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冬天,芝加哥的气温冷得不像话,但在典当行里,埃文·凯尔的心比外头还凉。那本相册忽然出现在眼前时,没人提醒他,这事会牵扯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麻烦——可照片里的一桩桩一幕幕、死人、废墟、哭喊、刀枪,无一不在做实:有太多中国人的苦难,正被这些照片无声记录!有
2022年冬天,芝加哥的气温冷得不像话,但在典当行里,埃文·凯尔的心比外头还凉。那本相册忽然出现在眼前时,没人提醒他,这事会牵扯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麻烦——可照片里的一桩桩一幕幕、死人、废墟、哭喊、刀枪,无一不在做实:有太多中国人的苦难,正被这些照片无声记录!有人后来问,他后悔过吗?他说答案很迷糊。这东西不是简单的交易,道德和选择还在心头左右互搏。
美、日来信里全是话里有话的威胁,有的直捣黄龙,有的轻描淡写——这时起,他的深夜变得格外冗长。电话打进家门,陌生人盯梢、在楼下吸着烟,甚至在他倒垃圾时,突然有冷眼扫来。有人问,警察管用没?他只苦笑,能指望什么?穿起防弹衣成了常态,像演电影,但这不是演戏。埃文不止一次想过放弃,那相册要不要卖呢?日本那边出的价格高得吓人。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妻子埋怨,他耳朵根发烫。
可他确实做了选择,把整个相册无偿送给中国,说是良心,以后再说吧。2022年11月,相册被递到了中国驻芝加哥使馆,那天芝加哥在下雪,没有记者跟拍,一切悄无声息,仿佛所有人的安全都寄托在这场雪里。但他又不信命,说到底,是自己太轴。说不定那天再犹豫一下,未来真不一样了?
中国回礼,送了他一套国礼瓷,从那天起,网络上“美国恩人埃文”的名头传遍大江南北。他成了唯一还活着的、真正拿到国礼瓷的外国人。很多人羡慕他,觉得中国太大气,从新闻评论区一直热闹到外网。有人说,只要埃文需要,中国人不会让他“失联”。这话说得容易,做人却难。
他在美国的压力没有减轻,国内反而千帆竞发。网友们留言希望他来中国看看,让他去南京,目睹现代城市的风貌和友善,感受中华民族的厚重。2024年11月16日,埃文下飞机,手机屏幕上一连串的欢迎信息,机场安保比他想象的还严格,有自称粉丝的人默默举着横幅,也有手机直播的路人不断凑近。
天安门升旗那日,有大哥递给他一件军大衣,扎实的重量压在肩头。北风吹得他直哆嗦,但他笑着说中国人热情得让人想留下来。他们还一起去了长城,游了故宫。镜头里,艾文时而惊讶,时而憨笑——有时候只是站在角落发呆,看着来来往往的中国游客。他说,这地方和照片上一样,但又完全不像。他内心翻江倒海,却没有人能读懂。
有意思的是,他在中途毫无预兆地沉寂下来,本来频繁刷新的账号突然停更。所有人都觉得奇怪了,连带他的下一步行程,连网民都只能在零散的直播里拼凑出来。等他又开了新账号,粉丝疑窦丛生。百万人气凭什么就换了一个壳?真是舍得?
