给予我的很大支持。正因为他们的理解和付出,才有了我过去马拉松路上的坚守。以后,我也会多为领导和同事考虑。”这种相互理解的态度,为我们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不是对抗,而是对话;不是要求,而是请求。

马拉松赛事的价值从来不止于赛道上的速度与耐力,更在于它为城市注入的经济活力。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2024年10月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一场大型城市马拉松赛事带动的经济效益可达6亿-7亿元,一场大中城市马拉松赛事可带动经济效益超1亿元。乌鲁木齐马拉松期间,全市酒店预订热度增长超32%,运动装备销量同比增长20%以上。同样,哈尔滨马拉松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助推器”,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展示哈尔滨形象魅力的重要窗口,推动文旅体融合的强劲引擎。当我们在思考如何支持像张水华这样的特殊人才时,也应该看到他们对城市和社会的潜在价值。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新疆各地也在积极举办马拉松赛事。喀什以“专业赛事+历史文化+旅游休闲”模式打造精品赛事、霍尔果斯国门半程马拉松吸引中哈两国选手共赴奔跑之约、吉木萨尔天山马拉松擦亮县域名片、巴里坤将草原风光与“水果宴”“美食宴”搬进赛道。这些赛事不仅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成为了文化传播、交流融合的重要窗口。当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与跑者的脚步声交织,当身着民族服饰的跑者与各族群众在赛道旁相互鼓劲,马拉松早已超越赛事本身,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流动舞台。

我想,对于张水华这样的特殊人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她不需要特别的优待,只需要一些灵活的调休安排;她不需要降低工作标准,只需要领导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她不需要放弃本职工作,只需要一个能够兼顾爱好与职业的机会。在这场奔跑中,我们都是参与者——无论是通过调整排班制度来支持她的同事,还是通过点赞转发来声援她的网友,亦或是通过思考如何完善用人机制的管理者。

在我心里,一个真正优秀的组织,应该能够让每个成员的独特天赋都有绽放的空间。余生很长,我们的工作生涯也很长,唯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赛道上一往无前。对于张水华来说,哈尔滨已经成了她的“福地”。2025年的突破,让她更加相信这座城市的“特殊魔力”。而对于我们来说,张水华的故事也成为了照亮职场困境的一盏明灯——它不是要指责谁,而是要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制度与人性、集体与个人。

愿未来的职场环境中,每个有特殊才华的人都能够找到绽放的空间;愿我们的组织和管理者能够成为培育天才的土壤,而不是束缚天赋的枷锁;愿张水华们不再需要含着眼泪喊话领导,而是能够微笑着感谢单位的理解与支持。这不仅仅是为了几个马拉松冠军,更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赛道。

来源:天天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