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台小厂到全球化工巨头:万华化学的逆袭之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0 15:00 2

摘要:万华化学的故事要从 1978 年说起,那年烟台合成革总厂成立,作为国家 “六五” 重点工程,引进了日本 1 万吨 / 年的 MDI 生产装置。不过当时技术被国外死死攥在手里,设备老出故障,一年到头也开不了几天工,产能根本上不去。直到 1993 年,丁建生团队下

万华化学的故事要从 1978 年说起,那年烟台合成革总厂成立,作为国家 “六五” 重点工程,引进了日本 1 万吨 / 年的 MDI 生产装置。不过当时技术被国外死死攥在手里,设备老出故障,一年到头也开不了几天工,产能根本上不去。直到 1993 年,丁建生团队下决心自己搞技术攻关,1996 年终于突破了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这些核心技术,搞出了 1.5 万吨 / 年的 MDI 装置,成了中国第一个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打破了全球只有 8 家公司垄断的局面。

之后的万华化学走了三步关键棋:先是 1978 到 1998 年的技术突围,从引进技术失败转向自己搞创新,定下了 “技术立企” 的底子;接着 1998 到 2015 年开始全球扩张,2001 年上市后,宁波基地的产能一下子冲到 80 万吨 / 年,2011 年收购了匈牙利的博苏化学,把生意做到了欧洲,2014 年烟台工业园投产,MDI 全球市占率达到 28.7%,挤进了全球前三;2015 年之后开始多元化转型,拓展石化和新材料业务,石化营收占比从 2015 年的 8% 涨到 2024 年的 39.8%,新材料领域还突破了 POE、ADI 这些高端技术。这一路下来,万华靠着不断砸钱搞研发,2024 年研发费用就有 45.5 亿元,从实现国产替代变成了全球化工巨头。

现在的万华化学在几个领域都很厉害。聚氨酯业务是全球老大,2025 年 MDI 年产能 380 万吨、TDI 年产能 111 万吨,都是世界第一。福建基地还在扩能,2026 年 MDI 产能要加到 450 万吨,2025 年 5 月 TDI 也会增至 144 万吨。石化业务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利润有点压力,但乙烯二期项目 120 万吨 / 年的产能 2025 年 4 月投产后,成本比同行低 20%,蓬莱 PDH 项目还把丙烯自给率提到了 70%。新材料业务正在加速国产替代,POE 一期 20 万吨产能已经投产,目标是在光伏胶膜市场拿下 30% 的份额,TPU 三期、PEBA 这些项目也落地了,2025 年一季度精细化学品销量比去年同期涨了不少。

财务方面,2024 年万华营收 1820.7 亿元,同比增长 3.8%,但归母净利润 130.3 亿元,同比降了 22.5%,主要是因为资产减值和市场需求不太好。2025 年一季度营收 430.7 亿元,同比降了 6.7%,聚氨酯产品价格跌了不少,拉低了利润。不过公司 2025 年计划投 252.4 亿元搞低碳转型,比如蓬莱的海水淡化项目,一天能产 30 万吨淡水,一年能省 3600 多万吨水,用的是全球领先的反渗透技术,一期 2025 年 6 月就要交付了。

技术上,万华手里有 152 项核心专利,覆盖汽车内饰、光伏边框这些高端领域,生物基材料的营收占比已经升到 5%,正好能应对欧盟的碳关税政策。现在万华在全球 MDI 市场排前三,市占率 30%,超过了巴斯夫的 22% 和科思创的 18%。虽然眼下遇到下游需求疲软、中美贸易摩擦这些麻烦,机构预测 2025 年归母净利润大概在 132 到 139.25 亿元,但靠着技术优势和不断扩产,万华在聚氨酯、石化和新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还在不断巩固。

来源:买不完赚不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