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秋天那阵,李七月“突然”从央视消失。有网友爆料,说她连夜收拾东西走人。咋回事?被“请出去”了?有人说她被排挤。也有人嫌她想钻别的门路。更盛传她是“被贬”去了农业农村频道,说白了——不杀她,也没人再当她是个人物了。
这圈子总能弄出点新花样。
2023年秋天那阵,李七月“突然”从央视消失。有网友爆料,说她连夜收拾东西走人。咋回事?被“请出去”了?有人说她被排挤。也有人嫌她想钻别的门路。更盛传她是“被贬”去了农业农村频道,说白了——不杀她,也没人再当她是个人物了。
那时候评论区里全是“落毛凤凰不如鸡”。不信?翻翻微博,别说了,顶得上热搜。
可是现在呢?离开央视都9个月了。
李七月过得咋样?
先提个醒:各路八卦,是真是假?没人能拍胸说自己知道全貌。连她自己干脆都不说。
话再说回来,来点人话:李七月是那种普通家庭出来的姑娘,哈尔滨工人家庭,爸妈朴实到骨子里。不是啥世家,也没有啥天赋加成。全凭本事,一路卷进中国传媒大学。那几年,熬夜备赛的事儿没少干过,毕业顺理成章去了辽宁卫视。
新闻早班——你以为是光鲜亮丽?她每天凌晨五点就起来磕稿子。领导私下嘀咕,她太拘谨,采访怯生生的。但李七月不服,她对着镜子练采访,死磕镜头,硬扛出来的经验。
同期的主持同事都说,她属于那种“操心自己未来”的狠人。不是只熬资历。自己心里有数——地方台不是终点,她要往央视卷。
2011年,主持人大赛——优秀奖,终于进了央视。那会儿她不是演播厅坐镇,而是做“远方的家”外景记者。什么叫外景?去藏区跑基层,下渔村蹲泥巴里。三天两头颠沛流离,最长一次在渔船上熬了大半夜,只为一个镜头。
有人说,这活跟技校毕业生没区别。但李七月偏偏就是硬扛下来了。后面台里让她试水农业节目——收视率“意外”飙升。
2018年调到《等着我》,做寻人团团长,这节目没啥高大上的技巧。只需要“陪伴”,只要“真诚”。
别人抢镜,她反倒不抢。客人哭,她递纸巾。镜头前情绪泛滥,不装。观众有留言:李七月像邻家姐姐,董卿影子。董卿是谁?央视一姐。网友说她是董卿接班人。
来到2019年,央视主持人大赛,她直接拿了文艺类第一。董卿评语,“情感细腻,不靠技巧”。朱迅、康辉各种点赞。场面一度失控。贴上“董卿接班人”标签。她低调,不回应,只做事。
时间线跳到2024年年底——意外!李七月调岗。综合频道直接调去农业农村频道。圈里直接炸锅。当嘴炮已成套餐:“得罪人了?被边缘化了?‘落毛的凤凰’了吧?”更有人说:过两年,谁还记得她?
李七月呢?人家啥都不说。就是不回怼,把自己框在几个节目里。这波操作,敢问几个圈内人能扛住?
九个多月过去,看看现在。
她消失在“主流”了,但出现在哪?短视频平台!自己拍“老物件故事征集”,邀请网友讲家里的旧物件,挑评论,录音频,顶多配个窗外光,没有花里胡哨的BGM。不是三秒钟剪接,也不是热搜党。你听着像聊天。网友留言堆成山,说她是“陪伴,不是表演”。
问,这种没带货的视频,在刷量为王的圈子里多稀罕?别说,你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蹭热度没她事,接广告不见动静。
反倒,播放量百万起跳,评论区全在夸:“她就是讲故事的天才。”行业有说法——李七月开创了“去中心化叙述”,人家就是靠内容,没人敢硬蹭她的热度。
两边都安静了。央视没她动态,短视频端也没人传她八卦。从娱乐圈观点这种“自我消隐”,反而更有话题。
农业频道节目改头换面。李七月带着全新思路做《大地讲堂》。以前的农业节目?满屏数据,图表飞舞,农民能懂才怪。李七月带着摄制组下地,找专家当面讲,术语通俗,专有名词变成农民听得懂的“风大了也不倒”,甚至穿胶鞋实地蹲在农田,做案头笔记。同行人喊累,她也不叫苦。
更别说助农主播,还真不是流量带货。她亲手给每个农民“造型”,一对一教老乡怎么挂商品链接,怎么对着镜头说人话,直播间手把手实操。“授人以渔”的事儿,李七月可比那些流量主播更落地。
要不是某大号爆料,说农业频道主持人岗位今年递增好几倍,还真没几个人信李七月能把冷门做火。
想当年刚被调去农业频道,谁愿意干?没人抢。都想着综合频道、文艺频道才是“主持人天花板”。现在成了香饽饽。人都在问,为什么?李七月——大写的行业现象。
话又说回所谓“落毛凤凰”。说她不如鸡?当年多不少人看笑话。
结果呢,李七月不但没“掉毛”,还把地气捡起来了,田地里、故事里、农民的实用技术、受众的生活温度——舞台反倒越做越大。
对比一下——演播厅的高光造型VS胶鞋泥点儿;主持稿的精致词句VS一口地道黑龙江话;三十秒表情管理VS一边哭一边讲故事。你说哪个更难?哪个更能被记住?
董卿那句“为舞台而生”——现在是真应验了。但舞台不是只在灯光前。是田野,也是心里。是热搜,是长尾。是流量,是深情。
圈内人士私信,“李七月算是我们行业的另一面。”你不靠资源,不蹭热点,只以内容和态度服人。低调?是。任性?更是。
但下一个问题,观众认可了,行业能认可吗?老套路还能被她彻底打翻?下一步,她能不能有更大空间?
她拒绝商业化,赞不接,带货不干,流量不蹭,但能红到这种地步。行业怎么看?同行怎么想?未来的主持人,是不是能靠“陪伴”和温度,而不是一味蹭流量、收割热度?
她能不能成为真正的新范本?会不会遭到“行业抵抗”?还是说,大家都只能眼馋,但模仿不来?
你信吗?有人说电视黄金时代过去了。内容不如流量。但李七月证明,还是有人能用自己的方式做出“爆点”。
她就是那个“看起来没啥野心,却偏偏能在冷门扎根”的人。
你怎么看?感觉她会不会再回归主流?还是说她已经在用另一种方式做“主流”了?
欢迎留言——到底,李七月,是新的主持人范本?还是顶级异类?
圈子这水,永远不浅。
你怎么想?
来源:格格音乐