后来爆出来,原来原本的账号捏在助理手里。这个助理,几乎帮他打理了全部在中国的网络社交,被曝出直接绑定了自己的身份证。埃文说,他初来乍到,根本无从入手,只能依靠国内团队。账号、分成、实际运营,统统卡在别人手里。助理走了,他成了“外来者”,粉丝和收益直接变成了别人的囊中物。事件一炸开,网友义愤填膺:“连大恩人都坑?这不是给国家丢脸吗?”有人跑去评论那抛弃他的前助理账号,连夜“声讨”。
原本的对抗变成了社交网络上的杂音。埃文其实并不想闹大,他发文澄清旧账号“不是盗号”,只是解雇了助理,“希望不要以讹传讹”。但粉丝不买账,大家转粉新账号,旧号被取关,社交圈子里议论不停。到底谁的错?照理说,账号是团队名下,可舆论里,他却像冤大头。还有,助理到底有没有卷走钱,或者只是账务没结清?也没人能说清楚。
那也不是一次两次,之前国内也爆发过类似的事,比如李子柒。个人IP被“卷”走,表面光鲜,实际内核被利用,真真假假。实操倒是有难度,名气和变现渠道,理应归属于创作者,但国内要操作,流程异常繁琐。有人用合同把事儿说清,也有人上庭打官司——有时候耗费几年,谁都拖不起。埃文虽然有资格喊冤,但也并不期望事无巨细都能理清。
至于此案,警方很快就介入调查。舆论压力加大,媒体报道接二连三,连助理本人都不得不通过渠道表明“已配合公安”,等官方结果。网友又转而夸他的现任助理Max——那是位总跟着他翻译的女助理,实话说,这位女生几乎成了中美沟通的纽带,能力强,还上得厅堂。网友不停在评论夸她好看、效率高,“请以后一直带着她,最好开直播多互动。”
要说中国网友好玩也很善变,前一秒猛烈讨伐助理,一转头又热情夸赞新搭档。埃文情绪倒是没什么大起大落,更多是顺水推舟。希望自己中国之旅能安稳点,也不想老是摊上烂事。这次网络风波带点小狼狈,但估计比起美日两国的威胁,他倒觉得没那么可怕。美国那边的死亡威胁,家门口的陌生人,和账号被卷丢了比,到底哪个能更让人恐惧?不好说。有时,这小小的不如意,反倒显得生活有点真实。
气氛一地鸡毛,线下又是另一番景象。有人还是会主动递上一把热水,帮忙翻译菜单。中国网友让他感动,也有人极度不信任外来的光环。这混杂的情绪在网络上反反复复升级。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都在谈论“国家大恩人不能被伤害”,这句话回味起来有点空荡荡。毕竟埃文就是个普通人,遇到点不太美妙的事,远没有想象的超脱和高大。善良和狡猾、热情和冷静,有时候一体两面。
有些时候,网友把怒火发泄到助理身上,可这助理,也许只是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又或者,有人觉得她不讲义气。说不定,利益面前,情感也就那么回事。有人问埃文会不会被这事寒了心?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他在外网上还是会反复强调自己感谢中国,理解中国网友的愤怒,只希望风波赶紧过去。
说难听点,这种属于个人品牌、账号和现实利益的归属纠纷,无论发生在哪国,都充满变数。这么大一事,十天半月也结不了,多年后会不会还卷土重来,说不清。甚至,他自己也说,以后会注意,防人之心不可无,却又说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好人。左一句不信任,右一句信任,有点矛盾有点滑稽。可他这样活着,未必不是人间本色。
网络在流转,现实不会停止。警察参与调查,网友依旧踊跃围观,媒体推波助澜。埃文的新微博、短视频下,祝福、担心、争吵共存。有小众网友鼓励他多游中国,也有人催他狠狠追责。可更多人,关注点不是钱或账号,而是那本来中国的历史厚重。“希望你能年年再来南京”——这个愿望是不是能实现?走一步看一步吧。
看来每个人都套着自己的角色,有人是恩人,有人是受害者,有人是冷眼的陌生人。你说这社会公正吗?其实不然。现实经常让人出丑犯错,矛盾和温情并存。那些锣鼓喧天的说法只是片刻热闹,生活的真相却总是乱哄哄,很难静下来细想。
埃文其实只是做了一件他觉得对的事,然后被现实一顿猛拍,幸运和失落都落在头上。他不愿把话挑明,也许本就不擅长和利益周旋。对于外人而言,这样的人可能太单纯。但,也没什么不好。中国网友该支持的就支持,该追责的也不能手软。至于最后怎样,谁能预料?
这个世界,有时候热闹,有时候冷漠,大多数时刻都像现在这样,说不完全清楚,也没谁能看穿未来。
来源:快乐的麻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